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大师思想盛宴:戴明人性管理学
4349400000019

第19章 创新思维

(1)人性的矛盾

戴明指出理性主义的管理方法之所以会出问题就在于人并不理性,而正由于人天生不理性的特质,人更是无法按照过去的泰勒模式和现今的组织结构运作。事实上,如果我们对现阶段心理学的了解无误的话,还可以说人本身就是冲突和矛盾的集合体。

为了解杰出公司是如何让成千上百的员工齐心协力、不断创新,我们必须先将人性的矛盾加以剖析:

①人都是以自我中心的,总爱把自己看作强者,而且喜欢引起别人的重视。但是就事实而言,人的智商多半相差不大,很少有人像自己想得那么完美。

②人类掌控想像、符号的右脑和掌控理性、推理的左脑一样重要。通常人们除了使用有效的资料之外,也常用故事来想事情。此外,人们较常说到的是“觉得怎么样”,而很少考虑“合理吗?”或“可以证明吗?”

③人如同信息处理器一样,既好用又有缺陷。从某一方面来说,人们在同时处理好几件事时,往往就不能将什么事都记得很清楚。管理上也一样,在管理复杂的公司时,人的压力特别大,所以一定要把事情尽量简化才行。

④人是环境的产物,对于外在的奖惩非常敏感,受内在动机的影响也非常大。

⑤通常大多人都认为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很重要,而事实上你的做法更重要。所以,你很难瞒得过别人的眼睛,日子久了,其他人就会从某些小事上看出你的行事规则,判断你是否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⑥人们都渴求某种生活上的意义,如果公司能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意义,他们就会为公司鞠躬尽瘁。同时,人也需要一点自主权,使他感到有掌控事情的权力。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大多数的公司是怎么处理上述几点矛盾。他们中的大多数会为员工(如生产力小组、产品开发小组或各部门经理)设定目标。这种做法很理性,但是却会弄巧成拙。为什么德州仪器和塔普公司不这么做,反而让各小组自订目标?为什么IBM分给业务人员的销售配额都是他们办得到的?当然,德州仪器不是没有懒惰的员工,而IBM尽管再怎么筛选、训练,它所聘雇的人也不会个个都是营销高手,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答案出乎意料的简单,简单得甚至连大多数的经理都想不到。

有人在成年男性中随机抽样,进行一项心理学研究。当受访者被要求为“自己和别人相处的能力”打分时,所有的人都回答自己可以排在前50%、60%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排在前10%,而有25%的人更认定自己是前面1%的佼佼者。在另一项类似的研究中,我们发现7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可以排在前25%,而自认领导能力不够水准的只有2%。

人人都认为自己出类拔萃,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非常不理性,人的这一特点对组织工作有明显的暗示。杰出的公司就是针对这个特点来管理员工的,他们让员工们经常有这种感觉。他们为员工设定(或由员工自行设定)能力所及范围之内的目标或销售配额就是利用人的这一心理的体现。反观管理不善的公司,做法则完全相反。有家公司的业务人员在一年中,只有40%的人达到业绩目标,其余60%的人就会自认为失败者,并且在行为上开始变得错乱、难以预料。通用汽车的经理说:“现在的员工控制系统是建立在这样一项假设之下:‘90%的人都很懒惰,从不会把事情办好,只会欺骗和偷盗。’而这个系统原本是用来对付5%的坏分子,但是却严重打击了其余95%的人员。”

管理得当的公司不仅能使员工个个都有胜利成功感,而且也在员工成功时给予褒扬。他们非常善于运用金钱以外的激励方式,增强员工的工作动力。

研究动机的人发现,人之所以能把该做的事做好,主要还是因为自信的缘故,和他们没有太大关系。有一个实验让受试者(全是成年人)解答10道谜题,等他们交出答案纸后,再分别告诉他们谜底。

主试者故意对半数的受试者说,他们都回答得不错,10题中答对了7题;而对另外半数的受试者则说相反的话,告诉他们答得很差,10题中就错了7题。随后,主试者又发下10道新谜题给他们做。这次谜底揭晓后,发现那些在上一回合中被告知答得很好的人,在第二回合中答得更好;而被告知在上一回合中表现很差的人,这一回合表现得更差。

根据研究显示,人的左右半脑实质上有很大的差异,左半脑主管推论与言语,是“逻辑”和理性的所在;而右半脑主管模式、记忆、旋律、作诗,是艺术的管辖中心。有人善于记住事物的形貌,却拙于用语言描述出来,这是左脑型的人;有人善于记住名字,却想不起他人的长相,这就是右脑型的人。

戴明说,对我们而言,管理上的问题相当奥妙,是难以用言语阐述清楚的。管理的过程似乎多用到直觉,少用到知识,较像是右半脑的行事特色。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杰出企业在管理实务上,是否真把右脑的特色列入考虑,但是将他们与竞争对手一比较,就可以明显看出这个倾向。这些公司的做法就是:包容员工在人性上较原始、情绪化的一面,提供他们可以追求品质、追求卓越的环境,维持组织小而密切的工作团体,给予必要的支持和褒扬,甚至刻意去激发员工的直觉和创造力。

(2)化繁为简的管理原则

戴明指出,杰出公司还有一项特色就是他们谨守化繁为简的管理原则。根据诺贝尔奖得主西蒙(Herbert Simon)的研究可知,人类不善于处理大量的新资讯或数据,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在短期内记得的资料最多只有6、7件。

