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影响你一生的习惯
4332500000025

第25章 去掉你的坏习惯(3)

不过,有时候别人(或者是整个大环境)会怀疑我们的价值,所谓三人成虎,久而久之,连我们都会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到怀疑。请你千万千万不要让这类事情发生在你身上,否则你会一辈子都无法抬起头来。

记住!你有权力去相信自己,而不要杞人忧天。

敢犯错才能少犯错

有一句名言说:一个人易犯的大错,就是怕犯错。犹豫不决是缘于避免承担责任与犯错误,它有一个错误的前提:不做决定就不会犯错误。希望达到至善至美的人特别害怕犯错误。他从不犯错误,一切事情都做得很完美,如果他不愿破坏这完美的形象,因为他认为,做决定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有这种习惯的人在遇到问题时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尽量不要做太多的决定,而且尽量拖延做决定的时间;另一种办法是找一个现成的东西来代替所要做的决定。采用后一种办法的人会仓促地做决定,这造成他所做的决定大都不成熟,而且很可能会半途而废。这种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完美的,在任何情况下他都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不必费心去考虑事情的实际情况及结果,他不会为必须做出决定而发愁。要是他的决定出了错误,他只要让自己继续相信那是别人的错,问题不出在自己身上就足够了。

很明显,采取这两种方法都错了。采用第一种办法的人,时常会在冲动与考虑欠周的行动之下自寻烦恼。而采取第二种办法的人根本做不了事情,因为他根本没有行动。总之,那种犹豫不决当断不断的习惯,是根本行不通的。

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你应考虑事情的发展趋势,设想各种行动的方针和可能的结果,选择你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并大胆去做,边前进边改正你的方向,不害怕犯错误,这才是克服犹豫不决的一种方法。

另一种克服犹豫不决的方法是彻底认识自尊,并且了解怎样才能提高一个人的自尊。很多人害怕因为做错事而失去自尊,所以总是犹豫不决。我们要利用自尊,不要使它成为绊脚石。为此,你必须先要明确这样一个事实:自尊是与奋斗和成功同在的,自尊不应成为事业奋斗的绊脚石。

许多人在谈到他们的成功时都认为,自己从错误中比从成功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爱迪生夫人说:“爱迪生不断使用去除法解决问题。如果有人问他是否因为犯错误而感到泄气,他一定回答说:不!我才不会泄气!每抛弃一种错误的方法,我也就向前跨进了一步。”爱迪生这种勇于挑战的习惯就值得我们学习。

不要前怕狼后怕虎

人的一生中,没有什么东西比机会更宝贵了。它就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而做事犹犹豫豫,当断不断,前怕狼后怕虎,往往是失去宝贵机会的主要原因。

也许当你在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的时候,一个能改变你一生命运的绝好时机就错过了。你该怎么办呢?

从现在起,改正这一切,做事要有目的性,能自觉认识自己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这才会使人信赖你。做事要果断,不可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很难赢得别人的信赖。

做事不要草率、冒失。若在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这种印象,以后便很难改变了。人们不愿意与冒冒失失的人共事,对这样的人总不放心。要有自制能力,善于克制自己的冲动。关键时刻控制不住自己必然会惹出意想不到的麻烦。人们最怕与缺乏自制力的人打交道。

做人要能吃苦,切忌骄气十足。过分娇惯自己会养成自私自利和懒惰的坏毛病,不会得到他人的同情。不做重利忘义之人。如果你始终怀着利禄之心与人交往,将永远得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

要确立自己的人生观,并以此指导你的行动。有了一定的生活原则和目的,你才能摆脱空虚,扎扎实实地投入生活,也才能与人愉快地交往。要富有创造性,有独到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人往往成为人际交往中的领袖人物。

要对自己的环境有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刻薄是柄双刃剑

如果你习惯对别人刻薄,那么别人必将以牙还牙。所以,一个心胸狭窄、没有度量的人,他的刻薄在伤害了别人的同时,也将伤害自己。举例来说,当你受到别人的刻薄对待或歧视时,一定会觉得闷闷不乐。这时候,你应该要调整自己的身心,恢复活力。

关于这一点,读者不妨参考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小李被人称为“失恋魔”,原来他经常坠入爱河,可惜每次都饱尝失恋的苦味,当朋友们问他何以在每次失恋之余,仍能恢复精神与活力时,他却回答说:“其实没什么,我被人遗弃,当然有些心酸,不过,我也同样觉得对方很可恶,如此而已。”

