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右你一生的心态
4332700000035

第35章 消除心中的毒瘤(7)

有人以为坚持独立自主,似乎很难得到别人的赞许,很难处好人际关系。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事实恰好相反。一个真正能够主宰自己的人只是不去为了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自我价值、自我追求;只是在与人交往中不会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许而跟随他人的指挥棒转。如果一个人别人希望他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这是多么可怜、毫无价值的形象;如果一个人不能明确地阐明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和感觉,那就没什么人会与你坦诚相见,没什么人会真正地尊重你。因为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平等自由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某些官僚、政客之所以不被信任,就因为他们只是留声机、传声筒,而没有自己的灵魂。这种人往往是轴承脑袋弹簧腰、头上插着风向标,只会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这种人的自我价值完全取决于头上的乌纱帽,一旦失去职位,手中无权了,他就一无所有,一文不值了。这难道不是事实吗?实际上,最受赞许、最受欢迎的人恰恰是那些希望赞许而不是祈求赞许的人,是那些能以积极的心理态度表现美好自我形象的人,是那些从不放弃独立自主权利的人。

从牢骚中找希望

当我们面对同种情形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态:

甲说:“哎!我身上才剩一百元!”

乙说:“哇!我身上还有一百元!”

这两种类型的人,我们可将之粗略区分为消极者(甲)与乐观者(乙)。此二者若置于人群中,我们大概可以得到如下两种反应。

(丙对某件事情相当不满,便说了如下的话)。

丙:“我刚刚到你公司办事,你的职员竟不理不睬,东推西推的;工作效率奇差无比,你可得想办法改善一下!”

甲的反应:“别这么挑剔嘛!这年头,自扫门前雪的自卫心理是很正常的。他们虽然东推西推,但只要帮你把事情完成就行了,何必这么认真呢?”

(由此可见,甲的处事性格轻忽怠慢、推诿塞责,容易将外界的抱怨当成耳边风,完全是一副麻木不仁的德行,更毋须说他是否有着眼力。)

乙的反应:“对不起,我的员工玩忽职守,近日来已有许多人向我反应,我正积极拟定一套因应措施,希望能确实改善目前员工的倦怠情形。今后如果你有任何不满之处,请一定要告诉我,好让我能够继续改进。”

(很明显地,乙的处事态度负责尽职、勇纳诤言,以外界的各种不满来修正工作方针,正是十足着眼力的表现,也是成功的先声。)

有一位著名企业家,他的座右铭就是:“我愿意洗耳恭听任何人的抑怨。”因为他深知,会对你有怨言,对你百般挑剔的人,正是最爱你的人。

“爱之深”才会“责之切”。假如你缺乏接纳他人埋怨的雅量,如何使自己日益精进呢?人世间绝无十全十美的事,就因为这份不完美,才使世界充满活力。

爱与恨原本就是一体两面,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错或对。“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这便是爱恨交加的表现。尘世之间有恨,全只因爱被扭曲变质。试想,别人若不关心你,何须浪费力气来责怪你、怨你呢?

所以,着眼于不满的牢骚,正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私心和私情是万错之源

私心是一种邪恶的反社会心理,是专为自我的私名和私利盘算的念头。私心是由于过分看重自我的私名和私利而产生的。私心是万恶之因,也是万错之源。它使自我只求满足一己之私利,片面追求自我的名誉和地位,而置他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于不顾;它使团体为迎合小团体成员的狭隘名利,置社会整体利益于脑后。私心,有赤裸裸的私心与伪装成“公心”的私心两种基本表现形式。赤裸裸的私心是恶劣的,但易为人们所识别和制止,因而对社会的危害并不十分严重。伪装成“公心”的私心是狡诈的,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欺骗性和危害性。私心与公心本来是相互排斥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两者却可能奇妙地融为一体,私心往往假公心之名到处招摇撞骗。假公济私者,总是编造种种理由,力图使一切卑鄙的伎俩、丑恶的行径、肮脏的交易、罪恶的勾当披上“合理”“合法”的外衣。隐伏在公心之中的私心,其骗人之深、流行之易、危害之烈,是赤裸裸的私心所望尘莫及的。而对这种私心的抵制与批判,反而常常招来“执私”之嫌,遭受暗箭之害,这是令人十分惊异而又非常可悲的事情。因此之故,狭隘的小团体主义、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山头主义、种族主义在一定时空内能蛊惑一部分人,一些反动的政客能在一定场合牢牢地抓住一部分听众,一些害人的骗子在一定的人际层中能连连得手,狂人被当作救星,愚人被奉若神明,草包被捧为天才,骗子被迎为上宾,而对这类人奋起揭露和批判的人们却可能受到指斥、批判的礼遇。这种情形最易使那种愚钝的人心陷迷惘之中,也最难使那类“虔诚的”人们超脱于错误之外。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就一定要消灭来自内心深处的私心与私情,因为私心与私情带给我们的是错误、嫉恨、怀疑等。

