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美国
4319300000009

第9章 经济霍乱的源头(8)

与听证会上针锋相对的布兰克费恩相比,66岁的投行老兵麦晋桁低调得多,他没有对过去一切进行喋喋不休的辩护,并且承认:“当时,许多金融公司的杠杆水平过高,业务风险过大,且没有足够的资源,能够在环境迅速发生变化的背景下,有效管理这些风险。”在同行慷慨陈词之时,这位黎巴嫩裔的投资大鳄,脸上明显写着冷漠和意兴阑珊。

2010年1月1日,从大摩CEO上卸任,仅担任董事长的他,也许已经厌倦了投行里的这些纷纷扰扰。对曾被业界称为“刀锋麦晋桁”的麦晋桁来说,他职业生涯中最好的时光和最坏的时光都已经过去,能在后危机时代正常地退休,已经比许多半路戛然而止的金融大亨们体面得多了。他的继任人詹姆斯·戈尔曼(James Gorman)能够独当一面时,麦晋桁便可功成身退。

两起两落,他回来了

金融危机前,麦晋桁可是一个永不认输的冒险王。

麦晋桁对高风险高利润的追逐在华尔街一向名声在外,像众多华尔街精英一样,麦晋桁的冒险逐利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他是黎巴嫩的移民,在家里排行第六。在一个以经营杂货铺为生的家庭中,麦晋桁通过自己努力加上天赋,进入了常春藤名校之一的杜克大学。1972年,麦晋桁以债券销售员的角色加盟摩根士丹利。

华尔街生存法则,从来都是胜为王,败为寇。麦晋桁争强好胜的性格,跟华尔街丛林生存法则简直是完美的结合。他既凶猛无比,又头脑灵活,债券销售战绩辉煌,短短4年便升为副总裁。在交易厅二十几年的磨炼,麦晋桁看准了债券交易大有赚头,特别是衍生债券。他领导公司致力于衍生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常常在交易厅大声尖叫:“我闻到水下的血腥了,赶快给我杀呀!”

1992年,麦晋桁当上COO(Chief Operating Officer, 首席运营官)。为了爬上这一级,他奋斗了22年。公司在他的领导下,发展的策略和方向是:不择手段销售金融产品,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包括新兴市场。当时,华尔街衍生产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金额高达55万亿美元。麦晋桁是从交易柜台冲杀到最高位的,盈利是他唯一的目标。这一方向的转变,使摩根士丹利赚得钵满盆满,衍生产品部更是不断地发展壮大,变成了公司最重要的掘金矿。

即使有出色的业务表现,麦晋桁的职业生涯也并不一帆风顺。由于不擅长政治斗争,麦晋桁在公司的内部纷争中,两次败下阵来。第一次是在2001年,摩根士丹利与添惠金融公司合并后,他受到来自添惠的裴熙亮排挤,黯然离开了服务了29年的摩根士丹利。第二次,是在远赴欧洲加入瑞士第一信贷后,出于提升公司业绩需要,他委派了下属杜德恒到伦敦负责国际业务,后者正好利用此机会与集团董事长打成一片。在半年后杜德恒成为瑞士第一信贷新一任CEO,而麦晋桁再次黯然离开。

此时,麦晋桁的老东家摩根士丹利,也因为裴熙亮的过于保守,错失了很多扩张的机遇。在裴熙亮执掌摩根士丹利的5年中,除了公司原有的投资银行业务,仍然贡献每年全部利润的60%,添惠带来的信用卡等业务,基本上毫无起色,摩根士丹利的股价也跌入谷底。2005年,裴熙亮卸任时,这家一时叱咤风云的投资银行大哥,竟然被视为其他银行的并购目标。

这一年,麦晋桁被请回了老东家。这位被视为摩根士丹利灵魂的人物,在员工的一片欢呼声中回到了阔别4年的位置。麦晋桁决心要重建摩根士丹利在投资者和华尔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麦晋桁在公司高级管理层第一次集体露面的公开场合,向在场的记者宣布了自己的誓言:到2010年,将摩根士丹利的税前利润翻一番(当然,麦晋桁在后来也承认这个目标在金融危机下不可能再实现了)!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麦晋桁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他已经不满足普通的收购与经纪经营模式了,决定把公司的业务集中在一切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上。

除了在业务上选择风险较大但是收益可观的业务,麦晋桁的冒险精神与对利润的渴望,也表现在他在摩根士丹利财务杠杆的运用上。他把摩根士丹利的财务杠杆升到32以上。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在华尔街投行中极为流行,也就是投资银行家们经常说的“Play with other’s money”(用其他人的钱去帮自己赚钱)。麦晋桁的胆量与对高额利润的胃口不是常人所能及的。在投资产品的选择上,麦晋桁剑指当时十分火热的房地产市场与衍生产品。在2007年半年业绩揭晓时,摩根士丹利实现了25.8亿美元的净利润,这在当时将要陷入次贷危机的华尔街称得上是一个纪录!这不仅是摩根士丹利的公司历史纪录,也令摩根士丹利再次超越其强劲的对手高盛。

2006年到2007年前半年,摩根士丹利上下所有员工,都认为麦晋桁简直就是摩根士丹利的救星。在麦晋桁重返摩根士丹利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公司的股价增长超过60%!