老实说,人类的内心中存有一种自然的防卫机能,那就是遭遇精神危机时,懂得保护自己的安全,“失恋魔”情况正是一种投射反应。换句话说,自己内心的情感,在习惯上认为对方的想法相同,这是心理上的逆用效果。从这个角度说,如果我们将对方的伤害久铭在心,那么反而会加重自己的不快,反之,则可以使内心的创伤很快恢复。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要消除对方的抵抗感,不妨塑造共同的敌人。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平常感情恶劣得无以复加的姑嫂们,突然变得意气相投起来,而且经常为某事商讨得很热烈。原来,他们的反目都是由于隔壁太太拨弄是非。当她们面临邻居这位长舌妇的共同敌人时,她们之间开始进入休战状态,而且毅然排除内心的障碍,互相让步。

其实,不仅限于姑嫂间的问题,人类自古以来,常常由于共同敌人的出现,使得一向步调不一致的伙伴携手合作,甚至不相往来的双方也能变为同志,这种事实比比皆是。在小孩子的天地里,经常打架的兄弟,如果突然出现邻居顽童的挑衅,这对兄弟会采取联合抵抗的态度,这也许属于同一种例证。

如果将此项原理反过来运用,因为在意识上塑造了共同的敌人,彼此自然可以结为同志。我们可利用此法来跟一个很难相处的人,相处得很圆满。

同样,如想接近一个无故被疏远的朋友,或对己怀有抵抗感的人,不妨找出共同的敌人,培养同仇敌忾的情绪,这样可从对方得到前所未有的亲近感。

一般人都曾设法抑制各式各样的不安与烦恼、无奈。任何人都多少具有趋向他人志向的习惯,正因为如此,才会心有所思,而产生各种烦恼。上述方法却能帮助我们如何消除对别人所产生的压迫感与自卑感,并设法发挥自己的能力。

猜疑是内耗的祸根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就有很多关于猜疑的教诲,如“疑邻偷斧”、“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等。

再让我们看看,在生活中如果两个小孩在外面打架,出来了两位母亲,一位是中国人,一位是外国人。中国的母亲很可能指着对方质问:“你为什么打我的孩子?”而那位外国母亲则可能说:“怎么?你们不友好了?”

可见,不同文化习惯的熏陶,两位母亲会说出两种不同的话。也可见,猜疑对我们每个中国人影响之大,它是我们民族习惯的劣根性。如果我们的“理解万岁”是建立在猜疑基础之上的,永远也不可能理解,何谈万岁。因为我们每个人从小都接受了猜疑的教育和影响,可以说人人都有猜疑之心。要摒弃猜疑,必须对猜疑有深恶痛绝的认识。什么是猜疑呢?

猜疑是基于一种对他人不信任的、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拦路虎。具有猜疑习惯的人与别人交往时,往往抓住一些不能反映本质的现象,发挥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推断而产生对别人的误解,或者在交往之前对某人有某种印象,在交往之中就处处用这种习惯效应与对方接触,对方一有举动,就对原有成见加以印证。虽然猜疑习惯有种种表现,但我们可以发现其共同的特征,即没有事实根据,单凭自己主观的想象;抓住“毛皮”,忽略本质,片面推测;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只是相信自己,怀疑他人,挑剔他人。具有猜疑习惯的人把自己置于一种苦恼的心态中,对别人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严重的甚至对自己的感觉也产生怀疑。

猜疑习惯往往导致心理偏执。这种人常常敏感固执、谨小慎微,事事要求十全十美。这样不仅危害自己,也会危害他人。有一个极富悲剧性的真人真事:

王先生在1957年“反右”时正上大学一年级,“反右”已近尾声,他为了向党表忠心,交出了自己的日记本,其中记有自己中学时的好朋友,自称“八大金刚”。

于是“反右”领导小组就怀疑他有反动组织,非让他交待这“八大金刚”各担任什么职务,有什么纲领。他无从说起,从此他就被当成右派下放劳改去了……几十年过去了,有人得知他在城郊某中学教书,就前去看望他,问了他的近况和右派什么时候平反的,他深沉而辛酸地说:“……批斗了我一阵子后,我就离开了学校被送到农场劳改……‘四人帮’被打倒后,我写了很多申诉报告,要求摘掉右派帽子,大学给我的答复是:‘……你的右派至今还没有批下来,不存在平反问题……’”他默默地流着眼泪,接着说:“谁为我负责?我的青春、学业……我是右派,找不到对象……”

类似因猜疑造成的人间悲剧,在我国,从古至今,制造了多少血淋淋的故事,它给我们个人、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多么大的精神折磨和财富的损失呀!它给人的刺伤可达到让人心力交瘁乃至精神失常的程度。

我们必须认识到,猜疑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管里,如果我们不采取解毒的手段,它的后果就会像毒品一样把自己推向“窝里斗”的水深火热之中,从而横生枝节。猜疑是“窝里斗”的祸根,猜疑是造成自杀和他杀的毒品!

