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要经得起平淡
4332900000025

第25章 有一种境界叫舍得(2)

人生,不过轻挥弹指间,转眼间,物是人非:同样一个地方,同样一个场景,同样一个季节,同样一片天空,同样的一个笑容。不一样的,只是少了你。

错过那个人宇原

他那时还是一个小小的银行职员,她是他的储户,手里攥着一大把零钞来存钱。他从没有见过像她那样清纯的女子。他开始暗恋她,一周没看到她来,就没着落似的。她还是一个中专生,18岁,来自那个有巴山雨的穷困山区,家里还有读书的弟妹,她在读书之余还要出去打工,手中的那一堆零钞是一家的救命钱。

为了她,他戒烟,不再买名牌服饰。他匿名把省下的钱悉数打在她的存折里。有一次,她前来取钱,他看到她的手指包扎着一小块纱布。她笑笑,说:“不要紧,是学车时不小心弄破的,谢谢!”他却把这件事放在心,提着一大包东西去看她,但是,他没有进校园,在一张小纸条上给她留了言。

她找来了,对他说:“你别瞒我,我知道是你,从你望我的眼神。”她是来告别的,她要回到家乡去,她的父为她说了一门亲事,那家很有钱,对她病重的父母一直很照顾。没有那家的支持,她的弟妹就不能读书。

那天晚上,他喝得大醉,眼里布满血丝。她那么坚决,一下就把自己拒于千里之外。

许多年后,他去三峡参加一个会议。在宾馆山脚下的一所小学前,他遇到一个女子,怯懦地喊着他的名字。这时的他,已经是一家银行的行长,随他前往的还有他的妻子。他盯着她的眼睛看了好半天,实在是想不出这个身材臃肿的女人是谁。

过了许久,他恍然大悟,狠狠地打自己一嘴巴,怎么会是她?

他一夜无眠,头脑中尽是她少女时代的倩影,多年的情愫像烈日下的柴火,凭一抹记忆的亮点在漆黑的夜晚“轰”地点燃了。他在妻子的面前隐藏了对她多年的思念,他不跟妻子说,也不跟任何人说。

天亮时,他试着向当地人询问,才知道她在哪所小学教书。服务员说:“她是个可怜人,她患了家族遗传病,坏了相貌,一个人孤孤单单。听说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家境十分好的男孩看中她,她没同意,却跟身边的人不停地说那个男孩怎样对她好。说到底,她怕害了别人,连累人家。真可怜。”

他的心被蜇了一下。他怎么也没想到,当初那坚决的拒绝却包含着如此的深情。他想去学校找她,却被告知她不在。

会议结束,他怀着不安的心登上客车。就在车启动的时候,一个服务员跑过来,急匆匆地交给他一封信。坐在颠簸的车上,他打开信封,里面有一张纸条,那是多年前在她手指受伤时,他写给她的,反面有一行字:“对不起,忘了我吧。”

他背过脸去,把那张纸揉成一团,丢在车窗外翻滚的江水里。妻子好奇地问:“你怎么了?”他笑一下,说:“没什么,我忘了给山下的人道一声谢谢。错过了,错过了……”

不要说机会从来没有出现,它曾经出现过,只是你舍不得放下自己拥有的东西。

功夫皇帝的好莱坞生存法则

姜钦峰

李连杰初到好莱坞时,几乎没人看好他。好不容易,有一家电影公司愿意请他出演,但片酬极低,只有区区100万美元,而且是反派角色。李连杰犹豫不决,说要慎重考虑,再作答复。等他考虑清楚,答应出演时,对方却改口了:“要演可以,片酬降为75万。”始料未及,他再次犹豫起来。

钱倒不是最要紧的,关键是丢不起人啊。上世纪90年代,在东南亚电影市场,“李连杰”三个字,早已是金字招牌,他何曾受过这般“侮辱”。从功夫皇帝“沦落”到如此境地,他的郁闷可想而知。考虑再三,他还是决定出演,没想到,对方又落井下石:“50万,不演拉倒!”“行,没问题,我演。”这次,他答应得异常痛快。

