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困惑你一生的谬误
4343500000041

第41章 恋人也应亲密而有间(5)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性的意味就是男人和女人的性,而不仅仅是女人的性,如果仅仅是女性的性,那也就不叫性了。为什么女性就非得承担比男人更大的罪过呢?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观的。

媒妁之言不能成全恩爱夫妻吗?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体验,没有走近一个人的时候,感觉他(她)风度优雅,博学而多才,所有言谈举止,都富有无穷的韵味。可在有一天,真的走到面前了,对方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都看得清清楚楚了,却猛然发觉自己以前是太主观太理想化了,近在咫尺的这个人,与心中曾存在的形象,相距是多么遥远。

为什么有那样多的少男少女积极参加报刊杂志举办的征友活动,又为什么许多人只愿以书信交往而不谋面呢?究其原因,怕也只是一个“远”字吧。耗资又耗精力地去远方寻朋觅友,并非说周围没有同龄而趣味也相投的人可以结交,想来只因为身边的人都太熟悉了,熟悉到行为习惯中所有你认为的不足都尽收眼底,这自然便在某种程度上掩住了对对方优长之处更多的欣赏。而相对来说,通过书信交往的朋友,就如在远处看到的缀满红叶的树,独独一份清俊的美丽,至于红叶上是不是虫迹斑斑,因为不在视野之内,也就不去在意了。一直所期盼和幻想着的,是偶然邂逅、一见钟情的爱情奇迹。根本无须丝毫人为的刀凿斧刻的痕迹、处心积虑的预备动作,如临一场粉墨登场的表演——只是静静地,自然而然地,像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两目相触间,内心世界已然面临天崩地裂的巨变和震撼。

然而事实证明,那种由月下老人牵线搭桥的陈旧方式也不是没有爱情,也并不拒绝爱情,并不拒绝一见倾心。像一个疲惫的旅人,走得越久,看得越多,倦怠了心情,忽略了景致,总不见传言的美不胜收,伤心而怅惘。

爱情就是如此神奇,在未知的时刻,未知的地点,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让你和她不期而遇。有时甚至可能在最墨守成规、落入俗套的形式里惊见。爱情不拘一格,别过于注重形式。譬如媒妁。否则,你可能与一生的幸福失之交臂,将爱人冷漠愚蠢地拒之于门外。

下面请看梅的故事。热心的女友三番五次督促梅去见面:“哎,你去见见嘛!他确实挺好的,你相信我的眼光!”见梅磨磨蹭蹭、推三阻四的,火爆性情的女友使起了“激将”法:“你看看你,都要嫁不出去了,一天天还傲慢什么,快去吧!”

待字闺中悠游自在的梅居然令她如此焦虑不堪,令人不忍。事已至此,无论如何盛情难却,纵使赴汤蹈火,也得咬紧牙关,大有一番壮士逼上梁山的豪勇之气。

这次见面的方式有点特殊。煞有介事的媒人让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单线联络。事情还算顺利,隔着长长电话线,那端传来一个男性陌生、温和而低沉的嗓音。是他。不知道这样一副嗓音的人究竟是何模样,梅的好奇心开始作祟,和他约定某时在某车站见面。

“我没见过你,无法确定你是谁,谁是你,怎么办?”脑海浮想着电影或文学作品中惯常的,两人见面各自手执一枝红玫瑰的拙劣滑稽场景,梅甚至带有几分幸灾乐祸的意味考问他。“简单,对暗号!你说‘天王盖地虎’,我对‘宝塔镇河妖’,行吗?”电话线那头倒很干脆地回答,不迟疑,不拘谨,是梅喜欢的为人处世风格。但他的回答也着实令人惊诧,哭笑不得。

如约赶往车站。远远地,梅看到约定的汽车站牌下有一人,着白色外套,若有所盼,像等人的样子。是他!梅径直走到他的面前,微笑着:“是我,你等的就是我!”没有丝毫迟疑,干净利落。只是梅并没有用他教的联络暗号:一个文静的女人,一句匪气十足的暗语,总是不相称的。而且,梅不想搅毁这本应完美雅致的一幕。他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那一刻气定神闲。他有着一张方正的“国”字脸,浓眉大眼,肤色较黑,个头不高,比实际年龄老成持重一些,梅跟他说话时,他总是不动声色的表情、平和的目光和浅浅的笑意,沉稳且自然。鬼使神差,一瞬间,梅心底居然涌动起一种孙悟空终难逃如来佛手掌的异样感觉。冥冥中仿佛被一种强大而无形的力量所牵引驱使一般,使她摆脱不能。

