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吐蕃史稿
4351100000027

第27章 赤热巴巾时期的吐蕃(1)

一、赤热巴巾即位

赤德松赞的妃子没庐氏拉杰莽莫杰生有五子,关于五子的长幼次序和名称在史籍中有不同的记载。《贤者喜宴》、《汉藏史集》、《红史》、《新红史》等中所排次序是藏玛、达磨乌东赞、热巴巾、拉杰、伦珠,而《娘氏教法源流》、《布顿佛教史》等言分别是热巴巾、藏玛、达磨、拉杰伦珠、赤钦德乌,将拉杰和伦珠视为一人,又多出了一位赤钦德乌。《西藏王臣记》中的排列又与此不同,分别是藏玛、拉杰、伦珠、达磨、热巴巾。汉文史籍如《新唐书·吐蕃传》中把达磨视为热巴巾的弟弟。敦煌出土的《赞普世系表》言:“赤德松赞与没庐妃拉杰莽莫杰所生之子赤祖德赞和乌东赞。”《新唐书》和《赞普世系表》中的说法是较为可信的,即热巴巾年长于达磨,但藏玛的排序并不清楚。

赤祖德赞又称热巴巾(意“有辫子的人”),据说他不喜欢披发而留起辫子,故有此称。汉文史书中称其为可黎可足,敦煌汉文文书中又称为“乞里提足赞”,即“赤祖德赞”的不同译法。赤德松赞去世后,赞普的宝座由赤祖德赞继承。赤祖德赞生于公元《贤者喜宴》(藏文,上册)社第417页。《贤者喜宴》言热巴巾十二岁登上王位。

806年,公元815年即位,又是位少年赞普,但他的果断与治国策略比起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要逊色得多。实际上当年幼的赞普端坐于宝座时,拥护他和扶持他的仍是一批他的父亲所信赖的大臣们,他们中的钵阐布仍高高在上,居群臣之首。虽然新的赞普上了台,但吐蕃王国的决策人物并未有所更动,而且此时的赞普很难左右他们,因而赤德松赞时所定的国策和主要方针得以延续下来。藏文史籍将热巴巾列为三大法王之一,又说他是金刚手的化身,佛教史家极度地赞美了热巴巾对佛教做出的贡献,这无疑过分夸大了一位少年赞普的政治才干。

从他后来的表现看,他是位平庸的君主,缺乏敏锐的头脑和思考,他的健康状况也很不理想。此时吐蕃君臣身上拥有的创造精神在逐渐地暗淡下去,他们已经对维护现状甚感吃力。

二、吐蕃与唐朝关系和好

公元817年(唐元和十二年),阴历4月,吐蕃派论乞髯使唐告哀,唐廷废朝三日以示致哀,唐朝又派出乌重巳等使蕃吊祭。

乌重巳向吐蕃宰相请求放还被吐蕃俘虏的扶余准和李参二位唐朝官员,扶余准和李参被吐蕃俘虏已达三十年,时在吐蕃放牧畜群,因吐蕃与唐朝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吐蕃同意放还这两位官员。

公元818年(唐元和十三年),阴历9月,吐蕃使者论短立藏使唐,同样表示吐蕃与唐和好的愿望,但论短立藏尚未返回吐蕃,吐蕃与唐朝间又爆发冲突。阴历10月吐蕃首先攻宥州(今内蒙鄂托克旗东北),与唐灵武节度使杜叔良战于定远城(宁夏平罗县东南),吐蕃军队战死二千多人,一位节度副使被唐军俘虏。

接着唐军主动出击,唐平凉镇遏使郝此击败吐蕃两万军队,并收复吐蕃占领的原州城(宁夏固原县),唐朝灵武的军队也攻破吐蕃占据的长乐州(定远城之西),烧毁屋宇器械。唐西川节度使王播攻下吐蕃的峨和(四川茂汶县北)、妻鸡等城,吐蕃军队连续受挫。这次战端看来是吐蕃和唐朝的边将挑起的,吐蕃王廷刚一派出使者,不可能又调兵遣将。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唐朝放还曾一度扣留的吐蕃使者论短立藏等。阴历8月吐蕃节度论三摩、宰相尚塔藏、中书令尚绮心儿(《大相世系》作。此人即为吐蕃之大相,中书令定是大贡论的对译)等率十五万大军,加党项部的军队,将盐州城(唐蕃双方曾数次争夺盐州城,盐州城的防御工事,唐朝也是数次重建)重重包围得水泄不通,吐蕃军造飞梯、鹅车、木驴等四面齐攻。在吐蕃军队的猛烈攻击下,盐州城几次都到快要陷落的境地,但盐州刺史李文悦率军顽强抵抗,当城墙遭到破坏时,马上拆屋重新构筑防御工事,昼夜坚守,所以吐蕃大军始终攻不下盐州城。到后来朔方将史敬奉率领二千五百人出现在吐蕃后方,围困盐州城的蕃军才退去,这次盐州战役前后相持二十七日。

