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假如这不是唐朝
4339900000016

第16章 安史之乱,万般繁华随流水(2)

值得一提的是,持盈(玉真)公主是玄宗的亲妹妹,在三夫人面前只能让位而不敢就坐,其地位已到了寄人篱下的程度,这成了什么体统,玄宗的老脸放在何处?信成公主是玄宗的女儿,如今和杨氏家族有点矛盾,就沦落到追回内府封赠的东西,玄宗能不生气?这是玄宗第一次撵贵妃出宫的另一原因。

玄宗下令将杨玉环遣归娘家。可是,贵妃出宫后,玄宗饮食不进,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回来。

杨氏家族根本没有吸取教训,也没有把玄宗放在眼里,并且已发展到了收贿卖官的严重地步,在百姓中造成了极大震动。《旧唐书》记载:

国忠私于虢国而不避雄狐之刺,每入朝或联镳方驾,不施帷幔。十宅诸王百孙院婚嫁,皆因韩、虢为绍介,仍先纳赂千贯而奏请,罔不称旨。

《新唐书》记载说:

四方争为怪珍入贡,动骇耳目。于是岭南节度使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以所献最,进九章银青阶,擢翼户部侍郎,天下风靡。

如果玄宗再没有什么动静,李家的江山就要改姓杨了。这时,玄宗出手了,第二次将贵妃撵出了宫门。贵妃出宫后,剪下一绺青丝,托中使张韬光带给玄宗。玄宗大骇,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

至于唐玄宗为什么没有拿以杨国忠为首的贵妃娘家人开刀,而是对间接犯错误的贵妃下手,这正显示了玄宗的政治手腕。因为杨氏家族背后靠山是杨贵妃,违反旨意的罪魁祸首也是杨贵妃,拿贵妃说事,更能起到杀一儆百、敲山震虎的作用。

事实也正是如此,杨贵妃两次出宫后,杨氏家庭都吓得屁滚尿流,恐慌之中匆匆应对。而贵妃回到宫中后,都是伏身谢罪,感谢皇恩,可见她已承认了自己的严重过错,并且这些并不是传说中鸡毛蒜皮的妒媚争宠小事。

可见,唐玄宗自从“父夺子妻”纳了杨贵妃后,虽然痴迷于这个女人,但他绝对不是没有政治头脑,没有统揽全局本领的无能皇帝,开元盛世的出现就得益于他高超的执政能力。在杨氏家族兴风作浪时,玄宗的政治敏感性还是很高的。他不会对影响李家江山的人或事熟视无睹,把宠爱的杨贵妃两次扫地出门,正说明了这一点。

然而,此时的玄宗对贵妃已经到了斩不断、理还乱的迷恋地步,他无力摆脱贵妃的温情纠缠,两次撵出宫,两次又接回,并给杨氏家族以好处,最终在杨氏家族的祸害之下,大唐江山开始摇摇欲坠。

安史乱起,山河震动

安史之乱是唐朝乃至整个中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唐朝历史上很重要的政治事件,同时也使得世界历史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经过8年的战争,北方经济严重破坏,户籍紊乱。唐王朝的政治形势从内重外轻转变为外重内轻。唐王朝开始自顾不暇,无力向外扩张。周边的少数民族强国也由此看出了唐王朝的外强中干,开始不断地想从中找一些便宜——唐朝的边镇军力强大,但是内部反而显得比较空虚,一旦自己内部出了些什么问题,大唐中央无力平叛,而将领们拥兵自重,最后闹得最好去找外国军队来帮助。

平心而论,向外国借兵然后完事之后再将他们平平安安地送走,这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高难度的动作。但完成这样高难度动作的代价,就算是富庶的唐朝,也是付不起的。

安史之乱的发生是不是偶然的,有它特定的历史原因。

开元末年,唐玄宗“在位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变得越来越喜欢奉承的奸臣,却疏远直言谏诤的忠臣。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十一月,玄宗免掉了张九龄和裴耀卿的相权,任命李林甫为宰相。从此,唐玄宗将政务委于奸相李林甫。

李林甫陷害功勋卓著的名将王忠嗣,杀戮揭发他的赵奉章,重用酷吏杨慎矜、王珙、吉温,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李林甫执政19年,是造成唐朝腐败的重要因素。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当上宰相。他善于迎合上意,又善于搜刮民财,对正直的有才能的人百般诬陷,同时还广收贿赂。这样的人当宰相,加速了祸乱的发生。

还有就是宦官专政。在这个时期,宦官高力士不仅是宫中侍卫,而且外间进奏文表,须先经他审阅,小事由他直接处理,很多奸臣取得高位都是通过他达成的。高力士成了玄宗权力的化身,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政府腐败和混乱。

国无良相,同时身边还有高力士这样的权奸,再加上唐玄宗年纪大了,耽于安逸,使得他继位初期的那种清明政治环境丧失殆尽。自然而然的,手握重权的边将们,野心就开始不断膨胀。

安史之乱从根本上来说,是地方节度使反对唐朝中央政府的叛乱。节度使这种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

