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成功你找我
4341300000006

第6章 四人PK 成功之道全记录(3)

当尚明元还在海口当二老板的时候,就凭着跟港商借来开回家过年的宝马车,让他名噪半个湖北。在当年,能开宝马车的人,大概在全中国,也找不到几个。大多数中国人,只能在电影和汽车杂志里见过这种名车,而在现实生活中,从来也不曾见过。他的故事,很快在他的老家,在他的学校传开了,他成了一个响当当的知名人物。而在分别两年的家人眼中,他不仅发了财,而且人也变得老成了。细心的母亲还发现,年纪轻轻的儿子有歇顶的倾向,头顶的头发明显减少。他对父母说,这都是因为去海南的头一年,每日为前途担忧所致。现在好了,掉头发已经明显减少了。

如果仅仅把尚明元的这次衣锦还乡,看作是虚荣心作祟,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用尚明元的话说,这叫CI设计,为的就是轰动效应,他很早就意识到名气的作用,名人效应。如今,很多人为了出名,不珍惜自己的形象,往往会玷污自己的名声,而尚明元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他还认为自己下海不仅挣到足够的钱,也接受了前卫的观念,开阔了眼界。他对这一点看得很重,和对财富一样器重。一年后,当他把自己的股份转让给合作伙伴后,他就回到湖北,开办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主打业务是帮企业做CI设计,为时尚的企业做形象包装和市场推广方案。他相信,凭借他先进的观念,在湖北这个内陆省份大展拳脚是绰绰有余的。相对于印刷业,他更看好这个跟国际意识接轨的新行当。在回到湖北重新创业后,可以说,他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商人了。对市场、商场、冒场的什么显规则、潜规则,已相当熟悉。所以说,在海南的三年不光是让他挣了钱,更是长了不少本领。他自己坦言,那个港商,是他人生难得一遇的贵人,合作得很愉快,从对方那里也学到了不少商场打拼的本事。“衣锦还乡”给他在湖北创业带来了极大的帮助,让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融入了这个市场,并在广告业内站稳了脚跟。

这看起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实际上,百分之八十的成功者,在转行的过程中,都面临过毁灭性的打击。很多人被迫从头开始;再次白手起家。除了过去的成功过的经验和拼搏的精神,他们实际上,与第一次创业没有资本的学生并无多大差别。可是尚明元的转业显得很轻松,这为他攫取第二桶金、快速跻身富豪行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我们在这里就要问一问,什么是他“一定会成功的能力”?

关于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当今的行业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就今天的情况而言,当今的世界,还没有一所能成功培养商人的学校。任何文凭,对从商的能力来讲,都差得很远。”中国也有一句老话“三年学成一个手艺人,十年难学一个生意人”。这都说明了,掌握经商的能力,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而我在这里要说的是,关于尚明元“一定会成功的能力”,是任何学历的教育都不曾教过的。这些能力到底是什么,那我现在就告诉你:把生意谈成,把业务搞定。具体说:全套服务,全能沟通。

比如,一起去卡拉OK,一起去吃喝玩乐,样样都行,客户喜欢什么,你就得懂什么。包括打高尔夫,也包括打麻将。你可以不会,但为了搞定—个项目,你必须马上学会。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但学问非常大。我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并不是在说什么潜规则,而是在说,尚明远具有的“一定会成功的能力”。尚明远就是靠这种能力,“粘”住了每一个客户,大单小单,统统搞定。这容易吗?不容易!这难吗?不难!只要足够专注、热心投入就差不多了。

现任湖北天通广告公司董事长的杨晓阳先生,有深刻的体会。当年他们是同行,都做广告发布和CI策划,而杨先生比尚明元早十年进入这个行业。尚明元当初是刚入行的新人,而杨是“老人”,尚是后来居上。总结原因,杨认为就是吃喝玩乐等那些应酬,不过尚明元专注、热心。比方说打麻将,生意场上的人都打麻将。打麻将总赢不输,别人也怕你,总输不赢又赔不起,而且那些老板、老总打得较大,只有你水平高,有魄力才敢上。当那些老板、老总三缺一时总忘不掉你,即使你赢了钱,他们还要感谢你“救场”有功。有业务时,自然也会想起你,甚至关照你。尚明元靠这些“软实力”,在商场积累了很好的人脉。在吃喝玩乐中,结识了很多有实力的客商,大多数老客户,都以替尚明元介绍新客户还尚明元“顶角”“补缺”的人情。客户工程还未中标,在牌桌上他就要求将自己的广告业务与对方捆绑在一起,参与客户的竞标过程,以致很多天通广告公司的老客户,突然与尚明元合作起来。杨晓阳为人很厚道,与客户的关系处理得都很好,业务变故后,杨总是去询问他们,彼此不能继续合作的原因。对方的回答总是相似的:“当时,是无心地承诺尚老板,后来觉得毁约不妥,只能把业务给他做。”“没想到会接到这个项目,因为尚老板也出了一份力,不能甩掉他,我们是信得过天通广告的,将来有机会……”

