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马斯洛成功人格学
4348700000031

第31章 自我实现的特质(1)

我们从自我实现的人身上学到,最理想的工作态度来自于适宜的工作环境。这些高度进化的个人将工作融入自我的定义中,工作已成了自我的一部分,而这个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定义下的自我。工作具有心理治疗以及心理内化的功能(使人们成功地迈向自我实现)。就某种程度而言,这是一种循环关系,比如:有一群优秀的人在良好的组织中工作,而工作可以进一步改善人们。改善了人就能改善整个产业,并进一步改善产业内的个人,如此循环不已。所以简单的说,正确管理人类的工作生活以及谋生方式,可以真正地改善人类以及这个世界,并进而达到乌托邦式的理想境界,不断创新技术。

很久以前,我就放弃通过个别的心理治疗来改善世界或改善人类的想法。事实上,这在人数上是无法办到的(尤其有很多人并不适合作个别治疗)。于是我寄望以教育的方式,将乌托邦式的理想目标扩及人类全体。后来我想到将个人心理治疗视为最基本的研究资料,可为教育机构所用以真正地改善人类全体。最近我才恍然大悟,教育虽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工作生活,因为每个人都必须工作。如果能把心理学、心理治疗、社会心理等等课程应用到我们的经济生活中,就能运用开明管理原则改善人类全体。

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在我第一次接触管理文献以及开明管理策略时,就已经看出管理本身有非常先进的论述形式,并朝向开明、综效的方向发展。单纯就改善品管、改善劳资关系、改善对于具备创造力员工的管理等方面来说,很多人即发现第三势力确实发挥了作用。

举例来说,我们直觉的认为彼得·杜拉克对人性的论述与第三势力的内容非常相近。他是借由对工业和管理现况的观察而作出结论,事实上他对专业的社会科学或心理学一无所知。但彼得·杜拉克对人性的了解绝不输给罗嘉斯或弗洛姆的杰出贡献,因此可预见的是,工业实况未来将会成为研究人类心理学、高度人性发展以及理想生态学的实验室。但之前我犯了一项错误,以为工业心理学是草率地运用社会心理学说所得出的知识。但事实却完全相反,那里才是知识的泉源,它取代了实验室,甚至比真正的实验室还有用。

心理学第三势力

在马斯洛逝世以后四分之一个世纪,他的声誉依旧屹立不摇,这是一项空前的伟大成就。相反地,像弗洛伊德以及荣格等心理学大师的理论,却遭受强烈的攻击。我想那是因为马斯洛所发表的理论,仍未获得广泛地认同;他的重要性在于未来,也就是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

马斯洛经常被奉为“心理学第三势力之父”。第三势力(指人本心理学)的理论有别于行为学派与弗洛伊德学派。马斯洛穷极一生发展全新的人性哲学,重新认知并发展人性特质,也就是同情、创造力、道德、爱和其他人类特有的本质。马斯洛博士同时也是一位走在时代前端的科学家。发表任何新论述以前,都经过反复的思考,严格的测试各种假设以及正反两面的论调,所以他的主张无论是在管理、组织发展、教育、健康、科学以及心理方面的探讨,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马斯洛对于某些关于人性那种玩世不恭以及黑暗的形象描述感到不能苟同。他认为所谓古典的弗洛伊德学说或新弗洛伊德学说,对人类本性的描述都不够成熟。以下是他最著名的引言,完整地说明第三势力的概念:

音乐家必须创作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诗,虽然最后终将归于沉寂。一个人能成为什么,就必须成为什么。我们可以把这种需要称为自我实现……那是一种想要充实自己的欲望,把自己变成有潜力的人: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当然,另一面也是真实无误的,远超过彼得·杜拉克的理解。里面隐藏许多有如金矿般的珍贵研究资料,可以提供给这位工业心理学家以及管理理论学者应用于经济市场中。我想彼得·杜拉克和同事可能是看到科学心理学就马上放弃。其实可以明显看出,有些骗人的玩意以及没有意义的回声,对复杂的人性来说是毫无用处的,但丢掉这些无意义的心理学理论,等于是把里头价值不菲的金矿也一起丢弃了。

