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
4319300000006

第6章 经济霍乱的源头(5)

12.中国人在华尔街的升迁

华尔街的中国人都是技术大拿,具体工作完成得相当漂亮。头五年每年能上升,也正因为有评分制度,人人使出浑身解数,一个个如同劳模。但往往升到中级时,我们的弱点便显现了,经常要开会做报告,天天和上下级打交道,扯“洋”皮时往往力不从心。

我在华尔街前后干了15年,在多家投行待过,有美国的、瑞士的,还有加拿大的。尽管,每个公司都分属不同的国家,可有意思的是只要在华尔街,企业文化大同小异。进到办公楼一看,谁是什么级别一目了然。最中间的都是交易员,其他做系统支持、模式分析、风险控制的人,把交易员们团团围住,被隔在一个个小笼子(cubicle)里。单人办公室全部临窗,级别越高办公室越大,拐角的一间肯定最大,级别当然也是最高的。

第一次因为公司兼并而下岗,我感觉有如从山顶摔到山底,闷得不知道东南西北,毫无方向。第一天,公司出钱安排的一个讲座,专门帮助下岗的人重新找工作。我去了,坐定下来,40多个“难兄难弟”一一自报家门,一听吓一跳,这些人当中,有曾经的副总裁(VP)、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高级副总裁(SVP)、甚至还有CTO、CIO及一个中型公司的CEO!他们也会下岗?!

华尔街公司每年给员工进行两次Appraisal(表现评估),7月份“预热” 一次,年底定总分,达到Expectation(期望值)的算2分,超过期望值的为3分,没有达到期望值的只有1分。一旦拿到1分不用说了,走人吧。当然有罚就有赏,那些被评为3分的,拿大红包、加工资,一般还会晋级。有人可能会问,要是大家都很努力表现都很好,不就没有1分了?No!就像当年的“右派”那样,那是有名额比例的,总有5%到10%的人拿1分,20%到30%的人拿3分。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每年年底每个公司都至少有5%的员工卷铺盖走人。

走人自然不爽,那么升职加薪就一定是好事吗?也未必。

我的一个上司曾经这样形容说,华尔街的职场就像跳高,你的级别就是横杆的高度,跳过去之后横杆就会向上挪(升级),大家的眼睛都会紧紧地盯住标杆,先从小笼子搬进小单间,然后是中单间,再是大单间,最后搬进“The corner office”…… 一旦跳不过去把横杆碰落,结局就像跳高运动员被自然淘汰,走人的时候也就到了。

华尔街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迫使人人挑战极限。所以,华尔街人干了10年之后便会开始考虑退出。过了50岁再待在华尔街的人,一般是不多的。

华尔街的中国人都是技术大拿,具体工作完成得相当漂亮。头五年每年能上升,也正因为有评分制度,人人使出浑身解数,一个个如同劳模。但往往升到中级时,我们的弱点便显现了,经常要开会做报告,天天和上下级打交道,扯“洋”皮时往往力不从心。因此,升到中级的中国人长项用不上(无需作具体工作),短处却暴露无遗,横杆的高度跳不过去结果可想而知。

或许,有人会说,那只要每次评分拿2分,不就没事了,可以固定在一个级别一直做下去。但是这个尺寸很难拿捏,因为谁都不愿意给人当垫底,肯定会拼命干,迟早会陷入华尔街的升职陷阱。

话说回来,华尔街毕竟是白人的地盘,中国人一般升到VP(副总裁,相当于中层管理级)就很难再升上去了。不过, “因祸得福”,那样反倒比较稳定地做下去了。因此中国人VP在华尔街还不少,几乎每家金融公司都有,据悉,人数在800到1 000之间。当然,也有极个别的中国人在特定的领域表现特别出色,还真能冲破玻璃天花板。我曾经的上司威武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人。

2001年初,我是通过威武的面谈而进入纳斯达克所属的一家ECN电子交易公司的。ECN(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的简称,属另类交易系统的一种)是当时发展最快、也是华尔街公认的前途最远大的交易方式。

威武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电子工程学士、纽约大学的金融硕士,一毕业就进入华尔街。他早年是路透社属下Instinet公司的技术骨干(Instinet是华尔街第一家ECN公司),完成过ECN中最关键部分的设计与开发。当今的ECN就是以他们当时所确定的Protocol(规范)为标准的。可以说,威武是ECN开发的鼻祖了,由于威武在ECN领域的特殊地位,他一路升到了我们公司的CTO,这在中国人中绝对凤毛麟角。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威武做了几年CTO之后,离开具体的技术渐行渐远,变成了老美那样“会说不能做”的人物。后来ECN式微,特别是”9·11”后,ECN的交易量大减,公司开始裁员。威武首当其冲的第一批被裁。当时,可怜的他还在新加坡的丈母娘家度假呢。度假回来后打开电脑无法login,才知道自己已经被裁了。

