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食物医药百科大全
4341700000023

第23章 功效卓著的食养佳品——畜禽类(1)

猪肉

性味归经 甘、咸,平;入脾、胃、肾经。

功用主治 补肾养血,滋阴润燥。适用于热病伤津、消渴赢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

《饮膳正要》谓:猪肉“主闭血,脉弱,筋骨虚。”

猪肉是人类(除个别少数民族及一些宗教信仰者外)的主要肉食之一。与牛羊肉比,蛋白质含量低,脂肪、胆固醇含量略高。

猪心:补血益心,安神定志。适用于心血虚损、惊悸、失眠、自汗等。

猪肝:养血、补肝、明目。适用于弱视、夜盲、血虚、浮肿等症。

猪脾:健脾消食。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等。

猪肺:润肺止咳。适用于肺虚咳嗽、咯血等。

猪肾:补虚益肾,止汗利水。适用于肾虚腰痛、耳聋、遗精、盗汗、浮肿等。

猪胰:益肺,补脾,滋阴,润燥。适用于阴液不足之消渴、肺虚咳嗽、咯血、脾虚下痢、乳汁不通等。

猪肚:健脾胃,补虚损。适用于虚劳瘦弱、营养不良、泄泻、消渴、小便频数、胃下垂、小儿积疳等症。

猪脬:即猪膀胱。益肾气,司开阖。适用于遗尿、疝气、消渴等。

猪脑:补肾填髓,益虚劳。适用于眩晕、偏头痛、神经衰弱等。

猪髓:包括脊髓及骨髓。补阴益髓。适用于骨蒸劳热、遗精、带下白浊、消渴、老年性骨质疏松、小儿软骨病等。

猪血:生血补虚。适用于贫血患者及年老体弱者,妇女妊娠期、小儿营养缺乏亦可选食。

猪胆:消肿止痛,解毒除湿,清肝明目,润燥通便。既可外敷,又能内服。

猪皮:滋阴除热,清心除烦,肃肺利咽,解药毒。适用于阴虚发热、咽喉肿痛、腹泻下痢、痈疽疮疡等。

猪蹄:补血通乳,滋肾填精。适用于虚弱、产后缺乳、肾虚腰脚无力、水肿、痈疽疮毒等。

猪油:补虚,润燥。适用于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皲裂、肠燥便秘等。

食疗保健作用

《本草备要》:“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胃,生精液,丰肌体,泽皮肤,固其所也,惟多食则助热生痰,动风作湿,伤风寒及病初愈人为大忌耳。诸家(食忌)之说,稽之于古则无征,试之于人则不验,徒令食忌不足取信于后世。伤寒忌之者,以其补肌固表,油腻缠黏,风邪不能解散也。病初愈忌之者,以肠胃久枯,难受肥浓厚味也。又按猪催生痰,惟风痰、湿痰、寒痰忌之,如老人燥痰干咳,更须肥浓以滋润之,不可执泥于猪肉生痰之说也。”