我一直还存有很高的道德理想,试着将科学和人性、道德目标结合在一起,努力的改善人类及整个社会。对我来说,工业心理学开启了新的视窗;代表新的资料来源,内容丰富。同时也让我先前以临床研究所得出的假设和理论提供了实证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就像一问全新的生活实验室,让我以不断进行研究,了解古典心理学所隐含的一些问题,例如:学习、动机、情绪、思想以及行动等等。

这是我回答迪克法尔森提问时的部分内容,他曾问道,“为什么你要跳过这些东西?你要寻找什么?你想要拿掉什么东西?你想加进些什么东西?”经由这些问题我发现了达到开明思考的另一条路径。

工业情境比个人心理治疗更适于自我成长的完成,因为它能提供同化与自发性满足。心理治疗过于注重个人发展、自我与认同等议题。我认为无论是创造性教育或创造性管理,都不应该局限在个人的发展上,而是通过所属的社区、团体以及组织,这些才是完成自我成长的有效管理。当然,对于无法进行象征心理治疗、心理分析与顿悟治疗的人尤其重要。至于智能不足、只能具体思考的人,都无法采用弗洛伊德方法治愈成功。所以当个人治疗师束手无策时,一个好的社区、好的组织、好的团体往往能提供更有用的帮助。

最近陆续和学生与教授们谈过,他们都想和我一起进行“自我实现”的研究工作。不过对于他们的态度我感到质疑,甚至可以说非常沮丧和失望,对他们完全不抱任何期望。这是我长期和满脑子幻想的半吊子实际接触后所产生的结论——这些人总爱讲大话、画大饼、具备无穷的热诚——但是当你要求他认真研究时,却拿不出任何成绩来。所以,我以不鼓励、不客气的口吻直接说明我的态度。对于半调子的人(和工作者,实行家相反),我也直接表明对他们的轻视态度。

对于那些空怀大志的人,我常常分派一些看起来好像很愚蠢,其实相当重要而且值得去做的事。结果,二十人之中有十九个没有通过这项测验,后来我发现,这不只是个测验而已,如果没通过这个测验,就必须完全放弃他们。我劝他们不如加入“负责任市民联盟”打倒虚有其表和光说不练的人以及上了一辈子的课却没学到任何东西的学生。这项测验对任何人而言它的意义是:你可以借此知道他是否是一棵苹果树——他会长出苹果来吗?他会结出果实吗?从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分辨多产与贫瘠、空口说话与真正做事的人之间的差异,并找出谁能改变世界,而谁又对改变毫无帮助。

另外一点就是关于个人拯救的话题。举例来说,在圣罗莎所举办的存在主义会谈,谈论了很多这方面的议题,我曾经毫不客气的提出反驳,表明我对寻求拯救者的不尊重。他们极度自私,对社会和世界毫无贡献。在心理层面上,他们也是愚蠢而错误的,因为寻求个人拯救并不能真正达到个人拯救目的。惟一的方法应该是我曾经在书里面谈到的,就是日本电影《生之欲》中所透露的,只有辛勤工作并全心投入上天和个人命运召唤你去做的事或任何值得去做的重要工作,才能达到个人拯救。

我也表扬过一些英雄人物,这些人不只获得个人救助,也受到所有认识他们的人诚心的尊敬与关爱。他们都是优秀尽责的工作者,而且在所处的环境里也没有任何不快的情绪。这也就是说,借由对重要工作的全心投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行为,是抵达人类幸福的惟一道路(与直接寻求幸福不同;幸福是一种附带现象、一种副产品,不需要刻意去追寻而是德行的间接奖赏);另一种方式——刻意寻求个人救助——就我的观点来看,这种在洞穴中进行内省的方式,对任何人而言都是行不通的。我不否认,对印度人和日本也许行得通,但是在我过去的经验中,对美国人而言却没什么用处。就我所知,快乐的人就是完成了他认为重要的工作。另外,在我的著作和之前的文章中也提过,所有关于自我实现的主题都强调这一点:这些人的超越动机来自于超越需求,而这些需求则源自于对重要工作的投入、奉献和认同。每一件案例均是如此。