破产边缘令他裹足不前

不过好景不长,谁也没有想到,繁荣的背后潜藏着重重危机。几个月后,市场瞬间崩溃。摩根士丹利的激进策略,也成了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长期处在麦晋桁进取的领导下的摩根士丹利员工,低估了市场瞬息万变的速度。连麦晋桁这位身经百战的金融玩家,也认为房地产市场应该没有变坏得那么快。就是在这种对危机过于轻视的情况下,摩根士丹利迎来了自1986年上市以来第一次季度亏损。很快,次贷风暴来袭,把华尔街刮得狼藉满地。

2007年下半年,随着大量资产的冲销,摩根士丹利的业绩就充满隐忧,总有人要为这事情负责。在花旗、美林、瑞银等金融公司CEO纷纷辞职的当口,麦晋桁壮士断臂,让裴熙亮时代扶植的女总裁克鲁兹(华尔街职位最高的女性)引咎退位。这一次,麦晋桁终于在办公室政治中吃一堑长一智,在这个时候除掉克鲁兹,不仅能够把众人对次贷的愤怒转移到克鲁兹身上,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公司的地位,裴熙亮的支持者被清理得七七八八了。

2008年9月,雷曼兄弟宣告破产。同样从事高风险业务的摩根士丹利的股票在一个月内狂跌了83%!这个数字,把麦晋桁领导的这家投行,过去15年来赚的所有利润全部消耗殆尽!这是麦晋桁在摩根士丹利最艰难的时刻,完全颠覆了他30年来所信奉的高风险投资理念,他甚至对太太说:“我不知道能否顺利渡过这一关,完成历史使命。”

在这种环境下,摩根士丹利不得不接受政府10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并宣告从投行转为为传统的投资控股公司。转变身份之后,摩根士丹利能够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吸收存款,也宣告了独立投行的消失。同时,摩根士丹利向日本最大的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出售90亿美元的股份,加大了资本限制风险,提高了资金流动性,并降低股息,大举减少资产。

如果说过去的麦晋桁,一直都以追逐高收益为目标,那么在2008年后,他的风格转型之快,与其一贯的作风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这位以前对传统银行业务不屑一顾的金融巨头,开始致力于从各方面入手降低公司经营业务的风险。摩根士丹利重新把自己定义成为控制风险的开展多种业务的银行。在这个新的体系中,麦晋桁加紧了服务于个人投资者的经纪人团队的建设,而不是再仅仅着眼于对公投资银行业务的开展。麦晋桁明白到,在全球金融危机一触即发的时刻,个人业务虽然利润较薄,但是风险却是可控的。比起那些大起大落,动辄上亿的高风险业务来说,这些传统的业务才是摩根士丹利的生存基础。麦晋桁甚至还有了,要开立摩根士丹利分行及设立自动取款机等,方便个人投资者的服务的念头。

所有事情都有过犹不及的一面。此时的麦晋桁虽然意识到风险要尽量地控制,但是却在次贷危机发生后的一年里变得风声鹤唳,极为保守,因此错过了许多机遇。

相反,在此期间,摩根士丹利的对手高盛,重新拾起了债券交易和汇率交易等高利润的业务,把公司业务在一天中允许的最大损失调到2.45亿美元。同期摩根士丹利只是允许1.54亿美元,并且将杠杆严格控制在11左右,而一年前的数字是33。结果,高盛成为金融危机后最大赢家,率先在2009年第一季度就实现了盈利,摩根士丹利就迟迟没有起色。2009年第三季,摩根士丹利终于扭转了连续三季亏损的局面,但市场上对麦晋桁的谴责却此起彼伏。多数人都认为在需要冷静时,他为追逐过高的利润而不顾风险,直接导致了摩根士丹利在2008年第四季度严重亏损。而在需要冒险的时候,他又过于保守,错过了许多本该属于摩根士丹利的机会,让公司的利润经历了整整三个季度才勉强由负转正。

2010年1月1日开始,麦晋桁不再留任摩根士丹利的CEO。这位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了超过30年的老臣子,每次被访问时,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最好的决策,就是在1972年加入了摩根士丹利”。是的,经过了这么多年后,麦晋桁的名字已经和摩根士丹利分不开了。

但是,在公司业绩刚有起色,66岁的CEO麦晋桁就宣布退位,有人猜测这是摩根士丹利董事会给他之前的“政绩”算的一笔账。在高风险的在投资领域,要获得高额的利润,就必须承受额外的风险。很多高利润的投资都是一把双刃剑。在和平时代,这些投资给银行带来比传统业务要高上数倍的利润。当人们对高额利润,进行无止境的追逐而逐渐显露其贪婪本性时,过高的风险可能会把之前获得的全部利润消耗殆尽!这就是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故事,这就是那些华尔街“精英”所做的事情!