猪肉

①疗狂病。

②宜肾,补肾气虚竭。猪头肉,补虚乏气力,去惊痫、寒热、五癃。

③头,主五痔。

④精者补肝益血。

猪肝

①主明目。

②主脚气。

③治水气胀满,浮肿。

④治脱肛。

⑤治肝风。

猪肚

①补中益气,止渴、利尿。

②治暴痢虚弱。

③补虚损,杀劳虫,止痢。酿黄糯米蒸捣为丸,甚治劳气,并小儿疳蛔黄瘦病。

④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补赢助气。

⑤治带浊,遗精。

猪肾

①和理肾气,通利膀胱。

②主人肾虚。

③补水脏,治耳聋。

④止消渴,治产劳虚汗,下利崩中。

猪血

①主奔豚暴气,中风头眩。

②主卒下血不止,美清酒和炒服之。

③生血,疗奔豚暴气。

④清油炒食,治嘈杂有虫。

⑤利大肠。

食疗应用

(1)用于阴虚肺燥所致的干咳少痰、口燥咽干。猪肉与北沙参、百合、杏仁配伍。

(2)用于气血不足、赢瘦乏力、头晕目眩。猪肉可与黄芪、当归、枸杞子同煮,饮汤食肉。

(3)用于血少滓枯之便秘。肥瘦兼有之猪肉,煮汤频服。

(4)补虚敛汗。猪瘦肉100克,浮小麦50克,黑豆50克,同煮粥。

(5)用治痔疮。猪瘦肉100克,槐花30克(布包),煮汤服食。

(6)润燥化痰、和胃。精瘦肉500克切小块,板栗200克去皮,红烧煮熟食用。

(7)用于营养性视弱、近视、夜盲等症。猪肝1个,葱白1根,共以豉汁煮汤,临熟打1个鸡蛋。

(8)用于肝血虚所致夜盲症及两目昏花。夜明砂9克,水煎去药渣取汁放入猪肝50克,再加适量水煮熟食之。

(9)用于贫血、夜盲症等。猪肝150克,菠菜50克,煮汤食之。

(10)用于肝肾阴虚所致视物模糊及迎风流泪。猪肝100克,枸杞子50克,煮汤食用。

(11)用于血虚经闭。将猪肝180克切口装入柏子仁9克,蒸熟吃。

(12)用于溃疡病。猪肚1个,将生姜250克切片放入肚内,煮3小时后取出生姜,食猪肚饮汤。

(13)用于脾虚腹泻。猪肚切成小块与大米、怀山药共煮粥,加盐及姜调味。

(14)用于脾胃气虚之脘腹胀满、疲乏无力、气短清瘦及胃下垂。猪肚1个洗净,将炒枳壳12克、砂仁5克装入猪肚内,扎好后加水炖熟,食肉饮汤。

(15)用于慢性胃炎。猪肚1个切小块与韭菜子10克蒸烂食。

(16)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疲乏无力或小儿疳积。猪肚1个,将砂仁5克,莲子20克,薏米25克,3味布包装入肚中缝好,煮熟食。

(17)用于治疗肾虚所致腰酸痛。将胡桃肉或杜仲纳入猪肾中,煮熟食用。

(18)用于肾虚久泻。猪肾掺入骨髓粉、煨熟食。

(19)用于肾虚腰痛。猪肾1个,切片,以椒、盐腌去腥水,杜仲15克在内,荷叶包煨食之,酒送下。

(20)用于老人耳聋。猪肾切小块;葱白切末;党参、防风、薤白(布包)同糯米以上共煮粥服。

(21)用于梦中遗尿。猪脬洗净,焙干研末,水冲服。

(22)用于小儿遗尿。荔枝肉50克,糯米适量,装入猪脬内,煮熟食,连用3剂。

(23)用于疝气坠痛。将大茴香、小茴香、补骨脂、川栋子各等份填满洗净的猪脬内,放适量盐,用酒煮熟,食肉。其药焙下为末,酒冲服。

(24)用于肾风囊痒。猪脬火炙,以盐、酒吃之。

(25)用于肺虚久咳、痰少、短气或咳血。猪肺与沙参、百合、五味子煮熟,食肺饮汤。也可与萝卜煮粥食。

(26)用于肺虚咳嗽。猪肺1个,切片,麻油炒熟,同粥食。

(27)用于肺脓肿。猪肺200克,绿豆200克,白果20克共煮服(不加油盐)。

(28)用于嗽血肺损。猪肺煮熟,粘薏米细粉食之。

(29)用于肺虚气短、咳嗽无力或咯血等症。猪肺煮熟,细切后与米同煮成粥,空腹食之。

(30)用于肺脓疡、咳吐脓血。鱼腥草60克,猪肺1个共炖服,每2~3日服1剂,连服3~5剂。

牛肉

性味归经 甘,温;入脾、胃经。

功用主治 补脾胃,益气血,壮筋骨,止消渴,消水肿。适用于虚损赢瘦、营养不良、水肿、消渴等。

《饮膳正要》谓其“主消渴,止泄泻,安中益气,补脾胃”。《医林纂要》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血气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民间自古就有“牛肉补气,功同黄芪”之说。