莫非真是一眼定乾坤?缘分如此古怪神奇。曾经众里寻他,千帆过尽,等待寂寞而漫长,而一旦爱情降临,却又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梅和他朝着一个方向走,没有说去哪里,去做什么,只是长街信步,随便闲聊。路人眼中的他们一定俨然一副旧识模样,谈话也丝毫不似初识者之间的别扭和困难。走着说着,说着走着。不知不觉,已是夜幕渐沉,华灯初上。梅说:“天色晚了,我该回家了。”这样告别,似乎没有结局的草率收场,犹留下未决的悬念。不出梅的意料,他很直率但巧妙地问:“你觉得我还有没有再给你打电话的必要?”——一时,梅竟语塞。但绝非犹疑。只是一刹那,梅耳边蓦然回想起赴约前母亲的谆谆教诲:“女孩子一定要矜持,要稳重,端起架子,别过于热情……”

把握怎样的温度分寸比较合适?梅急中生智,另辟蹊径:“你说呢?”把包袱还给他。

“我觉得很有必要!”他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山重水复,又一派柳暗花明。

志得意满,梅伸手拦了一辆车,然后上去,隔着玻璃向他再见。他微笑依然。车辆徐徐启动,他的面容逐渐模糊,身影被淹没在沉沉的暮色里。但梅知道,他却从此深深镌刻在她的脑海、她的心灵。

可见,古老的相亲也不是没有爱情,有时候它也不妨是获得爱情的一种好的方式。

结婚可以不考虑经济基础吗?

有句话“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的意思是夫妻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婚姻也是不牢固的。

这些年大家有目共睹,改革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由于改革处在转轨阶段,加之地区间、企业间发展不平衡,我国还存在一些收入较低的双职工家庭。一定的经济收入是维系夫妻感情的基础条件,一些双职工夫妻因收入低感到经济紧张,甚至难以维持家庭生计时,浮澡的现代人往往难以把握感情与金钱的关系,夫妻间的感情也就不同程度地出现裂痕。

安是某市制线厂的工人,其妻荷花在集体小店上班,两人的工资和奖金加在一块,每月才600元。夫妻俩及4岁的儿子,在安家的小阁楼里过着中等偏下的生活。

如果生活水准能维持下去,加上安的父母给些补贴,便也算是一种平衡。然而,峰拥而上的乡镇和个体制线厂,凭廉价的劳动力和高额回扣,彻底挤占了安所在的国有制线厂的生意。安不得不下岗,拿6折工资。接着,在大商场的巨额销售中彻底败下阵来的集体小店也门可罗雀,荷花也回家待业了。两人的收入每月不到400元,捉襟见肘的下岗金,同样令安的父母变得窘迫了。

后来,为求生活出路,经人介绍,荷花离开难熬的小阁楼,来到一家生意极好的舞厅当服务员,以挣些钱补充生活。

一个屠夫出身的个体食品公司经理是舞厅的常客,见到荷花,便惊叹这一少妇竟有这么一副好身材,他的心“躁动”了。他从舞厅经理处打听到了荷花的情况,此后,便在荷花面前赤裸裸地炫耀起他的富有,并不断给荷花一些实惠,接着便有了不规矩的动作。

作为一名只有初中文化、向往富贵的贫困少妇,是很难抵挡金钱的巨大诱惑的,更何况荷花一家的生活每况愈下。于是两个月后,安失去了荷花,得到的是一纸离婚书和每月200元的抚养(儿子)费。

唐女士是某宾馆服务员,每月工资不到400元,丈夫在一家不景气的企业工作,每月收入才300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一个中等城市生活,要想积蓄一点钱是比较困难的。前几年,他家积了一点钱全部买了家用电器。近年来,她感到小姐妹们大多添了金银首饰,心里怪痒痒的,可摸摸袋子,始终无能为力。不久前,有一名商人在这家宾馆吃饭时遇到唐女士,看她身体窈窕,气质不俗,便对她产生了好感,邀她去跳舞。她犹豫了一下答应了。第一次,商人就送给她两只戒指。第二次,送给她一条金项链。后来,又送给她不少票子。面对商人的富有,再看看家庭生活的寒酸,她主动倒向了商人的怀抱。

