书城历史貂蝉拜月
42913400000233

第233章 历史机遇

王允这几个月观察所见,觉得羊武的才学浩如烟海。这个当然不止他一个人的感触,很多大学问家,例如蔡邕、荀爽等人也有同感。比如蔡邕,他在天文历法数学上遇到任何问题,羊武都能帮他答疑。

这也难怪,随便把一个21世纪的高中生扔到古代,除了经学没法与汉代大儒比肩,他所学的东西都足够让所有学问大师震惊,何况一个优秀大学生。

因此,王允此时已经不像一年多前初见羊武时心存成见。

但王允也并不打算让羊武单独执政,别说羊武太年轻,只有二十五六岁,只怕朝臣不服,就算德高望重的大臣,都不宜一人包揽军政大权。

何况,汉代崇尚儒学,虽然也有卢植这样文武双全,既是经学大师,又会治国平天下的双料人物,但更多的学术大师入朝为官,不是因为他们有政治才华,而是因为他们学术地位崇高,比如蔡邕、荀爽、孔融等人。

羊武尽管才学渊博,但在经学方面捉襟见肘。若非羊武宿主文武兼学,学武之余读了十几年书,恐怕理科出身的穿越人羊武连《诗》《书》《易》《礼》《春秋》五经的书名都未必能记全。不精通五经,其他学问都是旁枝杂学,朝中无数精通五经的大学问家岂能服你。

因此,王允希望能有一位出身高贵,学问渊博,在朝中威望崇高的大臣与羊武共同执政。

然而王允自己并不想与羊武一起执政,因为羊武即将迎娶关眉,他与羊武成了翁婿关系,他二人共同执政,只怕天下人会有所议论。王允原本打算推荐盖勋接替自己担任尚书令,与羊武共掌朝政。

盖勋出身累世二千石的豪门,精熟五经,又有军事才能和治国才能,连杀人不眨眼的董卓对他都畏惧三分,多次被他当面指责却不敢对他发怒。若他与羊武共同执政,怕是无人不服。

此时小皇帝亲自指定羊武摄政,王允虽然不会反对。但是,羊武很快就会成为自己的女婿,自己总该避嫌,不好率先公开表示赞同。

这时又是皇甫嵩首先站了出来。当初是他亲自把羊武追回来担任护羌校尉,如今他觉得自己也应该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羊武,于是说道:“陛下英明。文德治国有方,学问优博,用兵如神,又为人仁厚。授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必能兴利除弊,革故鼎新。”

接着蔡邕、盖勋等数位重臣出来支持,其余数十位虽不表示支持,却也无人找到理由出来反对。

羊武如今重兵在手,又是诛杀董卓,保护皇帝首功之臣,如果想要强行把持朝政易如反掌。但羊武知道朝中大臣大多不服自己,自己又不可能向董卓以武力镇压,所才不来争功,任由朝廷赏赐。

羊武本来以为,自己从护羌校尉升个九卿兼领杂号将军职,比如大司农领武威将军之类,成为一名朝廷重臣,应该就就差不多了,没想到一跃成为大汉第一权臣。

小皇帝你如此毫不设防,你真不怕“姐夫”把你江山给夺了过去?

还是你已经知道,这个“姐夫”对你的江山毫不在乎,否则如果他想夺走,现在就可以夺走,只要他不担心战争死人,真的没人能挡得住。

羊武知道,改变这个世界的方法可以有两种,一是用权力强行推行,一是通过教育慢慢改变。前一种方法效果较快,但会引发激烈反弹,可能会伴随血腥,比如战争。后一种方法,需要数十年数百年的思想观念转变。

羊武不希望看到战争和死亡,所以想要通过教育和局部实验来改变人们的观念。但是如今有了另外一种机会放到自己的手中,除了通过教育之外,还可以利用权力来逐步推进,为何要把这个送上门的历史机遇放掉呢?

话说董卓弟弟董旻与段煨、张绣领兵在函谷关阻击羊武,羊武叫阵两天,三人只顾坚守不出,羊武无奈,退回新安,形成对峙局面。

此后,羊武大军一连十天不出,董旻和段煨甚觉奇怪,问计张绣。张绣一时也想不明白。

董旻道:“羊武只怕是想跟我们耗下去。如今羊武兼有关中和凉州之地,钱粮充足。而相国拥兵十万,关东已经叛乱,不会再向京城进贡钱粮,十万大军怕是过不了多久就会断粮。”

张绣道:“我看不然,羊武定有别的计策。”

张绣知道,若是羊武耗下去把董卓钱粮耗尽,董卓一定会大肆劫掠京城周边数百万口百姓,张绣深知羊武为人,他必不肯让百姓受此无妄之灾。但要说羊武有别的什么计策,他又如何能够猜中。

段煨道:“我们何不主动出击,刺探一下。”

董旻道:“我亦有此想法。羊武此前屡战屡胜,都是因为遇到西园军乌合之众,如今遇到相国精锐之师,应该是因为害怕而做了缩头乌龟。”

张绣道:“不可。华雄、樊稠、郭汜、牛辅等几位校尉,皆因轻敌致败。羊武护法营战斗力虽然不会高于秦胡兵,但是,羊武用兵神鬼莫测,他对我们战斗部署了如指掌,而我们对他的一举一动却又毫无所知,这才是最可怕的。我们只有固守城池,他就没有办法,一旦走出城门,他在哪里,要干什么,我们全然无知,如何跟他开战。”

董旻、段煨都是长久从军之人,曾听张绣详细陈述了去年羊武平凉州和这次从华阴到弘农之战的详细经过,知道羊武确实用兵如神。因此,也就打消了主动出兵的念头,跟羊武继续对峙下去,等待董卓的下一步指令。

谁知,次日三人突然接到朝廷使者前来宣旨:董卓已被羊武、吕布等人诛杀,朝廷赦免所有从犯。董卓所属军士,愿意继续从军可接受朝廷改编,不愿从军者,不分胡汉,每人赐良田一顷安置关中。董卓所有部将属吏,能者由朝廷选用为官,其余赐田归乡。若再拥兵抗旨,定斩不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