开元后期,府兵制被破坏,实行募兵制,边将的势力逐渐强大。募兵制后,当兵成为一种职业,他们和将领之间容易形成私人隶属关系,而变成私人武装。府兵制破坏以后,各边镇军队扩大,中央军减少,唐朝内重外轻的局面转变为外重内轻。天宝年间蕃将势力的扩大,主要是由李林甫造成的。

在唐朝的初期,边将都是使用一些忠厚的名臣,而且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卓著的一般都入朝为宰相,如李靖、娄师德等。开元前期,许多边将同样入朝为相,如郭元振、王晙、萧嵩等。蕃将虽然智勇双全,也是不能委以重任。蕃将远征时朝廷都会以大臣为使,以限制他们的权力。这样做不仅使边将不能长期掌握兵权,而且适当地约束蕃将,对防止军阀割据是非常必要的。

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杜绝边将入朝为相。他建议玄宗使用胡人为将,因胡人不知书,在内地也无密切关系。玄宗听信了他的建议,安禄山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得到重用的。

安禄山,营州柳城混血胡人,聪明伶俐,善于猜测人意。开元二十年(732年),安禄山被幽州节度使张守圭任命为捉生将。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升任营州都督。天宝元年(742年),安禄山升为平卢节度使、顺化州刺史。天宝二年(743年)正月,安禄山多次入朝,玄宗多次接见他。天宝六载(747年)正月,他兼任御史大夫。

安禄山善于装傻,派部将刘骆谷常驻长安,侦察朝廷机密。安禄山每年都向玄宗献上大批杂畜、奇禽、异兽、珍玩等东西,博得玄宗和杨贵妃的欢心。安禄山还别出心裁地认作杨贵妃的干儿子。到天宝十载(751年)的时候,他已经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唐朝时“天下雄兵填八镇”,而安禄山一人就已经兼领三镇,相当于唐朝军力近一半。在私底下他积极扩充自己的势力,任用汉人严庆、高尚为谋士,同时对投降或俘虏的敌军将士进行安抚,使其为自己效力。

在安史之乱前夕,有人对玄宗说安禄山要造反,不敢上朝。玄宗半信半疑,结果他一发出召唤,安禄山立刻上朝拜见玄宗,至此玄宗更加相信他的忠心。当安禄山造反的消息传到长安后,玄宗居然不相信。可想而知,对安禄山的信任到了何种地步。

为了能够使自己即将发动的叛变得到更多的支持与拥戴,安禄山还处心积虑地挑动民族矛盾。

在唐朝初期,有不少突厥人迁到幽州以北,在辽西还有不少契丹人。他们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仍然是“击球饮酒,马射走兔,语言习尚”。天宝以来,一些官员对少数民族实施欺骗和高压政策,民族矛盾相当尖锐。安禄山将这些矛盾全部转嫁到唐朝中央政府的身上,自己反而成为替胡人主持正义的化身。不仅如此,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残酷屠杀汉人,唐军也进行报复。如张巡曾俘400余人,对胡兵则全部斩杀,对汉人则遣散回家。可见安禄山当时不仅利用民族矛盾,而且激化了矛盾。

在起兵前,安禄山在契丹杂胡中选出8000精锐,作为叛军主力。天宝十三载(754年),他为了收买人心,提拔奚、契丹、九姓、同罗等族升将军者500人,中郎将2000余人。第二年又以蕃将32人代替汉将。这样一来,安禄山的叛军骨架基本上就是蕃将。

终于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

当时国家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东都洛阳,仅用了35天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异常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准备防守;接着任命他的第六皇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到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攻入洛阳。东都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被俘后为安禄山所杀,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负责守卫洛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可是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唐玄宗处死封常清、高仙芝之后,任命哥舒翰为统帅,镇守潼关。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险要。

由于地势之险,唐室本可利用此一优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可是唐玄宗与杨国忠想尽快平定乱事,迫使哥舒翰领20万大军出战,最后以惨败收场。潼关一破,都城长安震惊,失陷在即。

洗劫长安万家哭,借兵平乱一人笑

六月十二日,唐玄宗带同六军士兵和百余名官员亲友离弃长安,仓皇出逃后,这座世界上最伟岸的城市陷入到巨大的混乱之中。城里的人争着出去,四下逃命;城外的人争着进去,发些小财。宦官宫女四散逃离禁宫,宫室禁苑、王侯宅第无人把守,市井百姓随意出入;更有一些暴徒竟打起了国库的主意,进入宫城公然抢劫,最后还放了一把火,将剩下的搬不动的财物全部烧毁。

面对这一切,西京留守、京兆尹崔光远却无能为力。大敌当前,官员差役逃走的不计其数,他连自己的下属都找不到。崔光远刚刚才出使突厥回来,压根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仓皇逃走的玄宗匆匆任命为京兆尹,给他留下了这么个烂摊子。面对一团混乱的局面,崔光远唯有摇头苦笑,但维持京城治安是京兆尹应尽的职责,不能因为皇上不在就撒手不管。崔光远一面带着人灭火,一面临时招聘人员担任各级主管处理事务。在采取强硬手段一连杀了十几个乘乱盗抢者之后,城内的局面才逐步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