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葬送你一生的缺点
4340000000032

第32章 以小养大的缺点(2)

第三件:领到第一张支票后,他就到服装店,买了一套合身的服装。

第四件:这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战胜尴尬与自卑的最大胜利,发生在一年一度举行的集会上,他母亲敦促他参加集会的演讲比赛。当时对他来说,那当然是天方夜谭。他连单独跟一个人说话的勇气都没有,更何况是面对很多人。但是在他母亲的坚持下,他还是报了名,并且为这次演讲做了精心的准备。为了把演讲内容记熟,他对着树木与牛群演练了上百遍。结果大出他的意料,他得了第二名,并且赢得了师范学院一年的奖学金。

后来托马斯在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时,不止一次说过:“这四件事成为我一生的转折点。”

由此看来,自卑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为什么老要和自己过不去呢?你不觉得自己身上也有许多可爱的地方、令人骄傲的地方吗?也许你不漂亮,但是你很聪明;也许你不够聪明,但是你很善良。人有一万个理由自卑,也有一万个理由自信!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秘密,就在于它勇敢地挺起了胸膛,骄傲地扇动起翅膀。

让自卑从你的生活中走开,你就会自信能够做好一两件事,并以此成为走向成功的契机!

善妒者心胸狭窄

一个人的嫉妒心常常会让他采取一些过激的行为,这对于人的成长来说不啻于一颗毒瘤。某大学中曾经发生过一个悲惨的故事:一名生物系即将毕业的女研究生用水果刀将自己的导师刺伤,随即举刀自尽。

这位女生自小就有自卑心理,虽然在升学的道路上,她成绩优异,一帆风顺,但她孤僻而爱嫉妒的性格始终没有改变。在就读研究生时,她的刻苦精神深得导师器重,但导师更喜欢另一位男生灵活而幽默的性格。于是女生妒火中烧,数次在导师面前中伤那位男生。导师明察之后,发现多数事情纯属子虚乌有,便委婉地批评了女生。由此,女生怒不可遏,做出了伤师残己的愚蠢行为。

上面的事情在我们的身边不止一次地发生,然而我们却常常只当故事来听、来看。其实,嫉妒的杀伤力远超过我们的想像,每当心中怀着一股嫉妒之火时,伤害最大的就是自己。

有一则故事说得很好,有一只老鹰常常嫉妒别的老鹰飞得比它好。有一天,它看到一个带着弓箭的猎人,便对他说:“我希望你帮我把在天空飞的老鹰射下来。”猎人说:“你若提供一些羽毛,我才能把它们射下来。”这只老鹰于是从自己的身上拔了几根羽毛给猎人,但猎人却没有射中其他的老鹰。它一次又一次地提供身上的羽毛给猎人,直到身上大部分的羽毛都拔光了。于是猎人转身过来抓住它,把它杀了。

嫉妒对嫉妒者之为害,正如铁锈之为害铁。心胸狭窄者之所以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就在于他们存心不良。不愿别人超过自己倒还罢了,要命的是,当自己倒霉之时,也要别人没好日子过。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除了伤人害己,真别无他途了。

听一听智者的箴言,让我们再次认识嫉妒之害。英国作家萨克雷说:“一个人妒火中烧的时候,事实上就是个疯子,不能把他的一举一动当真。”

亚当契斯说:“不要让嫉妒的蛇钻进你的心里,这条蛇会腐蚀人的头脑,毁坏人的心灵。”

罗素说:“善嫉的人,不但从自己所有的东西中拿掉快乐,还从他人所有的东西中拿走痛苦。”

雷莱说:“妒忌的眼睛易受欺骗。”

培根说:“妒忌会使人得到短暂的快感,也能使不幸更辛酸。”

海涅说:“失宠和嫉妒曾使天使堕落。”

莎士比亚说:“善妒者必惹忧愁。”

既然嫉妒如毒素,就要转移它,不让嫉妒之火成为心中的绳索。你要明白,嫉妒实质上是在不知不觉中颂扬了自我。孤傲和自以为是,是进取心的大敌。一滴水成不了海洋,一棵树成不了森林。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少不了合作,而嫉妒却总是会拆散所有的合作。因而,克服嫉妒,你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只有你自己将一事无成。

巴鲁克说:“不要妒忌。最好的办法是假定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也能做,甚至做得更好。”记住,一旦你有了妒忌,也就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你要超越别人,首先你得超越自身。坚信别人的优秀并不妨碍自己的前进,相反,它可能给你前所未有的动力。事实上,每一个真正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忘掉嫉妒,你的胸襟会渐渐宽广起来。

压抑能使人懦弱

卡夫卡在这个世界上只度过了短暂的41个春秋。作为世界级的作家,他算得上是一个成就辉煌的人,但就他的私人生活而言,他却是个失败者,他的个人经历实在是太平凡、太平常、太普通了。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到世界级大作家那些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他的一生差不多都是在布拉格度过的,生活平淡无奇,甚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也远离战争,过着一种平静的生活。卡夫卡一生有过两次恋爱经历,但由于他没有主见,办事犹豫,两次恋爱,两次订婚,最后又两次解除婚约。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仍然孑然一身。

这位伟大的作家虽然生为男儿身,却没有男子汉的气概和气质。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到那种知难而进、宁折不弯、风风火火、刚烈勇猛的男子汉精神,更谈不上清风傲骨了。他短暂的一生没有独立性,一直依赖他的父母。因此,卡夫卡身上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是懦弱,是一种男人身上少见的懦弱。