李连杰其实另有打算,50万美元,其中还包括律师、经纪人、宣传公司等各项费用,再扣完税,已所剩无几,用他自己的话说:“基本上只剩点零花钱了。”但他明白,在好莱坞,演员的票房号召力,才是检验实力的唯一标准。因此他需要机会以尽快展示实力。

就这样,李连杰拍了他的第一部好莱坞影片——《致命武器4》。影片上映时,市场调查同步进行。在各地院线,电影公司都会派车上街,四处拉人免费看电影,还请吃饭,然后每人发一张调查表。首映当晚,各项统计数据就出来了,李连杰获得75分,片中巨星云集,他获得第二高的分数!

第二天,电影公司老板就亲自上门,找到李连杰,毕恭毕敬地说:“下一部片子请您演主角,您看怎么样?”今非昔比,实力摆在那里,这次轮到李连杰发话了。这就是好莱坞的生存规则:有实力,你就是爷;没本事,别人就把你当孙子。李连杰的第四部好莱坞电影《尖峰时刻2》,片酬是1700万美元!

李连杰以退为进,成功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某天,他在电视上谈起往事,依然感触颇多,并念了一首哲理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农人插秧时,是边插边退的,每插完一行就得后退一步。你说,这是后退,还是前进?

时下,国内的就业形势,倒与李连杰初进好莱坞时的情景有几分相似,僧多粥少,竞争异常激烈,起薪点江河日下。甚至有人调侃,现在的大学生在和农民工抢饭碗,这就是市场作用的结果。换个角度,站在企业的角度想,也不难理解,你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凭什么给你高薪呢?除非,先让我看到你的实力。

既然如此,不妨先退一步,待遇高低无关紧要,抓住机会,展示自己的实力,才是最重要的。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尊重现实,迂回前进。大丈夫能屈能伸,李连杰腕级人物尚可退,咱们为什么不行呢?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放下的过程,也是得到的过程。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都没有。当你松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冯娟

看到一幅漫画,名字叫《新进化论》,漫画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描述猴子怎样变成人——直立行走,钻木取火,创造繁荣;第二部分描述人因为忙碌和压抑——奔走,最后终日守在电脑前,呵呵,变成了弯腰驼背的猴子。

现在的我,就是如此,日日守候电脑,犹如弯腰驼背的猴子。

从去年,我都在学习做一件事:放下其他的负累,只做目前最重要或最喜欢的事。以前的我,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揽在手里做,自然忙碌不堪。朋友说我,自讨苦吃。

人,生活中,常常背着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布袋,然后被这些重重的布袋压弯了脊梁。

有这么一个人,满腹忧伤地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咨询师给他准备了一个硕大的布袋。他很愕然,因为袋里装了很多块大石头,石头上都写着字:怨恨、苦恼、生气、悲伤、嫉妒、烦躁、忧郁、犹豫、萎靡、颓废、消极、虚伪……

他不解地问:“这些是用来做什么的?”

咨询师示意他低头,把布袋挂在他的脖子上,结果满满一袋石头,压得他弯下腰来。

咨询师提醒他,可以从袋里拿出石头,读一读上面的字,然后用力地扔在地上。

他照此来做,每掏出一块,就大声地念道:“嫉妒、烦躁、萎靡……”然后像扔粪便一样,解恨地摔在地上。

直到最后一块石头从袋里取出。

咨询师问:“舒服了?”

他站起身,拍拍手,大声说:“舒服了!”

