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右你一生的心态
4332700000025

第25章 如何度过心情的低谷(3)

李嘉诚取得今天的成就,一方面由于其过人的天赋,以及对自己的信心和期望,另一方面也有赖于他不懈的努力。在他早期的贫困生活中,一直没有放松对生意的学习和观察。

1944年,李嘉诚到他舅舅所开的中南公司工作,从学徒开始做起,扫地、烧水、倒水、跑堂等杂事样样都做。他还利用空隙时间,跟师傅学艺,不到半年时间,他就学会了各种型号钟表的装配及修理。那时,他的一个目标,就是利用工余时间自学中学课程。但是,微薄的收入,还要维持全家生活,保证弟妹读书,使他只能购买一些旧教材。回忆这段历史时,李嘉诚说:“先父去世时,我不到15岁,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不得不去工作,忍痛中止学业。那时我太想读书了,可家里那么穷,我只能买旧书自学。我的小智慧是环境逼出来的,我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半新的教材,学完了再卖给旧书店,再买新的旧教材。就这样,我既学到知识,又省了钱,一举两得。”

1946年,李嘉诚离开了中南公司,到一间小五金厂做推销员。李嘉诚做推销总是独具心思。因为他推销镀锌铁桶不像一般推销员那样只着眼于卖日杂货的店铺,而是向用户直销。

酒楼旅馆自然是大户,一次要货就达100只,但是向中下层居民区的老太太推销,卖一只却等于卖了一大批,因为老太太都是义务推销员。结果,五金厂生意兴旺。

但是,李嘉诚并不满足于这点业务,于是他跳到一间小工厂——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做推销员。他每天都背着一大包样品,走街串巷。李嘉诚回忆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小时,开始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李嘉诚充分利用当茶楼跑堂时的脚步功和察颜观色的本领,再加上他富有针对性的说服方法,使他一年后的销售额达到第一名,是第二名的7倍,这使他18岁就被提拔为业务经理,两年后晋升为总经理。

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放弃了就没有成功的机会;不放弃,就会一直拥有成功的希望。

你能主宰自己

当快乐与烦恼受外界环境左右时,受此影响的人常常表现喜怒无常,常让别人束手无策,别人只好对他避而远之。结果使他的心情很压抑、沉重,更加苦恼、烦躁。他十分想得到帮助。

其实,这样的苦恼仍需自己解决。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认知评价系统如何对外界刺激应答和选择。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学者向南隐问禅学,南隐以茶相待,他将茶水倒入杯中,茶满了,但他还是继续地倒,学者说:“师傅,茶已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师傅说:“您就像这茶杯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您若是不首先把您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对您说禅,只有心虚才能容道。”可见,您如果心中有自己的成见,认为人们不可能征服烦恼,那么,就听不见别人的箴言了。

人,一旦降临到这个世界,便陷入动荡不定的境遇之中,悲哀、愤怒、忧虑、愧疚和烦恼可能会不间断地困扰着每个人,给人们的精神套上沉重的枷锁。面对现实的挑战,您能抵御消极情绪的袭击吗?您能征服烦恼吗?您能够主宰自己吗?回答是肯定的。只要您相信: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您的认知评价系统。

很多人都认为,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外界刺激的大小,刺激大,烦恼大;刺激小,烦恼小。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中间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自己头脑的加工。例如,面对火车晚点这一不良刺激,有的人大发雷霆,急得团团转,焦躁上火;有的人到服务部买点东西吃,坦然等待,有的人坐在候车室给朋友写封信,充分利用时间。很明显,这三种不同的反应,绝不是由外界刺激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他们对同一刺激的不同态度决定的。火车晚点绝不会因为你大发雷霆而改变。可见,仅仅是环境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不快乐,而是我们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的选择。也就是说,事件本身没有压力,它们是否使我们感到紧张、有压力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和方法看待它们。坐过山车,对一些人来说,是痛苦,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令人快乐的刺激。如果您选择悲伤的事,浑身会充满凄凉的感觉;如果您选择恐惧的事,会感到毛骨悚然,浑身冒冷汗;如果您选择生病的事情来思考,自然会愁容满面;如果您选择令人喜悦的事情来思考,定是眉飞色舞;如果您毫无信心,失败会接踵而来……总之,我们必须运用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为自己生活的“总统”,你每天、每个小时都可作出自由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能顶得住灾难和烦恼。

绝望之后必轻松

我们在处于绝望状态时,往往会设法逃避现实甚至希望得到他人的保佑,可是,著名政治家邱吉尔却不然,他深知在那种消极的情绪支配下不可能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因而大胆地承认和接受眼前这一绝望的现实,并借助这种豪迈的气概和客观的态度来鼓起自己的勇气。

有关英国前首相邱吉尔的传说很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高级军官报告说:“依我看,事态的发展令人感到绝望。”这时邱吉尔镇定地说;“的确,绝望的心情无法用言辞来表达。”首先肯定和承认这一现实,然后继续说:“可我感到我年轻了20岁!”