一般的中国人凭技术吃饭,再找一份工作相对比较容易。但对于威武来说却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了。华尔街大公司不可能请中国人“坐”在高位上,中小公司又一个萝卜一个坑又全都占满了,而要他退回去再做技术,更是勉为其难。

几年后的一天,我们几个老同事聚在一起,威武也来了,他显得有些落寞。问起近况,他说上个月他老爸退休,把家中开在长岛的大型中餐馆转到了他的手上。他原先不想接。可他老爸说:“我就你这么一个儿子,而且我们中国人在这儿还是做餐馆最实在,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不用求人过日子,只要菜做得好,客人总要上门来吃饭的。”我不禁替他惋惜起来。

最后提一下,在华尔街有5%的特殊一族,他们待过多家投行的多个部门,参与开发过无数的产品,对各种系统了如指掌,从前台到后台路路通,早已身经百战练成精了,便可转轨道做资深顾问,就好似由跳高运动员变成教练,整天“指手画脚”即可。一旦你成为这样的人,当然就能一直干下去。我曾遇过一个老大爷同事,出于好奇一问,他已“芳龄”82了!

13.可怜的华尔街电脑工程师

不过,随着金融全球化,欧洲的这些系统万一同时买进或卖出,股市立刻暴涨或暴跌,后果不堪设想,届时是否又将归罪于电脑、以及开发这些系统的工程师呢?

2009年11月13日,一大早,CNN的一个Breaking News令我震撼:"US arrests and charges two Madoff programmers"(两位前麦道夫的电脑工程师被控告并逮捕),吓得我一身冷汗。

这一年多来,为了找寻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美国媒体简直炸开了锅,大家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格林斯潘就曾将矛头直指发达的电脑技术,说现在的结果都是电脑惹的祸。这会更好了,联邦局直接将软件工程师逮捕归案,并加以控告,看来他们还将坐牢!

十五年前,我就是以金融软件工程师的身份进入了华尔街,细想下来,华尔街之所以发展到今天,电脑工程师的确”功不可没”。

在华尔街,电脑最初的主要功能是储藏交易信息,将纸上的交易记录转入电脑系统,使交易变得简易,从而交易量剧增,成本又能骤降, 促使华尔街的资本血库加快流动。不过,随着电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交易渐渐地朝着自动处理和自动交割的方向发展了。纳斯达克的兴起,就是由电脑系统驱动,其OTC(场外交易)的方式,抢走了原先华尔街的明星——场内交易员的风头。ECN(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电子通讯网络)的发展,使证券的买卖双方能够直接”见面”,变成一个巨大的虚拟网络交易所,无需通过交易员来执行指令。当年,五大ECN之一的Archipelago进军纽约证券交易所之后,令600多名独享特权多年的场内交易员立刻”告老还乡”。

如果电脑的功能在华尔街只运用到这一步,那么所起的作用应该都是正面的:增大了交易量,降低了交易成本,使投资者的回报最大化。但是”针无两头利”,随着电脑技术进一步提升,弊病也开始显现。

譬如,华尔街开发的Program Trading(程序交易),就是由电脑系统监控证券价格,再按各种交易模式设计的自动交易程序系统,面对市场,就像猛兽一般。在一个交易模式里,假如股价上升5%,或者买入单增多,电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大量买进;而一旦股价下跌5%,或卖单增多,电脑就大量卖出。这看似不错,但是如果好几家公司的系统同时都使用这种交易模式做交易,一旦股价上涨至某一个点,将引发系统同时买入,那就进入了死循环:越买价格越升,越升系统就越买。有一次,股市在10 分钟之内突然飙升20% ,死循环现象发生了,引起市场大乱,最后不得不将这些系统全部停下,把这10 分钟内所有的交易全部作废。后来美国证监会设立了严格的规定,在电脑系统中设置了更多、更严密的条件后,游戏才能继续玩下去。

今年初,加拿大几大银行合资2亿美元,开发一个全新的全球证券交易监控系统,我有幸参加了这一项目。在每天从全球各交易系统输入的几百个证券交易记录文档中,我发现有一个文档容量巨大,包含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笔交易记录。这个文档来自Chi-X交易系统。 Chi-X由欧洲金融界投资几个亿于三年前开发的,这是一种High-speed Computerized Trading System(高速电脑交易系统),将它Program Trading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在更为复杂的交易模式支撑下,每一支股票,哪怕只有一分钱的利润,它们就自动执行交易,号称能用”超光速”完成交易。 Chi-X交易系统上马不过2年,就将伦敦证券交易的四分之一、乃至整个欧洲12%到15% 的证券交易量囊括其中。而目前Chi-X证券交易公司的员工,不过,40个员工而已!