即将卸任的麦晋桁,望着他那些在金融危机中身败名裂的同辈—雷曼兄弟的福尔德、花旗的普林斯、美林的奥尼尔,那些和他一起促成了这场危机的人,他会想些什么呢?是庆幸还是愧疚?或许,他会暗自庆幸,因为风雨过后,摩根士丹利仍然存在,他自己也得以“体面”下台。

戈尔曼:安静的影响者

作为麦晋桁的继任人,澳大利亚人戈尔曼在华尔街仅仅工作了10个年头,而且一直都在做管理咨询和财富管理工作。与麦晋桁是迥然不同的一对领导者。麦晋桁会说粗话、摔电话、酷爱办公室政治、大肆装修公司在曼哈顿时代广场的总部。戈尔曼温文尔雅,更重视数据和管理,被同事称为一个“安静的影响者”。戈尔曼稳扎稳打的风格受到赏识,显示出摩根士丹利正在下多大的力气,改变那种躁动不安、孤注一掷的文化,那种以麦晋桁为代表,被金融危机冲击得七零八落的冒险文化。

1999年,戈尔曼作为麦肯锡金融行业资深咨询师,被美林聘为营销负责人。2006年,他才加盟摩根士丹利。显然,这位新掌门人缺少销售、交易和投行业务的实际经验(这几项业务收益占摩根士丹利在2009年前9个月收入的56%),自去年9月份提拔消息宣布后,戈尔曼很少公开发言,他将面临重建摩根士丹利交易业务的压力。交易业务是最先受到次贷危机冲击的部门之一,今年又因为公司,不能决定该承受多大的风险而遭到打压。

18.窃国者诸侯

事实上,美国次贷危机还远未渡过危险期,次级贷款的期限大多为期30年,而距离次级债务发放才刚刚过去5年,尚未结清的信贷违约掉期合同就有55万亿美元,现在仅仅冲销了5千亿美元次级债务,危机可能进一步延伸。因此,当高盛集团宣告2009年可望成为“最赚钱的一年”,奖金数额将创历史新高,平均每位员工可获得70万美元的红包时,美国各界反应激烈。

2009年9月15日,时值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一周年。一场金融海啸,几乎把华尔街五大投行全冲垮了,而死里逃生的那两家——高盛和摩根斯坦利。前者靠着华盛顿盘根错节的裙带关系,喘过了一口气,所以被戏谑为Government Sachs(意为官商勾结);而老牌的摩根斯坦利则因为与美联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被“担保”了下来。2008年秋天,这两家投行暂且收起了狐狸的尾巴,把自己从投资银行转变成银行控股公司,以便接受存款。如果说从前的华尔街是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那么现在的华尔街全收归到了美联储的管辖范围,美联储真好比老鼠掉进米缸。

从表面看五大投行已经死亡,但实际上他们人还在,心并没有死,游戏规则根本未变。只要气候、温度一转,幽灵立刻复活。因为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还在,而分割蛋糕的主却少了。更由于过去一年,美国政府忙于拯救银行,而并非对银行业立法,改革和监管,以防止类似的危机再一次发生。这些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有理由相信,即便他们再一次不计后果,直到冒险、快速获利的鲁莽行径触到了海底冰山,政府也一定会再度出手救助。

事实上,美国次贷危机还远未渡过危险期,次级贷款的期限大多为期30年,而距离次级债务发放才刚刚过去5年,尚未结清的信贷违约掉期合同就有55万亿美元,现在仅仅冲销了5 000亿美元次级债务,危机可能进一步延伸。因此,当高盛集团宣告2009年可望成为“最赚钱的一年”,奖金数额将创历史新高,平均每位员工可获得70万美元的红包时,美国各界反应激烈。但高盛集团的CEO兼董事会主席布兰克费恩却稳坐其位。同样幸存于危机的摩根斯坦利因股价下挫盈利受损,9月10日公司宣布CEO麦晋桁将在明年一月下台。麦晋桁下台同样使人震惊,震惊之余人们不禁发问,究竟什么原因令麦晋桁非下台不可?

同样的白手起家

白手起家经历,造就了麦晋桁雷厉风行的个人作风。如前文所述,成为首席运营官的第二年,麦晋桁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取代投资银行家兼CEO罗伯特格林希尔(Robert Greenhill),成为摩根斯坦利的CEO。

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确定了,以下发展的策略和方向:不择手段地销售金融产品,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包括新兴市场。当时,华尔街衍生产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金额高达55万亿美元。麦晋桁是从交易柜台冲杀到最高位的,盈利是他唯一的目标。这一方向的转变,使摩根斯坦利赚得钵满盆满,衍生产品部更是不断地壮大发展,变成公司最重要的掘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