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右你一生的心态
4332700000037

第37章 做自己心态的引导者(2)

有一个故事说,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你驾车经过一个车站。车站有三个人在等巴士,其中一个是病得快死的老妇人,一个是曾经救过你命的医生,还有一个是你长久以来的梦中情人。如果你只能带上其中一个乘客走,你会选择哪一个?

结果很多人都只选了其中唯一一个选项,而最好的答案是,“把车钥匙给医生,让医生带老人去医院;然后我和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巴士”。

是因为我们从来不想放弃任何好处吗,就像那车钥匙?有时候,如果我们可以放弃一些固执、限制甚至是利益,我们反而可以得到更多。

什么才是最难舍弃的,是一种道义,还是一段感情?为什么不能抛开和牺牲一些东西,而去获得另一些永恒?

就好比说,我不选择你,会后悔一辈子。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抛弃,可我就是那么想和你有场自始至终完美的相守。我这样说,你会作什么样的选择?

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你注定会失去一些东西,也注定会在失去的同时获得一些东西。其实有时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我们心里都很清楚,只是觉得每样东西都有它的好处所在,势均力敌,哪样都舍不得放手。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没有在同一情形下势均力敌的东西。它们总会有差别和轻重。你得选择那个对长远来说更重要的东西。有些东西,你以为这次放弃了,就再也不会出现了,可当你错过后,会发现它在日后仍然不断出现;而有些东西,你以为暂时放过它,它还会一再地出现,就像当初它来到你身边时那样,可真的一旦错过,它就是美景不再的回忆,就是日后无法回头的遗憾。

如果要是我们放弃的和想得到的都是好东西,那怎么办?那是因为我们太贪心。真的是这样,我们本质里都是贪心的,贪心常常蒙蔽真心。要知道世界上不会有那么好的事,我们往往只能在某一时刻选择一样东西。

我们无法看到未来具体将被描绘成什么样子,但是应该明白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可以根据它们来作人生里的任何一次取舍,对自己既不委屈,也不纵容。而且很多的世事与感情是经不起一再地错过与等待的,必须在适当的时候作出一个选择,而不是等到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候,再来体会那种悲凉。就好像一定要等到不再相爱的时候再说再见一样。

选择留给对方一个不再回头的背影,不代表自己不想折返身去永远缠绵地拥抱;选择退出一个和对方厮守到老的结局,不代表心里不想和对方一起实现这个梦想。松开你紧握的拳头,你会拥有更多。

快乐总在放弃之后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舍,而不要一味地取。

人的情感就是这样,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越快乐。所以,这人之常情就迫使我们沿着追寻获得的路走下去。可是有一天,我们忽然惊觉:我们的忧郁、无聊、困惑、无奈、一切不快乐,都和我们的图谋有关,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太多了,或者太执著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盲目地执著于某一件事。

韩非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认准了是邻居家的小子偷的,于是,出来进去,怎么看那小子都像偷了斧子的人。在这个时候,他的心思都凝结在斧子上了,斧子就是他的世界,他的宇宙。后来,斧子找到了,他才豁然开朗,怎么看都不像是那个小子偷的。仔细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都有一把“丢失的斧子”,这“斧子”就是我们热衷而现在还没有得到的东西。

譬如说,你爱上了一个人,而她却不爱你,你的世界就微缩在对她的感情上了,她的一举手、一投足,衣裙细碎的声响,都足以吸引你的注意,都能成为你快乐和痛苦的源泉。有时候,你明明知道那不是你的,却想去强求,或可能出于盲目自信,或过于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结果,不断的努力却遭来不断的挫折,弄得自己苦不堪言。世界上有很多事,不是我们努力就能实现的,有的靠缘分,有的靠机遇,有的我们要以看山看水的心情来欣赏,不是自己的不强求,无法得到的就放弃。

懂得放弃才有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很辛苦。中国历史上,“魏晋风度”常受到称颂,他们与佛、老子、孔子,哪一家也说不上,但是哪一家都有一点,在入世的生活里,又有一分出世的心情,说到底,是一种不把心思凝结在“斧子”上的心态。

我们在生活中,时刻都在取与舍中选择,我们又总是渴望着取,渴望着占有,常常忽略了舍,忽略了占有的反面:放弃。懂得了放弃的真意,也就理解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真谛。多一点中和的思想,静观万物,体会与世一样博大的诗意,适当地有所放弃,这正是我们获得内心平衡,获得快乐的好方法。