猜疑的人往往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的目标,没有真诚善良的心。欲调适自己的心态和与猜疑者相处的办法是:首先,培育爱心,从对小动物的爱到对人的爱,猜疑总是从坏的方面猜,是没有爱心的表现。其二,培育宽容的心理品质。宽容就是承认差异,降低对别人的要求。能够宽容别人是坦诚与人相处的首要条件,因为宽容是深思熟虑的表现,是内心深处去除荆棘的法宝。

猜疑者的思维方法是自圆其说。因为我丢了东西,看别人近日行为异常,所以肯定是他偷的。

所以,不管是调适自己,还是对待猜疑的朋友,调整思维方法都是极其重要的。

如果你遇到了朋友乃至领导对你的猜疑,万般解释不通,严重者可讼诉法庭,一般情况下只有坦然相处,待到水落石出了。

不要无视对方的自尊

最大的伤害莫过于无视对方的自尊。安东尼·罗宾指出,当朋友的友情或者某种合作的工作关系发展到难以维系的程度时,许多人会从心里冒出这样一个习惯:管他呢,反正维持不下去了,即使自己做得过分一些也没关系。

记住,此时你正处在一个犯有巨大过错的边缘。如果你的这些过火行为给对方留下了永久的伤害,那么即使合作或朋友关系彻底破裂,你仍然会遭受到可怕的后果。

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黎克·杰姆逊在刚刚任某公司的董事长时,便根据自己在大学课程中所学的知识,知道自己必须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解雇若干人员,以建立自己的权威。于是,他决定解雇莉莎。事实上,莉莎是该公司一位资深的高级主管,而且她并未犯下任何错误,唯一勉强可以称得上的理由,可能是由于莉莎近期即将与一位富有的律师结婚,要求请几天假。

由于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处分,莉莎的丈夫决定提起上诉。但莉莎抱定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竭力阻止她的丈夫提出上诉。她这种息事宁人态度,使得黎克愈发相信自己的决定十分正确。然而,黎克这项不合理的做法却引起了公司内其他职员的愤慨,大家均视他为“暴君”,再也不对他寄予信任。

即使在多年以后,大家一致发觉黎克能力极高,且亦未曾再度表现任何不合理的行为,委实称得上是一位称职的董事长,然而,黎克仍然无法获得全体人员的忠心支持,因为大家心中都存有此种想法:“到目前为止,他对我确实一向都很公平。但是,尽管我工作上表现出色,却不知什么时候会像莉莎一样,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而遭他开除。”

由此可知,即使你与对方的交往关系面临结束,你采取的沟通习惯仍足以造成长期的影响。换句话说,你仍应采用如同长期人际关系的一切处理方式——一种共同商讨解决的方式。要记住,交际的关系可能结束,但由此造成的伤害却永远不会停止。

抛弃自怜的念头

摆脱自怜的习惯,要依靠行动,尽可能把自己表现成一个没有缺陷的人。因为每次我们采取旧的行为方式,把自己表现得很无助或一文不值的时候,都加强了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十分可怜。

人是万物之灵。通过大脑的思考、观测,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还能通过自己的信念意志去控制、改变自己的言行。在认识自己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我们便会产生一定的整体认识,这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避免一些偏见和不良习惯的干扰和影响,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有时还要巧妙地运用“阿Q”战术,占领心理上的制高点。如果你曾为自己的身材矮小而苦恼过,那么,你就可以用“矮个子长寿”、“矮个子聪明”来调适自己,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能用这种方法对待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其他问题的话,你的自卑感便会有所缓减,甚至消除。

如果经过自己乐观评判后,仍然难免自卑,这时我们就要学会勇于面对现实。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确实存在某种自卑感,我们就不用欺骗自己,而要真诚地去面对它,力争用最好的方法来加以克服,这样我们可能会获得许多意外的收获。

任何时候都要自信,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确不如别人,但如果经过努力,很有可能会在另外一些方面胜过他人。面对自己的不足时,关键要能够扬长避短。一个身体素质不太好的人就不要对自己在体育方面有过多的期望,适当地转换一下我们的思维方式,很可能我们会在心智活动方面发现自己的特长。俗话说得好,“条条大道通罗马”。走向成功的路有很多,不可能因为某一方面的失利而影响你一生的发展。

另外,或许没有什么比自信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了。自信可以帮助我们冲破困难的阻挠,远离失败的痛苦。生活中,信心不足会使我们丧失许多本属于自己的机会。信心不足,会使本来能做好的一些工作半途而废。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一些优秀学生考场失利,一些成名运动员在大型比赛中发挥失常,其实这都是对自己自信不足的表现,由此而产生了不良后果。树立信心,并不是让人盲目乐观,真正的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充分肯定的评价之上。只有真正意识到了自身的某些优点,我们才能真正树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