也许我可以大胆地说:救助是自我实现工作和自我实现职责的副产品(现代年轻人的问题是,自我实现的观点对他们而言,就像是一道闪电,突然击中他们的脑部,而他们什么事也没做。他们似乎都想被动地等待它自动发生,而不想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另一方面,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认为自我实现就是:摆脱禁令以及控制,支持任性和行动。我对他们已失去耐性,这些人不执着、不坚持、不能忍受失败。很明显的,他们所认定的特质刚好和自我实现相反,也许我应该多谈一谈有关这方面的议题)。

其实,不需要像东方人(如中国人或日本人)般努力消除自我觉察或自我意识,就可完成自我实现、超越自我。自我实现是自我的追求与完满,并完成自我性,也就是最终的真实自我。它解决了自私和不自私、内在和外在之间的分歧——因为完成自我实现的目的已被内化,成为自我的一部分,因此世界与自我已不再有分别。内在和外在世界融为一体,也没有主观与客观的差异。

我们曾经和一名住在大梭温泉的艺术家聊过,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工作者和真正的成功者,在自我实现这方面的思想非常先进。他一直催促贝塔(我太太)“亲自”动手雕塑,不理会她的任何解释与借口,认为这些论调听起来都太花哨、太高调了。“成为艺术家的惟一方法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他特别强调自我约束、劳力和流汗,他不断重复一句话:“聚沙成塔。”用木头、石头或黏土做出一些东西,如果觉得作品很糟糕,就把它扔掉,总比什么事都不做来得好。他说,绝对不会收一个连续几年都不自己动手做的学徒,和贝塔道别时也不忘提醒她说“聚沙成塔”。他要求她应该在吃完早餐后就立刻工作,就像为生活奔波的水电工一样,每天都必须按时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就会被工头开除。“你应该以讨生活的认真态度去做这份工作”。很明显的,这个家伙是个怪人,讲话豪放不羁。不过,你必须重视他,因为他拥有一样宝贵的东西——他并不是一个光说不练的人。

当我们在谈话时,贝塔提出了一个相当不错的研究构想:假设有创造力的人喜欢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而且这是可以测试出来的。

有个好问题:为何人们不创作或工作?反过来说,为何要创作?每个人都有创作和工作的动机,包括小孩和大人。这点已被假设,现在必须解释其中的禁令和阻碍人们的创造动机。

另一条思考方向:关于缺乏动机创作者,我一直以为他们拥有特殊才能和天赋,与健康和个性无关。但现在我觉得还有努力工作和意志力这两项因素,有些人就以大胆而自傲的态度,认为自己是艺术家,于是他就真的成了艺术家,因为他像对待艺术家般地对待自己,所以自然而然的,每一个人就跟他有同样的想法。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需求,渴望体验更高的价值;就像我们一出生,每天都需要吃一些含锌含镁的食物一样。其实,我们追求更高层次价值以及动机的需求,是天生的。每个人对美、真相、公正等价值都有本能的需求。如果我们可以接受这样的观念,那么关键问题就不会是:“什么力量引发创造?”而是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力?

根据马斯洛理论,有关学习、创造力、光明正大、责任以及判断力等特质,都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为什么进行组织设计时,都假定人习惯于逃避责任,只执行被要求的事,拒绝学习、无法做正确的事?

很多人也许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无穷的潜力,人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们还得不断的改造企业,达到我们可以控制,满意的状况,或者为什么我们没有办法促使员工贡献最大的能力?

好几个世纪以来,人们的潜能一直都被低估了。

假如你觉得自己在这世界上很重要,你自然就会变得很重要。你让自己变得很重要,与你心中所内化的重要性等同。如果你死了、生病了、不能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你必须好好照顾自己、尊敬自己、多多休息,不要抽太多烟或喝太多的酒,自然就不会想要自杀——这是非常自私的做法,对世界而言更是一项损失。你是被需要的,是有用的。这是让你觉得自己被需要最简单的方法。有小孩的母亲通常不会像没小孩的人,那么想要自杀。在集中管理的人,通常都背负了重要的任务,为这份责任或是其他人而活。所以他们必须存活下来,另外一些人却自我放弃而陷入麻木的状态,最后毫无意义的死去。

建立自尊的一剂简单的药方就是让自己成为重要的人物。你可以大声说:“我们联合国……”或“我们治疗师……”。当你能说出“我们心理学家可以证明……”自然就会享受到荣耀、快乐,并以身为心理学家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