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右你一生的心态
4332700000056

第56章 永远都要有好心情(6)

要想别人看得起你,首先要看得起自己。每个人都要建立强烈的自尊心,不要成天做出一副可怜虫的样子,这样不但不能引起别人的尊敬和同情,还会招致厌恶和反感。我们要使自己的大脑中充满健康的、积极的思想,努力去除无用的、消极的思想,转换一下你心中的开关,让它放出美妙动听的旋律。

忍让一点又何妨

适度的忍让对我们保持心情愉快大有好处。争与让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的一对范畴。争与让都有合理与不合理或善与恶之分。合乎理性、符合情理与情境、服从真理与正义原则、以大局为重的争与让,谓之合理的争与让,或善争与善让;反之,谓之不合理的争与让,或恶争与恶让。换言之,合理的争,不是鹬蚌相争,不是以卵击石,不是争出风头,不是为个人争权夺利、明争暗斗,不是为私欲争风吃醋、相互倾轧,不是争个人的面子或名誉,不是在非原则问题上争吵不休,而是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是事业上的争先恐后,为国争光,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寸土必争”,当仁不让,是为坚持真理而斗争,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抗争,是有助于社会进步的竞争。合理的争是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推动力。合理的让,不是无原则的让步,不是委屈求全,不是对淫威的屈从,不是对强权的退让,不是卖国求荣、卑躬屈膝,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是看破红尘的隐身遁世、与世无争,不是知难而退,而是适度的、必要的忍让,在非原则问题上的让步,是开明者的禅让,是文明人的礼让,是虚心者的谦让,是识时务者的急流勇退,是有修养者的自我克制,是有气度者的豁达大度,是智者的韬略,是哲人的武器,是家庭得以和睦的“保鲜剂”,是社会得以协调的“润滑油”。合理的争与合理的让,刚柔相济,方能相得益彰。丢掉了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使争与让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忍让法,就是以善让抑恶争,以柔克刚,以免因恶争而发生的错误。

以善让感动内部的恶争者从而抑制或消除恶争,避免“窝里斗”,是以大局为重的忍让,是以善让抑恶争的方法之一。蔺相如对于老将军廉颇的忍让,即是这种方法的运用。蔺相如以社稷安危为重,不计个人羞辱,一再退让,终于感动了廉颇,演了一出“将相和”的喜剧,使两虎相斗的趋势转变为安定团结的局面。

以善让制服敌对的恶争者进而克服恶争,是以善让抑恶争的方法之二。如《淮南子》中所述的晋国赵无恤对政敌知伯的无理挑衅,在敌强我弱时一再退让,在时机成熟时便打败他;《聊斋志异》中描写的狮猫斗硕鼠,狮猫先是忍让、退避,待硕鼠精疲力尽后消灭之;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姻缘》中的关秀姑机智的忍让,而后让刘德柱这个色狼血溅西山;聪明的拳师先退让而后进攻,军事上诱敌深入,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狮猫、关秀姑、拳师、军事家的忍让,是主动地采用忍让的策略,经过有限度的、必要的忍让而寻找最合适的时机最终战胜对手。

对无聊的、不值得一争的恶争者,不予理睬,悄悄地将恶争者的挑衅化为自我进取的动力,是以善让抑恶争的方法之三。《增广》上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对于那些恶作剧的无聊之辈的恶语中伤,对于那些无须争辩的琐碎小事,皆可忍让,根本不予理睬,让其自觉没趣,否则,凭意气用事,在小事上不肯退让,则可能扩大事态,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与苦恼。有时,也可将无赖之徒的侮辱当作反推力激励自己奋发上进。韩信年青时,一群恶少侮辱他,他没有拔剑相争,忍受了胯下之辱,而后发奋努力,研读兵书,带兵打仗,成了威震天下的大将军。

善于忍让,是少犯错误的因素之一,也是成就大业的性格素质之一。苏轼曾指出:“君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他又说:“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朱衮也曾谈到:“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现实生活中的血与火凝结而成的至理。“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身处逆境者更需要具备坚忍的性格。

忍让法,讲究忍私为公。古人云:志忍私,然后能公。在个人的荣辱得失上能忍让者,然后才谈得上为公,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只有为公才能做到忍私,胸中装着公众的利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才能忍辱负重,不计较个人的名利。为了个人、小团体、阶层、阶级、民族和国家的私利而争,则国无宁日,世无宁日,天下紊乱无序;个人、团体、阶层、阶级、民族、国家皆能为社会整体利益、全人类的利益而让,则国泰民安,天下和谐有序。社会在恶争中动乱、衰落,在善让中和谐、进化。