绝望和承认绝望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精神活动。承认自己绝望的处境才能客观地看待自己!因此,处于绝望状态时,承认自己处于绝望状态这一现实,不仅能松弛自己的情绪,甚至还能使自己设法摆脱绝望的处境。

有一本人生杂志,上面刊载如下的新闻:有一位曾在战场上受伤的士兵,当他从手术台上醒过来的时候,军医对他说:“你再休息一会儿,你就会痊愈了,唯一遗憾的是,你已经失去了一只脚了。”

没有想到,这位伤兵却大声抗议说:“不对,我这只脚不是失去的,而是被我遗弃的。”

任何人在读完这篇报道后,都对这位士兵那种毫不沮丧地接受悲剧事实的勇敢心理,感到由衷的敬佩。他能把失去的,改称为被遗弃的,显然表示他已经越过绝望的深渊。

不管“失去的”也好,“被遗弃的”也好,反正是自己已经没有了的东西,这是一个永不改变的事实。不过,如果你认为它是失去的东西,那么,你的意志与感受便会不断地牵挂在那件失去的事物上。换句话说,失去的东西具有尚未了结的性质,所以内心一定会万分地惋惜,甚至还会想不开。相反的,如果你把它想象成被遗弃的东西,那就表示它是废物,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会以轻松的心情来处理了结的事物,而且对它不再眷恋。

在我们的人生中,失去的东西显然不计其数。然而,只要我们把那些东西当做被遗弃的废物时,沮丧的感觉就会减轻许多。由此可见,面对着同样的悲痛事实,一念之差,前后的心情却截然不同。

失败是人生的转折点

在人生路上,遇到了失败,你不但要碰上鼻子就转弯,而且更应该把它作为一生的转折点,选择新的目标或探求新的方法,把失败作为成功的新起点。下面这段文字是作家菲尔兹对自己婚姻破裂后,心理变化过程的自述。《你容易犯错的地方》的作者弗恩·戴尔博士在他30岁第一次婚姻痛苦的裂变后,他就是这样做的。

“每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好像是一次机会,虽然它看起来也可能是障碍。我想我生命中最悲惨的时候,可能就是我经历离婚、又和女儿分开的那段时期。她回到密西根,我留在纽约。那真是我生命中的低谷,我认为自己不会恢复,也不知道未来要往哪儿走。”

“我独自一人,因为婚姻破裂,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发生了剧变。我开始跑步,以便让自己的身材变得更好。我开始写作,过去我也一直挣扎在写作之中,因为当时夫妻关系很紧张,效果一直不好。我很担心如果不和唯一的孩子在一起,失去那些创造快乐生活的重要事物,我将如何处理。那时真的很难熬。”

“当婚姻告终,而内心也知道它已经真的结束,也真的在进行离婚时,我得以重新调整生活,用过去觉得不可行的方式写作。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走过那段低谷,我就不可能发展新关系。今天我有七个孩子,有美满的婚姻,漂亮的妻子,和前妻的关系也非常好,那扇关闭的门令我们俩都很痛苦,同样也为她开启了一扇新门。她遇到另一个男人,结婚,他们也快乐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想任何有过负面人际关系体验的人——不管是婚姻还是其他什么关系的破裂——必须知道这种体验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将它视为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我真心认为这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当我和第一任妻子结婚时,我做了许多不得体的事,经历了那次失败的婚姻后——虽然这是个痛苦的教训——我学会了对人更体贴、更关怀。我也和女儿发展了一种新关系。离婚的时候,我以为我们的父女关系会恶化、甚至会结束,但事实上并没有。”

所以,当失败来临,你可以面带微笑,因为它可以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不过,我还要告诉你,如果你一开始并没有成功,接着试几次,如果再不成功,最后就放弃,当个执著的傻瓜无济于事。看完这段文字后,我们都应该善待自己、善待失败。

在失败的河流中泅渡

失败就像一条河,不怕河中的滔天巨浪,不怕在渡河中淹死,才可能游到成功的彼岸。人们赞美游到彼岸的成功英雄,却容易忘记在失败的大河中泅渡的必要。

尽管我们说成败孰知谁为英雄,还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道理都是成败对举,但着眼都是成功,讲得更多的是成功,甚至整部“成功学”关注更多的也是成功。然而,从一种过程而言,从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而言,充分地关注失败更有意义。