快乐有时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创造。创造快乐可用以下方法。

1.精神胜利法。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人意时,在你因经济上得不到合理对待而不平衡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不妨用阿Q精神调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祥和、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2.难得糊涂法。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率值,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有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惊不乱、遇烦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各种生活的紧张事件。

3.随遇而安法。这是心理防御机制中一种心理合理反应。培养自己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遇事总能满足,烦恼就少,心理压力就小。古人云:“吃亏是福”……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用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4.幽默人生法。这是调和心理环境的“空调器”。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5.宣泄积郁法。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伤忧郁时,不妨与异性朋友倾诉;也可以通过热线电话等向主持人和听众倾诉;也可进行一项你所喜欢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6.音乐冥想法。当你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时,不妨试着做一次“心理按摩”——音乐冥想,逛“维也纳森林”,坐“邮递马车”……

当然,创造快乐不仅仅只有以上方法,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要有一种平和、坦然的心理。

吃亏是福

聪明的人能从吃亏中学到智慧,悟透人生。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吃亏是福”一说。这是中国哲人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含义的旷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稳与宁静。与这样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学都会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不够圆熟。

“吃亏是福”的信奉者,同时也一定是一个“和平主义”的信仰者。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对所谓“和平主义者”这样写道:“中国和平主义的根源,就是能忍耐暂时的失败,静待时机,相信在万物的体系中,在大自然动力和反动力的规律运行之上,没有一个人能永远占着便宜,也没有一个人永远做‘傻子’。”

大智者,常常是若愚的。而且,唯有其“若愚”,才显其“大智”本色。其中的“若”这个字在这里很重要,是“像”的意思,而不是“是”的意义。以下是唐代的寒山与拾得(他们二人实际上是一种开启人的解脱智慧的象征)的二人对话。

一日,寒山谓拾得:“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过几年,你再看他。”

那个高傲不可一世的人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而我们也一定可以想象得出拾得胜利的微笑——尽管这可能是一种超脱圆滑者的微笑。不过,它的确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好处。

“扑满”,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用瓷或泥做的储蓄盒。在小时候,我们常将父母给的一些零用钱放进去,当这个储蓄盒满的时候,我们就将这储蓄盒打破,将其中的钱取出来。然而,当它是空的时候,它却可以保全它的自身。

如果我们知道福祸常常是并行不悖的,而且福尽则祸亦至,而祸退则福亦来的道理,那么,我们就真的应采取“愚”、“让”、“怯”、“谦”这样的态度来避祸趋福。所以,像“愚”、“让”、“怯”、“谦”这样道气十足的话,即使不是出于孔子之口,也必定是哲人之言,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部分。

“吃亏”也许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却往往取决于他的心境。如果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那无疑是获得了人生的幸福,这便是值得的。

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肯定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下,又焉有不败之理?

因此,人最难做到的,即“吃亏是福”的前提,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或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予人以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能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做一个清醒正常的人。因为,一个非常明白的事实——即不需要任何理论就可以证明的是,一切的祸患,不都是在于人的“不知足”与“不安分”,或者说是不肯吃亏上吗?

人们总是相信一切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改变,但也有些人认为,人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放在一起,就产生出中国传统思想中一种不朽的东西,即宁肯吃一些亏,以换来非常难得的和平与安全。而在和平与安全时期之内,我们可以重新调整我们的生命,并使它再度放射出绚丽的光芒。

即使在西方,也有这样一种凡事皆不可过贪的思想。因此,希腊神话总是充满寓意的。伊卡罗斯借助装在身上的蜡翼飞得很高,但是在接近太阳时,炽热的阳光烤化了翅膀,他也坠海而死。而他的父亲却飞得很低,安全抵家。一个人往往会随年龄之变化,思想更为成熟,同时也会更多地减少人生中的错误。

热情是一笔财富

你可以没有金钱,但你不能没有精神;你可以没有权势,但你不能没有生活的热情。奥格·曼狄诺指出,热情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它的潜在价值远远超过金钱与权势。热情摧毁偏见与敌意,摒弃懒惰,扫除障碍。他认识到,热情是行动的信仰,有了这种信仰,我们就会无往不胜。不管你要成为什么,只要能长久保留热情这个“武器”,都一定能顺利达到目标。