忍让法,还讲究忍让适度。适度的忍让才是善让。无限度、无原则的忍让是恶让。恶让是无用者的别名,是“和事佬”的行为,是人性向纯植物性的退化,是对恶争者的放纵。忍让要适度,就要根据主体自身的能力、客观的情况、周围的环境、解决问题的需要等因素,审时度势,掌握忍让的分寸和原则,将忍让控制在最佳的范围内。

性情暴躁、容易冲动、凡事都好争斗者,根据忍让法进行心理训练,陶冶性情,即可防免因恶争而犯错误。

保持一颗童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同样,孩子也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所以,怎样与孩子进行沟通,是天下所有的父母以及每一个教师都应了解的话题。

讨好一对夫妻,不一定能讨好他们的孩子。但讨好了孩子,同时也就讨好了他的父母。一般说来,做父母的无不爱他们的孩子。如果你想送一点什么东西给你的朋友的话,不如送一点什么给他的孩子。结果必然是皆大欢喜。

你经常去看你的朋友,当然希望他的孩子也欢迎你。在你去的时候,这孩子总是走到你的身边,要你给他讲故事,这该如何应付呢?也许你在一个聚会中偶然被人冷落,譬如人们都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他们自己的事情,你却无从插嘴,恰巧主人的孩子在旁边,那么你如何使他高兴并和你一起玩呢?

和孩子们谈话的秘诀,就是要把自己也变成小孩子,用他们的口吻、他们的问句和他们的思想去说、去想。平常你以为最无意义的话,此时也许最为适用。“今天你吃了几碗饭?”这是我们从来不会说的话,但孩子们对此并不讨厌。因为孩子们与大人不同,他们样样都感到新鲜。

不可以强迫一个孩子回答问题。“你叫什么名字呀?”他不回答,只是把头扭了一扭。为什么不回答呢?你不必问,也许他觉得这个问题被问得太多了,提不起兴趣,也许他有点怕难为情,也许根本不为什么,只是他这一次不爱回答罢了。所以,不要总是以一个相同的问题反复问他,这样他是不愿意回答的。

越是年老的人,思想观念越是停留在以前的一段时期不易改变,而小孩子则正好相反。他们的思想每一分钟都在不断地变化,捉摸不定。和孩子谈话就是要不停地变换话题。

大多数孩子对一个陌生人有点害羞。无论你跟他说什么都不能改变这一点。因此,要他们开口和你说话有时候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方法可以采用,一是连续不断地提出许多问题(当然都是他们能理解的问题),一直到某一个问题使他最感兴趣为止。只要他乐于开口,就水到渠成,畅通无阻了。如果上面的办法不灵,那么用能引起孩子们好奇心的方法定能奏效。比如用你的手指头做几个有趣的玩意儿,或是玩一套骗骗小孩子的戏法(那些最简单的戏法,大概谁都会想出来的),这样一来,只要能引起他的好奇心,以后你和他谈什么都不成问题了。

“喂,你今年几岁啦?”我们常常会这样问。如果他说:“你猜猜”那么你要注意,猜一个女子的年龄时要故意减少一点,但是你要猜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情况刚好相反。孩子们巴望快快长大,正如成年人不肯说老一样。你猜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时说他只有五岁,他就会不高兴的。如果你猜他七岁,他就会高兴地说:“错啦,我才六岁呢!”能够让他指出你的错误,他也觉得很高兴。

孩子们都很天真,你时常要注意不可逗引他说出有伤别人面子的话,不可鼓励一个孩子去骂人或提出无理的要求。贤明的父母是不愿意看到自己孩子的品德在别人那里学坏的。

不可和孩子提起食品,除非你能满足他的要求。无论他的父母与你多么要好,不可以怂恿孩子以反对他的父母来取乐。那些不应该让孩子知道或学习的词句不要教给孩子。不要因为他是小孩就可以随便指责他,因为他和我们一样也有自尊心,也不愿意别人随便骂他们的。只要你有一副老好人的耐心和好心肠,有一颗活泼的心和一张灵巧得像孩子一样的嘴,你就一定可以获得许多的小朋友的喜爱。

一般说来,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小孩子们接近。

1.尽量满足孩童的好奇心。如果你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告诉他们一些你的经验和做一些事情的方法,或是解释他所见到的各种事物,就能使他们满意。