私心亦是一种执我情感。执我情感是一种过于执自我之私名私利的消极情感。执我,可分为执小我和执大我。执小我,是执单个的自我或小家庭的私名私利,执一己之私见、私念、私愤。执大我,是执扩大了的自我——社会团体、宗教、民族、阶级、政党、国家——的私名私利。执小我者,会不惜点燃别人、集体和国家的房屋以便煮熟自己的一个鸡蛋。执小我者易成为过街老鼠,但执大我则易得到一部分人甚至相当多的人的拥护、同情与原谅。执小我固然可鄙,但执大我更具蒙蔽性,危害更甚。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往往在执大我时用为大我谋幸福的幌子执小我、谋私利。即便是名副其实的执大我,因为它易为该团体、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所拥护,能集合更多的执我者,以局部的、近期的利益损害全局的、长远的利益,故对整个社会的危害、威胁性更大。执我者,最终的结局必然是被困进“自我之棺”,害人害己,贻误子孙。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公众的事业是恒星,自我则是行星,其“公转”与“私转”(自转)必须依照社会发展规律有规则地运动,才能维持社会的合理秩序,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或许可以叫做“社会万有引力定律”。自我如果在“私转”方面过于迅猛强烈,而“公转”却十分缓慢艰难,急于谋私而缓于事公,勤于为己而懒于助人,那就免不了会变为“流星”而自焚。一个由私心十足的个人充斥的团体,一个由私心严重的团体布满的社会,必然走向勾心斗角、相互残杀、紊乱、腐败、失控,直至堕入错误、灾难之深渊。

私情是个体之间、团体之间、个体与团体之间的私下交情。人总是处于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凡有人际关系存在、有人际交往的地方,都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私情。私情是遍布于人类社会之中的复杂情感。苍天无情人有情。私情具有两重性,它既是维系友谊的情感纽带,又是阻碍理性行使正当权利的沉重包袱,是一种不易消除的致错因素。私情可能压倒理性,代替原则,从而出现众多的不正常现象:人情大于原则,公章不如私条,只有熟人才好办事,恶“关系学”盛行,有章可循的事也要靠人情才能办到,合法的事也要通过非法的途径才行得通,徇情枉法,公事私了。个人之间的礼尚往来本是人之常情,但是,演变成人情风,则于家庭、社会皆是十分有害的。

忏悔后的心理

忏悔能鼓励人们说出内心深处的隐私。但从本质上来说,忏悔加重了人们内心的罪恶感。忏悔者像一个孩子一样走到神父面前,乞求他的宽恕,希望神父给予惩罚。经验告诉他,他犯下了程度不一的各种错误,为此他该付出怎样的代价。在习以为常的忏悔和指责中,他的内心并未变得更为充实。忏悔带给人们的只是生命中极为肤浅的东西。忏悔者很少试图透过这些肤浅的东西去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忏悔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内心压力,但是却不能改变人们的性格本身,不能揭示罪恶的心理根源。

有一个35岁的已婚男子,发生了婚外恋,为此他深感苦恼。他很真诚地向牧师道出了他的隐私,希望能从牧师那里得到帮助。他很清楚,这件事给他的妻子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他也知道他的过错。牧师警告他说,在上帝和常人看来,不忠是可怕的罪过,他应该尽早结束此事。忏悔者承诺改掉这个恶习,但经过激烈的内心搏斗,他还是依然故我。这个充满神性的建议之所以未能奏效,其原因在于它只是一味鼓励他努力克制自己,远离那个女人,却未能弄清这位男子苦恼的根源何在。

弗洛伊德讲了一个极有趣的故事,表达的是同样的道理。故事发生的年代较早,是电灯刚发明的时候。有一个乡巴佬第一次进城住旅馆,上床睡觉前,乡巴佬想象吹蜡烛那样吹熄灯泡。结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济于事。如果他不关掉墙角的开关,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熄灭电灯的。夫妻之间存在的不忠也是同样的道理,仅仅依靠意志的力量消除不了他不当行为的心理根源。只有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人们才能随心所欲地支配潜意识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退一步海阔天空

记得这是一位外国学者的话,意思是说:会生活的人,并不一味地争强好胜,在必要的时候,宁肯后退一步,做出必要的自我牺牲。

冯梦龙在《智囊》里收集了许多这样的例证。

清河人胡常和汝南人翟方进在一起研究经书。胡常先做了官,但名誉不如翟方进好,在心里总是嫉妒翟方进的才能,和别人议论时,总是不说翟方进的好话。翟方进听说了这事,就想出了一个应付的办法。

胡常时常召集门生,讲解经书。一到这个时候,翟方进就派自己的门生到他那里去请教疑难问题,并一心一意、认认真真地做笔记。一来二去,时间长了,胡常明白了,这是翟方进在有意地推崇自己,于是心中十分不安。后来,在官僚中间,他再也不去贬低而是赞扬翟方进了。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阳明率兵征讨,一举擒获朱宸濠,立了大功。当时受到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以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散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我解脱。”从而想嫁祸并抓住王阳明,作为自己的功劳。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被捉住了,是总督军门的功劳。这样,江彬等人便没有话说了。

王阳明称病到净慈寺休养。张永回到朝廷,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避祸的高尚事迹。皇帝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免除了对王阳明处罚。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横祸。

如果说翟方进以退让之术,转化了一个敌人,那么王阳明则依此保护了自身。

就社会生活而言,积极奋斗、努力争取、勇敢拼搏、坚持不懈的行为,其价值和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应该看到,人生的路并不是一条笔直的大道,当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人们不仅需要慷慨陈辞,而且需要沉默不语;既需要穷追猛打,也需要退步自守;既应该争,也应该让,如此等等。一句话,有为是必要的,无为也是必要的。就此而言,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什么时候有为,什么时候应该无为呢?无为和有为的选择取决于主客我敌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以十挡一,采取行动,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时,应该有为。而当主体处在劣势的位置上,稍一动作,就可能被对方“吃掉”,或者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那么,便应该以退为进,坚守“无为”方是。无为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人生手段,待时机成熟,成功条件已到,便可由无为转为有为,由守转为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屈伸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