一时的热情容易做到,把渴望的心思保持一天或者一周,也不太难。但是要做到的是,养成习惯,使热情时常陪伴着你。热情是对工作的热爱。你不需要了解它,你只要知道它能使你的身体健康,使你的头脑充实。

热情在生活中慢慢积淀下来,久而久之成了习惯。首先每个人养成习惯,然后习惯成就大家。热情像一辆战车,带你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你在微笑中期待美好生活的来临。

“热情可以移走城堡,使生灵充满魔力。它是真诚的特质,没有它就不可能得到真理。”奥格·曼狄诺说,“我曾一度以为生活的回报就是舒适与奢华,现在才知道我们热望着的东西应该是幸福。就我的未来而言,热情比滋润麦苗的春雨还要有益。今后,我所有的日子都将与以往不同。我不再把生活中的付出当作辛劳,相反,让我忘记生活的艰辛,用旺盛的精力,充分的耐心和良好的状态去迎接每天的工作。有了这些素质,我将远远超过以往的成绩。时间飞逝,热情不绝,我一定会变得对自己、世界更有价值。我抱定这样的态度,那么一切都将变得无比美好。”

奥格·曼狄诺对上述例子做了说明。在那耀眼的光线中,他第一次睁开了眼睛。在那些无聊的岁月中,他生命中一切美好的东西都隐藏起来,现在它们一一展现在他的眼前。恋爱中的人,往往比别人目光更敏锐,感觉更细致,能够看到别人熟视无睹的美德和魅力。他也如此,充满热情,更具洞察力,视野更开阔,能够看到别人无法识别的美丽和魅力。他们可以补偿大量的苦差、贫困、困难甚至迫害。有了热情,他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可能有所作为。他也会偶尔迷惘困惑,但是热情使他能够迅速迷途知返,使自己继续前行。

当他意识到拥有的这种伟大力量可以改变他的一切乃至整个生命时,他会感到多么振奋啊!

这种力量原本就存在于很多人的身上,只是他们自己并不知道,不知道他们可以用这种神奇的力量改变自己。

他将日历翻回,像年轻人一样地生活。他们有不可抗拒的魅力,热情洋溢,像高山上的泉水。年轻人的眼中,没有黑暗的前途,没有无处可逃的陷阱。他们忘记了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失败的东西。他们深信不疑的是,世界等待他们的到来,等待他们点燃真理、播种热情与美丽的火种。

生命和事业都是如此。只要始终抱有热情,就一定能得到超值的回报。

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如果要让一位身居高位的人忘记自己的身份,忘记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绩,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以地位、功绩自居,往往会成为领导者做出正确判断的桎梏。

刘备本是一位谦虚、慎行的人,关羽、张飞之死使他十分悲痛。为给关羽、张飞报仇,刘备兴两川之兵浩荡东来。投东吴的关羽旧部糜芳、傅士仁,将刘备所恨者马忠杀了,献首级给刘备,刘备连糜、傅也剐了,一同祭关公。东吴诸将献计孙权,将杀张飞投东吴的范疆、张达也送还刘备,以图息战宁人,谁料刘备剐了范、张,仍怒气不消,定要灭吴。孙权在这种情况下,从阚泽言,起用陆逊为主将,统率步水马三军抗刘。消息传来,刘备问陆逊何许人也。马良说是东吴一书生,年幼多才,多有谋略,袭荆州便是他用的计。刘备大怒,非要擒杀陆逊为关羽、张飞报仇。马良谏道,陆逊有周瑜之才,不能轻敌。刘备却说:“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

“朕用兵老矣”。战争是残酷的客观现象,不以老嫩定优劣。用兵之道,看谁能把握战机,深谙谋略,不是谁的年龄大就算谁的计谋多。刘备在此以资夸口,以为自己经历的战争多,计谋就老到,这很可笑,不符合实际。所以,在这次战役还未开始,就注定了刘备的失败。

“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陆逊被他嘲为“黄口孺子”,可见刘备确实看不起年纪轻轻就统领军马的东吴新任大都督陆逊。刘备是糊涂了,不晓得当年自己桃园结义,投军拉队伍时,与关张也曾是年轻人。其实,战争中涌现的著名将领,多是年轻时崛起的。拿破仑用炮一鸣惊人时,是年纪轻轻的军官;伏龙芝打国内战争时是年纪轻轻的军官……刘备轻敌,瞧不起对方主将年轻,是未战先败下了阵。

两句话联起来,归结在他的身上——架子放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