当今社会,困难职工家庭中夫妻“婚变”正在呈上升趋势,面对这一严峻事实,是对婚姻“感情论”的挑战,使人们必须面对钱重还是情重,钱能不能买情的思考。过去,有情人终成眷属;今天,有钱能使鬼推磨,难道钱真的能买来感情吗?看来,市场经济社会人们在考虑情感的同时,对于家庭经济基础也应该加以考虑。

夫妻结婚后是否要绝对“一体”?

“我是你的。”这是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在身心俱爱,托付终身时常说的一句话。

在感情的氛围中,这句话既诚恳,又动人,听起来是很美的。但从社会心理意义上来说,它却是青年男女将自我作为祭品,摆上封建的传统婚姻贡桌时深深复深深的一声哀叹。

按照传统的观点,婚姻所要求人们的,是夫妻双方的绝对“一体”,是对对方人身和人格的完全占有,也就是全部意义上的“我是你的”。可以说,从双方含情脉脉地道出“我是你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各自将自己作为“奴隶”,出卖给了对方,意味着在得到他的同时,已失去了“我”。

结婚之前,她是一个有事业、有追求的女性。生活将妻子的角色分配给她之后,一切与“角色”无关的便统统消失了:她不再去听文学讲座,因为丈夫不喜欢;她不再用自己的脑袋思考问题,因为丈夫不希望她的“小脑袋瓜”里装的太复杂。这就是说,她在婚姻的祭坛上,奉献的不仅是自己的身心,而且包括自己的意志、人格和独立思考。因而在她灵魂的最底层,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怅然和惶惑:我自己在哪里?

在婚姻关系中,不知自己在哪里,这是女性人格的悲哀。

历史上,有的律条曾明文规定,妻子是丈夫的私有财产,丈夫对妻子有绝对占有的权利。性的占有,自不待言。还有行动占有——足不出户;思想占有——无才是德;表情占有——笑不露齿;皮肤占有——衣不露臂;社交占有——规避外客;触摸占有——授受不亲……

一方是绝对占有(“你是我的”),另一方是无保留的奉献(“我是你的”)构成了封建的传统婚姻中夫妻关系的全部内涵。

今天,诸如“笑不露齿”、“衣不露臂”之类的清规戒律虽然已经废止,但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占有观念、奉献意识依然根深蒂固。从身心俱爱时“我是你的”之类的表白,到夫妻反目时“你是我的”之类的口角,都是这种观念的反映和折射。

在占有和奉献意识的支配下,夫妻把各自的意志,投射到对方身上,使她(他)变成了他(她)的延伸。这正是造成婚姻质量总体上低层次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不懂得,夫妻关系中只要掺进占有意识的“沙子”。彼此的爱便会大打折扣。

与上述“我是你的”相对应的另一种恋爱观是“反正你是我的”。许多青年男女,恋爱时为取悦对方,赢得爱情,总是想方设法将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展示给对方,并千方百计将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这当然没什么不好,甚至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动物也有这种本能。比如,孔雀求偶之时,不也常常张开它漂亮的羽毛吗?

但是,两人一旦结婚,夫妻关系“法定”之后,情况可就两样了。随着新婚燕尔、卿卿我我热乎劲的渐渐消退,所谓“夫妻感觉”悄悄潜入。双方都认为,“反正你是我的”,因而就不再像婚前那样检点自己的言行,“伪装”自然剥去,天性袒露无遗。

婚前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殷勤备至的男子,婚后变成了举止粗野的莽汉,而婚前衣着考究、温柔体贴的女子,出现在“法定“丈夫面前时,却又成了一个邋邋遢遢、吵吵闹闹的泼妇。而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使彼此失去对对方的吸引力,从而导致出现所谓“爱情休眠期”。

正象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一样,爱情之花也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对于准备结婚和已经结婚的青年男女来说,学一点爱情规律的ABC,置办一份预防“夫妻感觉”的精神“嫁妆”,无论如何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