这些就是别人的回答。杨开始意识到,平时没有功利目的的接触,其利益非常大,再也不能掉以轻心。尚明元的这种能力,也让其他的许多竞争对手,望而生畏。

“他像一块别人吐掉的口香糖,谁粘上了它,再想要把它完全清除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他联系业务完全是死缠烂打,我们做不到。”甚至有不少诋毁他的人说:“他为了挣钱,你要他干什么都可以,哪怕是最不情愿和最为难的事,哪怕有失身份,他都会陪你去。”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尚明元的“一定会成功的能力”,确实可以说是一种跟踪客户、与客户充分沟通的才能。

其实,后来大家在议论他的“口若悬河”的口才时,得出的结论是:这并非他的博学和天分,而是他刻意找到的一些供社交用的谈资。在与人交往中,他留意记下了别人的精彩的议论,以备日后,挪用到另一个场合,给人留下了特别有才华的印象。

尚明元在做广告业务的那几年中,做成的最大一笔业务,就是某外国品牌的包装设计业务。该公司的中国市场总监是一个女士,据业内人士说,她只因看中尚明元有才华,在不了解尚先生的公司、不知道他是一个广告界缺少实际经验新人的情况下,把全国的品牌设计和印制业务都给了他。仅此一项,使其一年就有近300万元的进项,让他在短短的几年内,登上了成功的第2个台阶,成了一个快速致富的千万富翁。

我们很难说,一个人的成功,是可以或不可以被别人所复制,但是用尚明元对我的话说:“我不管你是在北京或是回上海,做老本行,还是开进一个全新的行业,只要你按我的方法去做,我保你成功。你现在没老婆,又不用管孩子,没有什么顾虑。要想办法,先一门心思把一样干成。别老是想着今天照顾这个、明天关照那个,总有处理不完的、乱七八糟的事。又是回忆往事,又是联络感情,完全是浪费大好时光。你把那些乱七八糟的朋友都打发掉。等你以后挣了钱,施舍几个就可以了,整天跟那些不干事业、吃皇粮的人在一起,能干出什么事业。”

他说的我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朋友,大多数是指穷文人,以及那些还没有发达发财的朋友。这也反映了他的素质较低的一面,以成功与否衡量一切。他非常自负,时常背后用“弱智”这个词形容他人,不管对方是硕士、博士、作家、作曲家,只要他仍不够富有,还未能过上奢侈的生活。

6.成功的商人

一个企业家,在自身从事的行业衰落之后,他往往没有能力去开拓一个新的行业,并保证其成功。因为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往往具备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几十年积累的专业经验,转行就意味着他将丧失这些条件。所以他的一生的大部分光阴都倾注在了一个专属的领域。而商人则不同,他更像今天的投资人,他对自己将要进入的某个领域,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也可能一点都不懂,他是靠自己的眼光进行投资。而不是专业知识。他今天可能做这个买卖,明天可能做那个生意。只要感觉有利可图,他就敢“赌”一把。所以一个成功的商人,比成功的企业家似乎更有魅力。这个魅力是由其搏击风险的能力决定的。我们说尚明元是一个商人,正是基于他这种不断转行的特征,而不是一直在印刷行业做强做大。他的才能表现在他看好一桩生意就立刻进入,看到挣钱更多的行业,马上就转行。

当年,他在海口与人合作办印刷厂,挣到了一点家底之后,他便不满足三年200万这种现状。尽管当时,印刷生意仍然赚钱,他仍然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选择了回湖北从事广告行业。因为,这相比印刷生意来说,前景更好。单这一点,是很多老板不能比的。(——又是个常人少见的特点,好)因为人人都知道,转业的风险太大,要在一个新的行业立稳脚跟,并非易事。不是迫不得已,大多数人都不会轻易转行。而尚明元似乎并没有介意转行的风险,他考虑得更多的则是,哪里才能赚得更多。