Chi-X的巨大成功,使欧洲好些金融集团立刻跟进,投资上亿的几个同类交易系统也已经上马,虽然规模还没有Chi-X这么大,可都在迅速成长之中。 “幸亏”目前美国还未允许这类系统在美国交易,一旦这类电脑交易迅速普及,一般散户就别玩了,肯定是它们的小菜而已。不过,随着金融全球化,欧洲的这些系统万一同时买进或卖出,股市立刻暴涨或暴跌,后果不堪设想,届时是否又将归罪于电脑、以及开发这些系统的工程师呢?

正由于电脑无比巨大的计算能力,过去金融天才们只能纸上谈兵的金融衍生产品,全都一一变成现实了。如90年代的对冲基金LTCM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是使用Monte Carlo Simulation(蒙特卡罗模拟),用电脑生成所谓的”随机数据”,将获得诺贝尔奖的Black- Scholes(布莱克-舒尔斯)模型通过电脑系统的即时运算,产生出衍生证券的价格,开发了一个固若金汤的电脑系统,号称:“已将金融市场的历史交易资料、已有的市场理论、学术研究报告和市场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当时,LTCM的天才们根本不用去公司打理业务,他们天天打高尔夫球,去海滩度假,任由电脑帮他们去运作。结果出事了,以巨额亏损40亿而告终。

LTCM的破灭只是一个预演,这次金融危机才是华尔街衍生证券化的精彩大戏。尽管电脑工程师”干得比驴累,吃得比猪差,起得比鸡早,下班比小姐晚,装得比孙子乖,看上去比谁都好”。就拿收入来说,当那些金融大鳄、金牌分析师、基金经理和一流交易员,每年怀揣成百上千万甚至上亿的奖金时,工程师却只拿个四、五万的红包而已,却在媒体不时地煽情宣传下,“被平均”成了五六十万美元。

很显然,没有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这次金融危机可能不会这么严重;但无论电脑系统再怎么厉害,它也是人脑开发的,是由人来控制的。毕竟,现在还没有到电影Matrix(黑客帝国)的时代,责怪电脑不是太可笑了吗。

虽然我还不了解被捕的两个工程师具体都干了些什么,但可以想象,他们是按麦道夫的指令而为,在麦道夫如日中天之时,难道他们能违背老板的旨意吗?

14.天才也被“耍”

群众性趋势作对的华尔街天才栽了!

大江是我的好朋友,是常春藤名校毕业的数学博士,再加一个金融硕士。他从最底层做起,即能设计金融模型,又能具体操盘,可谓能文能武,是华尔街全才。和我一样也在华尔街干了十五六年,应该算是在华尔街华人中混得出类拔萃的。

5年前,大江升为美林证券一个基金经理的助手。由于他在 2007 年底开始强烈建议做空股市,结果避免了金融海啸中的亏损。他们这支基金成为 2008 年美林众多基金中,为数不多的几个还赚钱的基金之一。去年初,大江被瑞信高薪挖角,出任一个美国股市的基金经理,面谈他的部门老总一个劲儿地夸他“天才”。那时的大江新官上任,他踌躇满志、信心满满,还非常正式地邀我加盟做他的副手,而我已在多伦多安顿下来,便婉拒了他的好意。

那时,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几乎全军覆没,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彻底倒闭;美林被美银收购;高盛和摩根靠政府救助死里逃生;而百年老店通用、福特和克来斯勒这三大车厂,雇佣着四五十万工人,也相继在金融海啸中倒下。这样一看,无论金融系统还是传统产业,一切都好像走到了尽头。美国股市自然跌跌不休,连代表美国精神、最强的企业通用(GE),股价都跌破每股15美元。

分析完市场状况,大江便立刻端出拿手好戏——做空。我也觉得不错,赞同。那时候的市场实在看不出有任何希望,谁会指望股市在短期内回升?道琼斯指数徘徊在 九千点上下,随时都会跌破七八千,甚至六千点的样子。

不出所料,头二个月股市毫无悬念的一路下跌,不久道琼斯便跌破了8 000点、7 000点,正义无反顾地向 6 000点挺进,GE的股价跌破了10美元,正朝着5美元(垃圾股的价位)“进军”。那两个月大江管理的基金纸面利润逆市而上,每次和他通话都显得非常得意。

那时民众对大市的恐惧到达了极点。从 1999 年到 2009 年这十年中,除去加拿大股票,美国和全球各大指数的回报全是负数,可以说史无前例。在这个分秒必争的时代,十年仿佛一个世纪,付出这么多耐心,却收获一片寒心。大江做空显然是对,做空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不料去年三月初,一个像往常一样萧条的一天,股市突然开始回升。那天根本没有什么特别利好的消息,这样的回升现象显得非常诡异。我感觉不对劲儿立刻去电让大江小心。他说没事儿,“不是正好给我一个高位放空的机会嘛”,他继续加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