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大明紫磨金
43446200000009

第9章 寻仇伴星辰(三)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老伯在小镇店中见到两拨武林中人前来住宿吊唁,便知死者是江湖上有头有脸的人物。现又从那两位后生夜间盘查甚至捕拿疑人的迹象中,料定死者多半系谋杀所致。他边驭气飞奔边暗自苦笑:“但愿不要重现十六年前的那段冤案了!”

此时月朦星稀,老者因满腹心事,提足疾奔,在朦胧月色中直如一缕轻烟。宜郎头次看到老伯全力施展轻功提纵术,见其脚不沾地,人如传说中的神仙一般腾空飞跃,心中自是仰慕,不由也加快体内真气运行,尽力狂奔,果也快捷如电。然而毕竟初学乍练,无法与老伯比肩,距离愈来愈大。幸好他的目力已远胜一般高手,虽处黑暗中亦能细辨百步远近的景物,因而尚能紧追不舍。

如此奔驰了半个多时辰,老伯方放缓脚步,待宜郎赶上说道:“前面不远处就是江岸了,你我到那边树林里歇会儿。待天亮才有渡船过江。”二人直往路边树林走去。刚离开官道,却听到斜直通往江边渡口的尽头隐约传来马蹄声,渐渐朝这边奔来。

老伯一摆手,身子一提,人已腾空跃起,悄悄落在身旁一棵老槐树上。宜郎不敢怠慢,也跃到上面。此树枝繁叶茂,果是藏身好地方。

转眼间,马蹄声已到跟前。二人凝目细瞅,只见来骑共有三乘。打头的骑者是一位头束白方巾、身披蓝长袍的魁梧老人;中间一位却是鸡皮鹤发、手持拐杖的年老妇人;紧随其后的是一位三十出头的黑衣汉子。这三人扬鞭策马,来势甚急,宛如一团狂飙,在路旁一掠而过,直朝他俩来的方向奔去。

待蹄声渐远,二人跳下树来。老伯却面色凝重,对宜郎道:“那小镇死去的当是白道上响当当的人物,否则不会惊动铁拐婆夫妇连夜过江!只是不知何时在此地出现了这样的人物。唉!但愿他们早日查获凶手,否则我俩也要受点牵连了!”

宜郎正欲询问,老伯又道:“适才过去的那老头是对岸江州镖局的总镖头顾飞雄,那老妪是他老伴,人称凤拐婆,武功高过顾飞雄甚多,四十年前就已名震江湖。他们自是闻讯奔丧去的。能让凤拐婆亲自前去吊唁,死者绝非等闲之辈。”

二人在树林深处选了块草地歇息。未过半个时辰,天色便已渐亮。老者领着宜郎朝南走到江边。

一登上堤岸,只见江畔桅杆林立,江面白帆点点。天色虽刚启明,可对岸如画般的亭台楼阁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平添了几分景致。宜郎只从诗文中领略过大江美景,今番身临其境,顿时心旷神怡,连日的疲劳和惊扰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老伯先到一艘大船上购买了一坛烧酒和荷叶包裹的熟食,然后才带着宜郎登上一艘带蓬顶的小舟,给了船主一两碎银。船主连忙收锚撑篙,向上游划去。此地段江心水流湍急,渡船皆要向上游走一段路程,然后方可顺流渡江。

老伯坐在舱里打开熟食包,却是烧鸡、油饼。宜郎随意吃了几口,只倚坐在船边,时而仰观蓝天,时而俯视江水。此时旭日正从江东水天一线处升起,天空霞光交织,水面浪花翻腾,直把宜郎看得目眩神迷,不禁吐口赞道:“白乐天赞美江上春景的名句的确贴切得很,真的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美极妙极!”

老伯却慨然叹道:“‘江波犹涌憾、林霭欲翻愁。’老夫倒觉得这一句更贴切些了!”

宜郎头次听到此诗,便请教道:“不知此诗是谁所作?”

老伯脸色却微微一变,转过话题道:“心境、情绪不同,对景象的观感自是不同。如老夫此时还觉得苏东坡的一名句也与此景相符。”说罢锁眉低吟:“江上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语音竟含有无尽伤感、愁戚之情。

宜郎悚然心惊。他知此诗乃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寓有世道险恶、好景不长之意。寻思老伯性格豪放,胸襟宽广,这段日子从未有忧郁之情状,不知现为何事忧愁?又想,老伯此次涉足江湖,是为十六年前的一件悬案。想来那案子必定错综复杂,否则老伯为何相隔这么多年才出山追查?由此又想到自身父仇之事,也不知何时寻到眇目塌鼻之人。一时心情竟也郁闷不乐。

倒是老伯先自一笑,道:“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老夫与贤侄乃大丈夫之身,焉可怀妇人之忧!”遂又与宜郎谈古论今,兴趣盎然。

少顷,船至江南九江城岸畔。宜郎跟随老翁一走上岸堤街头便被九江繁华景象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