湖北汉派精品艺和服装公司的老总罗声远说过一句话,尚明元艺高胆大,是块做生意的料子。在生意圈里,罗是难得给别人有这样的评价。此人,虽然表面上对人和和气气,骨子里面透着的却是老子天下第一。

印刷厂,让尚明元成了百万富翁,广告公司,让他成了千万富翁,餐饮业又让他成了亿万富翁。尚明元从1998年开始决心再次转业。前后一年多的时间,把全国各地转了个遍,考察各地的市场;让全国所有的客户,都知道自己打算转行,说广告这个行业已被做烂了,利太薄、钱难要、业务难谈,希望大家支持他一把,将最后的业务了断,并热心听取老板们对他的忠告和建议。最终,将目光盯在了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以合作和收购的方式,开始了进入餐饮业这个全新的行业。由一家店到三家店、五家店,迅速铺开。

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尚明元从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大学生,几年一个台阶,至2007年就成了亿万富豪。他的成功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读书、留学、谈创业,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本领?大家在分析尚明元成功的经验时,惊奇地发现,他从来就没有一次失手过,每次转行都成功,每开发一个新项目、每投资一家新酒楼,都带来了白花花的银子。说起来就像一个商业天才,让很多人心里产生了不平衡感。后来,有人告诉大家,尚明元的上海的两家酒楼,2005年连续发生了几起收银员携款失踪事件,让其损失近百万,但这对他只算得上是一个小小的打击。

是什么使尚明元在风险无处不在的商场上只赚不赔?

世界顶级投资大师们,虽然买卖比尚明元大得多,财富是尚明元不可比拟的,但他们未必就有尚明元这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尚明元进入商场才十几年,而将来的几十年,很有可能还是尚明元的黄金时代,那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对于一个成功者而言,百万是一个台阶,千万是另一个台阶,亿万又是一个新台阶。很多人经商很早,俨然是一个中产阶级,有自己的别墅,自己的公司,自己的小车。表面看起来很风光,其实每年就那么二三十万的纯收入,这些钱仅够维持当下的生活消费,一年下来剩不了几万块钱,十多年过后也不会有太大的起色,让人明显地感觉到其事业没有后劲。日后如没有特别好的财运,这一生难有特别大的变化,还不排除有走下坡的可能。一些老板的财富,几百万、近千万左右,一直没有成为亿万富翁,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都曾经有过不止一次的失败的投资。对新的投资项目,都表现出过分的担忧,而尚明元的投资热情最旺盛。面对老板们的询问,他总是一个劲地说:“哪有什么诀窍,只是运气不错而已”。

7.成功解密

我们现在一起分析一下,尚明元投资百分之百成功的原因:

(1)赚钱没有人为的地域限制。尚明元的老乡范道监经营餐饮业20余年,早在十多年前,就有来北京发展的想法,如今仍然在老家开店。原因是夫人不愿意冒险闯北京,老家的生意虽然不红火,但也过得去。而范本人未能坚持来北京发展的主张,错过了当年拆迁酒店时200万现款在手另起炉灶的机会。虽然至今仍有别的想法。但现有的店面,无法以合理的价格转出去,店转不出去,开新店既无人手,也没资金。如果说,十多年前范道监在餐饮这个行业,比尚明元更具优势,而今天就不能相提并论。尚明元为了投资新项目,跑遍了全国的大中城市。放弃了最初的去广州、深圳发展的想法,认定北京、上海市面上现金流更大,人们更殷实,富人更多,前景的条件更好,决定优先在这两个地方发展。尤其是北京,每天有几百万的流动人口,来自全国各地、世界各地,腰包更鼓,而餐饮业明显落后南方城市。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一个在20世纪90年代综合实力排在三十几位的时候,曾创下了餐饮业一年几百个亿的市场,居然连续几年位列全国第一。可以想象得到,北京这个人口过千万的国际大都市,市场有巨大的潜力可挖。可见尚明元找财路积极主动,没有地域观念,正如他现在又有了去国外发展的念头。

(2)不耻下问。对餐饮感兴趣时,不管在哪里,吃到好吃的菜,总是要问这道菜是怎样制作的,就像当年,在海口漂泊的日子一样。尚明元身为老板,为了投资,亲自将自己的宝马开到了北京,整天在街上转。看哪家酒店人多,就进哪个店,里里外外,人来人往,看了个仔细。还会问店里的熟客,来这家酒店,应该吃什么菜,说自己从不相信,酒店里推荐的菜,那很有可能是最贵的菜,可不一定是最受欢迎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