2.多给孩子们讲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所以你无论讲什么,用“故事”的形式出现,效果要好得多。可以说,谁能够讲故事,谁就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人。

3.针对孩子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七岁以下的孩子们喜欢听各种各样动物的故事,七岁到十二岁的孩子们就喜欢听人的或者神仙的故事,十二岁以上的孩子们就喜欢听一些旅行见闻,以及体育故事。

有些孩子是怕羞的,不敢看你,不敢跟你接近,因为在他们眼里你是又怪又老。对这样的孩子,不要一下子就急于跟他亲近,否则会使他害怕起来。你只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偶尔地注意他一下,表示一下好感,等他渐渐地看清楚你,对你习惯以后,他就会自动地和你接近了。也有些孩子比较粗野、好动,他们会跟你开玩笑,或者爬到你的身上来,弄脏你的衣服。这时,就等于要考验一下你的脾气和你敏捷的身体了。你要机警地避免他的纠缠,同时又要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你会觉得自己的心不知不觉也变得年轻了,那是因为沾染了童心的纯真。

愉快地看待生活

生活中却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你兴冲冲地赴恋人的约会却在路上遇到交通阻塞;公共汽车上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你买东西,商店服务员对你极不礼貌。这时,你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愤怒。

你应该知道,愤怒同其他情感一样,是思维在感情中的激发,是人们在事与愿违时所做出的情绪性反应,是一种失去控制的情感状态。它并不能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相反,无论在人际交往还是在自我身心健康上都会给你带来不良的影响。从心理学上讲,愤怒可以使人情绪消沉。可以阻碍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从生理学来讲,愤怒则可以导致高血压的产生。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危言耸听,愤怒只不过是人的一种天性,至少发火比生闷气有助于身心健康,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事与愿违的情况下,并不是除了愤怒和生闷气,别无他法。你完全可以采取更好的方法——不动怒,用理解和幽默的方式使自己的心理达到平衡状态。

我们知道,客观事物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你的愿望怎么好,想法如何正确,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必须按客观实际情况来办事。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但这个人并不因为你不喜欢而不存在,你可以对一些事情有异议,而它们也不会因为你的异议而消失。愤怒只会遮蔽了你的视线,让你产生偏见。

消除愤怒可用以下方法。

首先,你要尽量推迟发怒的时间。如果你在某一具体情况下总是动怒,那么先推迟15秒钟,下次推迟30秒钟再发火。不断延缓动怒时间,以致完全消除怒气。

不要欺骗自己说你可以喜欢令人讨厌的东西。你完全可以讨厌某件事,但你大可不必为此发火,请你信赖的人帮助你,让他们每当看到你动怒时,便提醒你,但不要依赖别人的帮助。

其次,你不妨写一份“动怒日记”,记下你动怒的时间、地点、对象和原因。强制自己真实地记录所有的动怒行为。你很快就会发现,若是经常生气,光是要记录这件麻烦事就可迫使你少生气了。

当你大发脾气后,大声宣布说你错了,这一声明使你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改正动怒是一种压力。

在即将发怒前,及时地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找一件轻松而有意义的事做一做、想一想,而后通过新的精神努力使其为你服务。

在生气时,试着靠近你所喜欢的朋友,中和你的怒气的一个方法是握手,尽管你当时不愿意,但还是握手,直到你表示你的感觉,怒气消散为止。

不生气时,去和经常受你气的人谈谈。彼此听听对方最容易发怒的事,想一个沟通感情的方式,不要生气。也许约定写张纸条,或做个缓和情绪的散步,这样你们便不必继续用毫无意义的怒气来彼此虐待。经过几次缓和情绪的散步之后,你会发现发怒是件多么愚蠢的事情。

在最初的几秒钟,说出你的感觉以及你以为对方如何感觉。最初的十秒种是最为关键的,一旦过了,你的怒气常常随之消散。

记住,你认为的任何事,均可能遭到半数人的不赞同。有了这个心理准备,你就不必选择生气。你会了解,世界就是如此,别人不可能赞同我所说、所想和所作的每一件事。这是一种自我安慰的办法。

心态是我们真正的主人,它能使我们成功,也能使我们失败。同一件事由具有两种不同心态的人去做,其结果则必然相反,心态决定人的命运。不要因为我们的心态而使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失败者。要知道,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抱有积极心态并付诸行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