牛肉营养价值极高,是人类的主要肉食。

牛心:补益心血。适用于气血虚衰或年老体弱者的佐餐食品。

牛肝:养血,补肝,明目。适用于贫血、营养不良、夜盲等。

牛肚:补中气,益脾胃。适用于病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消瘦等。

牛胆:清肝明目,清热利胆,解毒消肿,润肠通便。适用于风热目疾、黄疸、便秘、小儿惊风等。

牛鞭:补肾壮阳,益精补血。主治阳痿、妇人漏下赤白。

食疗保健作用

《丹溪心法》载:“倒仓法,治瘫劳蛊癞等症,推陈致新,扶虚补损,可吐可下。用黄色肥牯牛腿精肉5千克或7.5千克,取长流水于大锅内煮,以肉烂成渣为度,滤去渣,用肉汤再熬如琥珀色。隔宿不吃晚饭,大便秘者,隔宿进神芎丸,不秘者不用。五更温服一钟,伺膈间药行,又续服至七八钟,病人不欲服,强再与之。必身体皮毛皆痛,方见吐下,寒月则重汤温之。病在上,欲吐多者须紧服,又不可太紧,恐其不纳;病在下,欲利多者,须疏服,又不可太疏,恐其不达,临时消息。大抵先见下,方可使吐,须极吐下,伺其上下积俱出尽,在大便中见如胡桃肉状无臭气则止。吐利后或消,不得与汤。其小便必长,取以饮病者,与一二碗,非惟可以止渴,抑且可以涤濯余垢。睡一二日,觉饥甚,乃与粥淡食之。待三日后,始与少菜羹自养,半月觉精神焕发,形体轻健,沉疔悉定矣。法曰:肠胃为市,以其无物不有,而谷为最多,故日仓。仓,积谷之室也。倒者,倾去旧积而涤濯使之洁净也。经曰:胃为受盛之官。故五味入口,即入于胃,留毒不散,积聚既久,致伤冲和,诸病生焉,今用黄枯牛肉,肉者胃之药也。熟而为液,无形之物也,横散入肉络,由肠胃而渗透肌肤毛窍爪甲无不入也。积聚久则形质成,依附肠胃回薄曲折处,以为糟粕之窠臼,阻碍津液气血,熏蒸燔灼成病,自非剖肠刮骨之神妙,孰能去之,又岂合勺铢两之丸散,所能窍犯其藩墙户牖乎。夫牛肉全重厚和顺之性,润枯泽槁,岂有损也。”

牛肉

①主消渴,安中益气,养脾胃。

②止唾涎出。

③消水肿,除湿气,补虚,令人强筋骨、壮健。

④水牛肉,补血。

③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牛肝

①主明目。

②醋煮食之,治瘦,治痢。

③肝和腹内百叶(即重瓣胃),做生姜、醋食之,主热气,水气,丹毒,解酒劳。

④明目,平肝气。

⑤助肝血,明目。

⑥补肝,治雀盲。

⑦适用于萎黄病、妇人贫血、肺结核小儿疳眼、夜盲。

牛肚

①主消渴,风眩,补五脏,以醋煮食之。

②和中,益脾胃。

③健脾胃,免饮积食伤。

④补中益气,解毒,养脾胃。

牛血

①补血枯。

②解毒利肠。煮拌醋食,治血痢、便血。

③能补脾胃诸虚,治血痢,一切病后赢瘦,咸宜食之。

④破淤通经,利大小便。

食疗应用

(1)用于脾胃虚弱、少食、泄泻浮肿、乏力等。牛肉切成小块煮汤饮食。

(2)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少食、便溏。牛肉切小块与砂仁、陈皮(2味布包)、生姜、桂皮同煮,饮汤食肉。

(3)用于虚赢少气、自汗乏力。牛肉切块,黄芪、当归、党参各15克(布包)煮汤。

(4)用于体虚、乏力、腰酸腿软。牛肉切碎丁,与大米煮粥,加调料调味。

(5)用于大便溏薄、慢性泄泻等。牛肉切块,黄芪15克,党参15克,怀山药20克,浮小麦20克,白术15克,大枣10枚,生姜10克,加水慢火炖至肉烂,加调料,食肉饮汤。