就英雄本色而论,许多杰出的人物,许多名垂青史的成功者,他人生的成败,并不是得益于旗开得胜的顺畅,马到成功的得意,反而是失败造就了他们。这就正如孟老夫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妨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说的这一串话,重点就是:一个人要有所成,有所大成,就必须忍受失败的折磨,在失败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更强大、更稳健。这样,才可以水到渠成地走向成功。像苏秦稿六国合纵就是这样,像韩信找出路也是这样,像刘邦打天下,像刘备找安身立业的地方都是这样。还有科学实验中科学家的反复试验,为提炼稀有金属镭,居里夫人几乎耗尽了大半生的精力,而且这才使几代科学家的构想成真。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经受失败,对成功太重要了。

所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更应该说失败是进步的里程碑,是勇者、强者与懦夫的天然国界。

时间是伤口痊愈的缓冲剂

每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心理压力总有一定的极限,当心理压力超过这个极限时,心理发展便出现一系列困扰,同时,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危害。但是,如果我们在适当的时机打开自己的“心理控制阀”,进行适当的宣泄,将积累起来的不良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发泄出去,犹如洪水上涨,危及堤坝而开渠泄洪一样,才能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和心理紧张度,恢复心理的平衡。比如,当人们遭遇到突然发生的、意外的精神打击后,别人往往劝他,“你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吧!不要憋在心里,以防得病!”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采用的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

宣泄疏导法是一种效果十分显著的解除不良情绪的方法,它具有简捷、易操作、收效迅速的特点。对于情绪变化剧烈,心理反应敏感的人来说,宣泄疏导法是一种容易接受,短、平、快的方法。

对不良情绪的宣泄有很多方法,如语言倾诉,找人交谈,写作、看电影、画画、旅游等。但还有一些方法,如愤怒时砸东西、攻击别人,烦闷时酗酒解“愁”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将不良情绪发泄出去,但却是暂时的,反而会为以后带来更新更大的烦恼,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运用宣泄疏导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正常的途径和渠道,采用适当的宣泄形式,控制宣泄的程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宣泄效果。

20世纪60年代风靡一时的乡村歌手兼作曲家丹·艾基拉,在他刚出道不久,就是在他二十多岁时,他受到了双重打击——一是与相处多年的情人分手,二是评论家们对他的音乐会极不欣赏。他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自己该干什么。

有一次,丹·艾基拉从一所酒吧出来,碰上了镇上的一个疯子。疯子名叫安德鲁,和丹·艾基拉是邻居,两人虽然见面会打打招呼,不过从来没有认真谈过话。安德鲁生着一头蓬松的头发,长着奇怪的胡子,整天疯疯颠颠。安德鲁向丹·艾基拉看了一眼,说:“我们得谈谈。你很不对劲,疯子安德鲁全知道。”

丹·艾基向安德鲁讲了发生的一切,安德鲁听后,说:“你一天24小时内任何时候都可以来找我,要是我两天没见到你,那我就去找你。”

第二天开始,丹·艾基拉连续两个多星期,几乎天天都去安德鲁家坐一坐,最后,安德鲁对丹·艾基拉说:“现在我要给你安排个活干,你必须干。把你的房子粉刷一下,你要改变你的环境,送给自己一件礼物,房子刷成什么颜色都行。”他疯疯颠颠地朝丹·艾基拉笑笑,说:“不过,我建议用黑色。”

丹·艾基拉刷了房子,不过他并没有用黑色。从早到晚,艾基拉一心就想着粉刷,丹·艾基拉脱下平时穿的西服,穿上劳动服,挽起袖子,开始劳动了。早晨还是一堵丑陋的墙,中午已变得平整了。

过了好几天之后,丹·艾基拉才意识到疯子安德鲁有多聪明,正是他给予艾基拉所急需的——一次消磨时间的活动;而时间的确是伤口与痊愈之间唯一的缓冲器。

勇敢地承认错误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常因疏忽而犯一些错误。人犯了错误往往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拒不认账;另一种是坦率地承认。

某些人认为,拒不认账的好处在于不为后果负责,就算要负责,也把相关的人都包括在内,谁也逃脱不了干系。这样,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保住了面子,又避免了损失,这是从表面上看。实际上,你既然已经犯有错误,拒不认账的结果是弊大于利。首先,你铸成的大错是尽人皆知的,你的抵赖只能让人觉得你太顽固。如果人证物证俱存,责任又逃避不了,你再抵赖也只是枉费心机。如果是鸡毛蒜皮的小错,那你就更不用顽固,顽固会造成你在同事心目中更坏的印象,真是得不偿失。你敢做不敢当的印象形成后,主管的上级不敢再用你,怕你有朝一日也拉自己下水,同事也不敢与你合作,怕你故伎重演。而且你一旦拒不认错,形成习惯,那还谈得上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吗?——你会认为自己“一贯正确”。

第二种态度是坦率地认错。承认错误,就有可能承担责任,独吞苦果。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别人都不会一棍子打死你的,既然你都认错了,还要怎样呢?况且认错本身就是替上级分担责任,主动取咎,上级再抓住你不放,显然也有损他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