卡夫卡的懦弱是由于他的家庭造成的。他出身于奥匈帝国所辖布拉格的犹太商人家庭。父亲虽然能干,却也只是赚得全家勉强糊口度日。生活上的艰辛和困苦使父亲变得异常粗暴和专横,卡夫卡就是在父亲粗暴的辱骂与咆哮般的叫喊声中长大成人的。从他记事那天起,卡夫卡整天像只惊魂未定的小动物,在父亲的阴影下小心翼翼地活着。父亲留给卡夫卡的印象,或是拉着长长的脸,为自己的生意发愁,或是对着他无情地、无休止地呼三喊四。

卡夫卡一生没有得到过父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父亲永远是威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神”。可假如他能够得到母爱,或许他也不致于那么懦弱。但卡夫卡的母亲属于传统型的女性,对丈夫言听计从,一切服从丈夫。在丈夫大喊大叫的时候,她只能无条件地站在丈夫一边。母亲毕竟是母亲,无论怎样服从丈夫,都不可能完全放弃自己的孩子。然而,在卡夫卡的性格形成过程中,母亲偶尔的帮助却形成了一种“帮倒忙”的后果。她有时觉得应替儿子说几句话,但最后却总是以退让而告终。她从来不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替孩子主持正义。卡夫卡骨子里并不是一点抗争精神都没有,但由于母亲这种特殊的爱护和照顾,从根本上抵消了他仅有的少许反抗精神。

卡夫卡成天担惊受怕。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对他来说都可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灾难,都可能成为父亲发火,乃至大发雷霆的借口。有些时候,父亲对他发的火让他不知所措,弄得他左右为难,以至于他对干什么事情都没有把握,从根本上丧失了自信心。他的父亲本来利用他所设想的那种军队式的、高压的方式,达到教育子女成材的目的,但他的叫骂、恐吓不但没有把卡夫卡造就成他热切盼望的男子汉,反而使他一步步逃离现实世界,变得更为懦弱。

紧张、压抑、忧郁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卡夫卡完全失去了信心,也逐渐丧失了自我,什么事情都显得动摇不定,犹豫不决。这种环境使卡夫卡早早地产生了逃离现实生活的想法。现实生活对他实在太冷漠了,只有在他的非现实世界内心世界里,他似乎才能摆脱现实世界的烦恼。犹太人的社会境地和备受排挤、压迫的现实,也在卡夫卡幼小的心灵里变得那么不可抗拒、不可改变,而只有在他内心深处,在他自己用想像构造的世界中,他才能找到宁静和安慰。这种逃遁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抗,只是这种反抗和卡夫卡的性格一样,是非常脆弱的。

1901年,卡夫卡考取了布拉格大学。按照他个人的爱好,他应该选择文学专业,因为文学为他提供了一个虚幻的世界。但他个人的意愿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父亲的“圣旨”,他只好听从父命,改学法律。在攻读法律专业的同时,卡夫卡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文学上。大学里的环境毕竟不同于家庭,不同于他所就读过的中小学,卡夫卡的性格有所改变,似乎不像从前那样懦弱了。从前,他没有勇气在女性面前讲话,而现在他与女同学的交往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但这丝毫改变不了大局,因为懦弱已经融进了他的血液。

卡夫卡后来创作了大量饮誉世界的作品,但他在营造这个辉煌的精神家园时,懦弱带给他的痛苦是难以想像的。有一天,正当他潜心写作时他的父亲走过来,夺过稿纸,简单地看了一眼,又把稿纸扔给卡夫卡,用他经常使用的嘲讽口吻对卡夫卡说:“这个破玩意儿!”父亲的举动好像在卡夫卡的脸上重重地击了一掌。世界、社会、人生对卡夫卡竟如此冷酷,他彻底放弃了抗争的想法和念头,他更加孤立自己,远离这个现实世界,而到文学世界中寻找栖身之地。

卡夫卡一生没有多少戏剧性和变化性。虽然他创造了辉煌巨作,但在生前他所尝到的只是无尽的痛苦。

用心不专将一事无成

用心不专是一个人生活中的大忌。一事无成是人常常用心不专的恶果。歌德教导我们说:“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在你的身边肯定有许多庸人,你仔细想过没有,他们为什么会学无专长、一生碌碌无为?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庸人的突出缺点就是难以专心致志。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竭尽心力,于是就像凿井,他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开凿许多浅井,却不会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所以,他们最终喝不到甘甜的井水。

有一个很有名望的主教正在花园中虔诚地祷告。此时,一名心慌意乱的侍女跑过,焦急地寻找她丢失的孩子。

由于心焦情切,她并没有注意到跪在那里祈祷的主教,结果在他身上绊了一跤后,半句道歉的话也未说,就往前走了。

主教经她一踩,心中颇为恼怒。就在他祈祷完时,侍女找到了小孩,高高兴兴地走回来。一看到主教满面怒容地站在那里,她吃了一惊,也大为惶恐。

主教生气地说:“你可不可以解释一下刚才的行为?”

侍女回答说:“对不起,主教,我刚才一心惦念着孩子的安危,所以没有注意到您在那里。当时,您不是正在祈祷吗?您所祈祷的对象,不是比我的孩子还要珍贵千万倍吗?您怎么还会注意到我呢?”

主教低头不语。

清代大将胡林翼说:“凡办事皆须神情贯注。若心有二用,则不能有成。”简单的话是否提醒了你,你做事够不够专注?一个专注的人,必然不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分心。一个下定决心的人,必定也是一个在各方面都成功的人。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做事要专心,不要三心二意。我们曾经熟读过的小学课本中就有个生动的故事教导过我们。你是否还记得呢?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