(6)用于肝血虚所致心悸、乏力、头晕、眼花。牛肝与大枣煮汤食。

(7)用于肝血虚少、眼目昏花、面色无华、夜盲等。牛肝与枸杞子煎汤食。

(8)用于维生素A缺乏所致夜盲症。牛肝150克,苍术9克,共煎汤饮食。

(9)用于小儿虫积。牛肝100克,使君子仁(按小儿年龄计算1岁1枚)共捣烂,加油、盐煮熟食。

(10)用于湿疹、皮疹、脓疱疮、黄水疮。牛肝外敷。

(11)用于痿证。牛髓粉500克,黑芝麻500克,略炒香,研末,加白糖适量拌匀,每次服10克,每日2次。

(12)用于劳损风湿。牛髓、羊脂各200克,姜汁250毫升,白蜜300毫升,煎成膏,温酒送服,适量服用。

(13)用于虚劳赢瘦、精血亏损等。黑牛髓和地黄汁、白蜜等分,煎服。

牛奶

性味归经 甘,微寒;入心、脾、肺、胃经。

功用主治 补虚益胃,生津止渴,润肤滑肠。适用于虚热劳损、反胃噎膈、消渴、便秘等。

《名医别录》载:牛奶“补虚赢,止渴”。《饮膳正要》载:牛奶“润五脏,利大小便,益十二经脉”。

牛奶所含蛋白质为完全蛋白质,具备8种必需氨基酸,尤以蛋氨酸、赖氨酸含量丰富。研究认为,尽管牛奶中含有少量胆固醇,但由于牛奶中含有3-羟基-3-甲基戊二酸,对肝脏合成胆固醇有抑制作用,不仅不会引起胆固醇增高,反而有降低体内胆固醇的作用。因此,高血脂、冠心病患者不必忌饮。

食疗保健作用

①补虚赢,止渴下气。

②入生姜、葱白,止小儿吐乳,补劳。

③黄牛乳,生服利人,下热气,冷补,润肌止渴;和蒜煎三五沸食之,主冷气,痃癖,赢瘦。

④润皮肤,养心肺,解热毒。

⑤水牛乳,补虚弱,止渴,养心血,治反胃而利大肠。

⑥治反胃热哕,补益劳损,润大肠,治气痢,除疸黄,老人煮粥甚宜。

食疗应用

牛乳常饮,或用粳米、大枣煮粥,可滋养补虚,益胃润燥。用于气血不足之头晕眼花、神疲乏力,或噎膈反胃、消渴口干、大便干结。

羊肉

性味归经 甘,温;入脾、肾、心经。

功用主治 温中祛寒,补益气血,开胃强身。适用于虚劳赢瘦、腰膝酸软、产后虚冷、乳汁不足、腹痛寒疝等。

《饮膳正要》载:“羊肉味甘,大热,无毒。主暖中,头风,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

羊肉含大量优质蛋白质,其脂肪含量仅为猪肉一半,历来被用作补阳佳品。

羊肝:补肝,养血,明目。适用于血虚赢瘦、肝虚目暗、夜盲翳障、产后及小儿衰弱等。

羊肾:补肾气,益精髓。适用于肾虚耳鸣、耳聋、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尿频等。

羊心:补心,解郁。适用于劳心膈痛、惊悸等症。

羊肚:补虚,健脾胃。适用于虚劳赢瘦、消渴、尿频、自汗或盗汗等症。

羊肺:补肺气,止咳嗽,祛风邪,利小便。适用于咳嗽、消渴、小便不利或尿频数等症。

羊蹄:补肾益精,强筋壮骨。适用于肾虚劳损证。

羊脂:补虚润燥,祛风化毒。适用于虚劳瘦弱、肌肤枯燥、久痢、丹毒疮癣等症。

羊角:清肝明目,平肝熄风,安神益气。为有效的镇惊解痉药。

食疗保健作用

羊肉,甘热,能补血之虚,有形之物也,能补有形肌肉之气。凡味与羊肉同者,皆可以补之。故日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人参补气,羊肉补形也。