咨询师又说:“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心灵,也背负上那么重的布袋呢?”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终年愁苦的缘由,感激涕零。

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人生如三道茶:

第一道苦若人生,

第二道甜似爱情,

第三道淡如微风。

选择一种随遇而安的人生,云起云落,花开花谢之时,我们能够尽享世间一切的美好。

感谢生活的美好 佚名

感谢生活让我快乐的成长,感谢生活中的每个人对我的帮助。

每一次经历,都是自己对新事物认识的过程,每一步成长,也是自我认识成长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每前进一步我们都需静下心来剖析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思想状态,让行为和思想更适合社会生活的需要和自己内心的需要。认识自我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过程,认识好自我,把握好自我,方能百战不殆,随心所愿。真正认识自我之后才能从心底里意识到来自生活的美好。

生活像是一杯水,看似透明、纯净、无色,但是当你真正喝到它的时候才会有深切的感受和体会。感受是来自自我的,每个人是各不相同的。

那是某年的大年初七,我来到了一个对自己很陌生的地方——青河县阿尕什敖包乡。刚刚来到这儿确实充满了好奇,感觉我的生活来了180度的大转变,由熟悉的地方变为陌生,从学校步入社会,从现在开始要感受不同的人文气息、不同的生活节奏、不同的地理环境。我想只有去适应它、感受它,一切都会好的。

我被分到了加热克努尔村主要负责党建和远程方面的工作,刚毕业的我对于一切都很陌生,但有一点我真的感觉到了来自生活的温暖,那就是我身边的乡党委书记、组织委员等领导们及同事们,这种大的环境给予了我无比的关怀。是他们赶走了我的孤独、寂寞,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成长的勇气,让我感受到这里的人原来都是很淳朴、很善良、很热心,让我感到十分的亲切。

刚来几天的时间,我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工作中、人际关系中其实有很多我做不来的事情,也许在这儿才可以真正得到锻炼,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虽然我不能一一举出我都学到了什么,但是我可以感觉到,我在慢慢成长着。我要珍惜这段重要的人生经历,我不后悔现在的选择——大学生村官,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弥补自己欠缺的,努力去做自己能做到的、做好的,不给自己留下遗憾。给自己一个成长的理由,一个锻炼、磨炼自己的机会。

我真的应该感谢生活,是它让我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生活本身像水,很平、很静,我要在平静中做出一点成绩,写下自己成长的经历。

最后,我只想用这样的话作为结束语: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有一种生活,你没有感受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美好。

人生就如一盘棋,不过分计较得与失,在退与让的智慧中掌握定局最后的那一刻。

缘来缘去皆是福 佚名

龙山的善国寺有两个和尚:悟空和悟了。一开始他们每天都出去化缘,后来就只有悟空天天出去化缘了。原来,悟了发现龙山下的缘十分好化,随便到山下走走,就能化到很多,悟了就把化来的钱买很多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存放着,其余的时候就在寺庙里睡懒觉。悟空就劝悟了,让他不要虚度时光,要出去化缘。

悟了听了很烦,说:“出家人岂可太贪?有吃的就行。你看我有这么多的粮食,足可以让我吃上半月,何必出去奔波劳累?”

悟空念了声阿弥陀佛,说:“师弟,你化了这么多年缘,还没有参悟到化缘的妙处和真谛?”

悟了听了,就讽刺悟空,说:“师兄,你倒是日出而出,日落而归,可你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你化的缘呢?”

悟空说:“我化的缘在心里。缘自心来,缘也要由心去。”

悟了听得一头雾水,说:“不明白,不明白。”

后来,悟了化的钱物越来越少了。这让悟了很苦恼,原来化一次缘可以吃上半月,现在只可吃上几天。悟空依旧天天日出而出,日落而归,空手而去,空手而回,但悟空天天都面带微笑。悟了想挖苦师兄,说:“师兄,你今天收获如何?”

悟空说:“收获多多。”

悟了说:“收获在那里?”

悟空说:“在人间里,在人心里。”

悟了感觉自己一时很难参悟师兄的话,就说:“师兄,我悟性太差,我想明天跟你去化一次缘。”

悟空点头同意。

次日,悟了要跟悟空去化缘了,悟了又拿了那个他出去化缘用的布袋。

悟空说:“师弟,放下布袋吧。”

悟了说:“为何?”

悟空说:“你这布袋里装满私欲贪婪,拿出去,是化不来最好的缘的。”

悟了说:“那我们把化来的东西装哪儿?”

悟空说:“人心里。人心无所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