如果把这项结果运用到管理上,就会发现有所矛盾。因为大型的公司本身就相当复杂。当员工人数猛增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就会呈几何级数地增加,所以10人的公司,可能产生的一对一人际关系总计为45种;1000人的公司,总计为50万种;1万人的公司,则有5000万种。当公司人数愈多,沟通系统也就愈复杂。

为解决过度复杂的问题,有些公司就会再聘请几名主管协助工作,而这些人一来就下达指示、提出要求、订立规矩或政策,甚至还要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使得事情更加混乱。杰出公司十分了解这个问题,他们的办法是:尽量精简行政人员的人数。例如:艾默森和戴那公司的总部人数就不到100人,而丰田汽车公司只有5人。

另外还有一些公司致力于减少繁琐的文书工作,如宝洁公司一直坚持备忘录不可超过一页的原则。某些公司则在工作目标上进行简化,把原先一年要订的30个目标减少到一两个。事实上,若靠一点运气和本身的毅力,一个人一年顶多也只能完成两项目标而已。

(3)惩罚与鼓励

心理学家史金纳(B.F.Skinner)说过,我们都是外在环境刺激下的产物,只要完全弄清楚这个环境,你就可以确实无误地预测出这个人的行为。

事实上,想要从环境来预知人类的行为几乎是不可能的,倒是有一些相关的意识问题值得提出来讨论。例如,史金纳认为奖励和惩罚各代表正反两种力量,可以改变人的行为。也可以说,惩罚会把人的行为导向怪异、不可测、不合要求的方向,而奖励却可以把人的行为带到期望中的方向。

戴明为什么要谈这点呢?因为许多人都把管理看成是上司和下属的关系,经理就像老板,他说的话就是命令。在这样的权力下,惩罚的威胁时刻存在着,而员工也不会总想着要在工作上求取胜利或成功。史金纳说不断强调惩罚是愚蠢的管理策略,徒然使员工行为变得狂乱失序,却不能因此压抑住他们的“坏心眼”。

反过来说,鼓励不仅可以模塑人的行为,也可以增强人的自我形象。如果有人夸赞你在处理顾客申诉案件上做的极好,那么你以后就会更主动去发掘这类问题。但是,如果某个员工因为对待顾客态度不好,而受到指责,他顶多只学会了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却不懂如何改进。

身为经理,若不知奖励在管理上的妙用,那就太可惜了,同时,多数的公司如果不知好好善用内在的动机,也同样令人惋惜。善于管理的公司,懂得增加在员工的工作任务上的期望值,以激发员工的动机。例如,德州仪器和戴那公司要各部门和小组自行订定工作目标,员工只要记着公司的几个基本方向,就可以拥有足够的创意空间,走自己想走的路,把任务和成果视为自己所有。

(4)行动、意识、自决权力

戴明认为大多数的人都会认识到,光说不做是很糟糕的事情,但是从他们的表现来看,却不是这么一回事。

有个科技公司的老板把振兴公司的希望寄托在新产品上,但是从他的行事及电话记录来看,他花在新产品上的时间却只占全部时间的3%。哈佛的心理学家布鲁诺(Jerome Bruner)认为:“人很容易做到‘有感而发’,却难以做到‘知而后行’。”

看人做过这样一项试验,要某地区的居民在自家窗户上张贴一小张广告标语,随后再进一步要求他们在院子内竖立一块更大的广告牌。结果发现,那些一开始就同意在窗户上贴标语的人,多半会接受进一步的要求;可是原本就反对贴标语的人,95%都会拒绝在院子中竖招牌。由此可见,人一旦采取实际行动,他在心理上就会赞同这件事。管理也一样,实际“做事”可以让员工迅速、有效地学习,适应并忠于工作。当然,要做到这点,优秀的公司领导人还要懂得为员工创造工作的意义。

贝托汉(Bruno Bettelheim)说过:“如果有人想体会真实的存在,最要紧、最困难的一件事,就是去找出他生命的意义。”他特别强调,历史上的神话或传奇故事在塑造我们的生命意义上,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戴明研究杰出企业的过程中,也同样发现,很多人在解释自己公司的特质时,经常用到公司的故事、标语或传说。从波音公司到麦当劳食品公司,所有戴明造访过的公司都有很多的轶闻、传奇或神话。这些故事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可以传达这家公司共同的价值和文化。

杰出企业的重要特质就在于它的企业文化。文化氛围愈浓,公司就愈用不着政策手册、组织表或详细繁琐的公司规则。因为他们的员工都透彻了解了公司的价值理念,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表现不良的公司往往也有自己的一套文化,但是这套文化却对公司有害无益。因为他们只专注于公司的内部政策,而不关心顾客;只注重数字,而不在意产品本身和产品的产销人员。与杰出公司相比,他们显然不知道“人都要追寻意义”的道理。

杰出公司的文化特色往往非常强烈,初进公司的人若不能接受公司的文化,就只好退出。有位极为能干的营销主管告诉戴明说:“我非常喜欢宝洁公司,它可以说是商业界最好的公司了,但是我不认为自己可以在那样的公司里工作。”华尔街日报的麦尔森(Adam Myerson)也有同样的想法,他说:“我们之所以不想进某些绩优公司工作,主要也是因为那种企业文化所强调的意义不合我们的胃口。”

据戴明观察,杰出企业也善于利用另一项人类特质——掌控自身命运的需求。戴明说,对于能够提供员工工作意义与安全感的公司,我们多半愿意效忠,但是除了这点,我们自己也需要有做决定的权力。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只要赋予某人很少的自行决定权力,他就会坚守岗位,更卖力工作,表现得更好。杰出的企业也深知这项人性特点,尽量满足员工在这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