羊肉

①主暖中,治头脑大风汗出,虚劳寒冷,补中益气,安心止惊。

②主暖中止痛,利产妇。头肉:主风眩瘦疾,小儿惊厥,丈夫五劳七伤。

③开胃肥健。头肉:治骨蒸,脑热,头眩,明目。

④治腰膝赢弱,壮筋骨,厚肠胃。

羊心

①止忧恚膈气。

②补心。

③治劳心膈痛。

羊肝

①青羊肝服之明目。

②补肝,明目。

③疗肝风虚热。目赤暗无所见,生食子肝7枚。

④适用于萎黄病、妇人产后贫血、肺结核、小儿衰弱及维生素A缺乏之眼病(疳眼、夜盲等)。

羊肚

①主胃反。治虚赢,小便数,止虚汗。

②补虚怯,健脾。

羊肾

①补肾气,益精髓。

②羊肾合脂为羹,疗劳痢。

③补虚耳聋,阴弱,壮阳益胃,止小便。治虚损盗汗。

④治肾虚消渴。

⑤治。肾虚膀胱蓄热胞痹,小便淋漓胀疼。

羊血

①主女人中风,血虚闷,产后血运不畅、闷欲绝者,生饮1升。

②治卒惊悸,九窍出血,取新热血饮。

③治产后血攻,下胎衣。

④生饮止诸血,解诸毒。

羊肺

①补肺,主咳嗽。

②止渴,治小便多,伤中,补虚不足,祛风邪。

③通肺气,利小便,行水解毒。

羊骨

①主虚劳,寒中,赢瘦。

②头骨:主小儿惊痫。

③头骨:疗风眩,瘦疾。

④胫骨:治牙齿疏活、疼痛。

食疗应用

(1)用于肾阳虚所致阳痿、腰膝酸软、畏寒、夜尿长、小便清长等。羊肉煮熟加大蒜、生姜等调味。

(2)用于血虚有寒、腹中疼痛,或血虚经寒腹痛。羊肉、当归、生姜配伍。

(3)用于脾胃虚寒、食少或腹泻、肢冷不温、神疲乏力。羊肉与大米煮粥食。

(4)用于肾虚、阳痿。羊肉切片,加蒜煮,快好时人韭菜。

(5)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羊肉切小片,加大葱、生姜、虾米、肉熟后食用。

(6)用于反胃、消化不良、腹部隐痛等脾肾虚寒证。羊肉、肉桂、蔻仁、茴香、生姜适量加调料煮熟后食用。

(7)用于久病虚赢、不生肌肉、水气在胁下、不思饮食、四肢烦热。羊肚1个,白术20克(布包)水煎,饮汁食肉。

(8)用于胃虚消渴。羊肚煮至烂熟,空腹食之。

(9)用于项下瘰疬。羊肚焙干,烧灰,香油调敷。

(10)用于体虚汗、小便频数。羊肚1个,黄芪250克,黑豆50克,水煮熟后食之。

(11)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瘦乏力。羊肚1个,白术12克,党参15克,山药15克,后3味布包煮,熟后食肉饮汤。

(12)用于中风、身体虚弱。羊肚1个,大米100克,煮粥,候熟加姜、豉、葱、椒、蒜味。

(13)用于下焦虚冷、脚膝无力、阳事不行。羊肾煮熟,空腹食之。

(14)用于肾虚阳痿、腰脚无力、阳气衰弱。羊肾与杜仲、肉苁蓉配伍煮熟食。

(15)用于阳事不行、尿频、遗尿、腰痛或腰膝酸软、下焦虚冷。羊肾与黑豆、小茴香、生姜煮熟食。

(16)用于腰脊苦痛不遂。羊肾作末,酒服2.5克,每日3次。

羊奶

性味归经 甘,温;入胃、肾、心经。

功用主治 润心肺,补虚损,益精气,利大肠。适用于久病体虚。老年人、小儿及孕产妇可作为滋补饮品。

羊奶中蛋白质、脂肪、钙质等成分均高于牛奶,且易吸收,更适于作为幼儿及老年人的营养品。

食疗保健作用

①补虚冷虚乏。

②润心肺,治消渴。

③治卒心痛,可温服之。

④补肺、肾气,和小肠,亦主消渴,治虚劳,益精气。

⑤利大肠,(治)小儿惊痫疾。

⑥治大人干呕及反胃,小儿舌肿,并时时温服之。

食疗应用

①补肾虚,亦主中风。羊乳合脂做羹食。

②治病人干呕。羊乳汁饮1杯(煮沸)。

③用于治小儿呃逆。羊乳煮沸饮之。

④治小儿口疮。羊乳细细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