公元820年(元和十五年),正月唐穆宗即位,派秘书少监田洎往告吐蕃,吐蕃也派出使者,吊祭去世的唐朝皇帝,祝贺新帝登位。唐穆宗大赦天下,命发配各处的吐蕃俘虏,放还本国。可知吐蕃与唐朝间一方面交兵,一方面并未停止外交往来,双方都有两手准备。唐朝使者田洎到吐蕃后,吐蕃提出要与唐会盟于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县西北泾河南岸)下,田洎胆小,怕若不答应吐蕃的要求,恐怕自己难以返回中原,所以仅唯唯诺诺,实际上他无权决定。阴历2月吐蕃军队入灵州境,阴历3月入盐州地界,阴历10月吐蕃大军在党项部的协助下,入泾州境,连营五十里,吐蕃的目的是为了直奔长武城下,扬言是因田洎答应会盟,故进入唐境。唐朝得到吐蕃入侵的警报,立即派兵援救泾州,但吐蕃大军并未同唐接战,向后撤退,入盐州境,扎营于乌池(陕西定边县境)、白池(陕西定边县境)附近,后千余人围攻二池,继退去。

长庆会盟以前,唐蕃双方曾多次会盟,然而却未换来长期的和平,只是暂时缓和了紧张局面,会盟仅仅成为一种休战的手段。唐蕃双方都拥有十分强大的军事力量,边将贪功,互相杀掠成风,彼此间始终无论怎样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甥舅所议之盟未立,怨隙萌生,盖因彼此旧日纷扰,疑虑遂使结大和盟事,一再延迟,倏间,即届产生雠仇,行将兵戎相见,顿成敌国矣。”

由于前怨而互不信任,但吐蕃自赤德松赞起,逐渐放慢了对外军事进攻的节奏,赤热巴巾时期更是如此,吐蕃对和平更抱有信心。

因为吐蕃王国已走向衰老,尤其是统治阶级内部开始腐烂,矛盾重重,赤热巴巾和他的大臣们力图维护王朝的运转,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战争。历代对外不断的频频进攻,也浪费了大量的物力、人力,战争使赞普的宝库中堆满金银珍奇,可是下层平民百姓做出的牺牲和负担,愈来愈大,愈来愈重,厌战的情绪日益弥漫吐蕃大地。吐蕃是用强制的军事手段实现了对陇右、河西、西域等地的占领和统治,然而被吐蕃征服的民族,免不了一直思念他们的君主和故国,他们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仇恨的种子。对吐蕃而言如何更有效地统治和保住这些已经占有的地区,消除民族矛盾,成为最伤脑筋和迫在眉睫的事情。再加上吐蕃僧侣阶层当政,他们奉行佛教的慈爱精神,反对战争,而热巴巾对僧侣阶层的施政方针是言听计从。这一切使得吐蕃改变了对外政策,拿起了和平外交的策略。此时的唐朝也从强盛走向衰亡,宦官把持朝纲,藩镇割据,政权日趋腐朽,亦无力对外用兵。双方不断衰亡的历史背景,使相互间容易达成一项持久的和平协约。

三、长庆会盟

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阴历4月,吐蕃遣尚绮力陀思使唐,带去吐蕃国信,表达了吐蕃一直希望同唐进行一次会盟的愿望。通过多次商谈,双方在会盟方面达成了共识,开始进入会盟的具体实施阶段。继吐蕃又派出更高级别的官员论讷罗,他的官衔汉文史书记为礼部尚书。这位吐蕃的高官,是带着赞普及钵阐布、尚绮心儿等所定的盟书前往长安参加会盟的。唐穆宗也非常重视这次会盟,阴历10月10日在长安西郊唐朝官员同吐蕃使臣举行隆重的会盟仪式,唐朝参加的官员有宰相崔植、王播、杜元颖、尚书右仆射韩皋、御史中丞牛僧孺、吏部尚书李绛、兵部尚书萧免、户部尚书杨于陵、礼部尚书韦绶、太常卿赵宗儒、司农卿裴武、京兆尹柳公绰、右金吾将军郭从等,及几位会盟使,举凡唐朝要官俱参与会盟。长安西郊会盟的盟辞中主要表达双方友好相处的愿望,内云:中夏见管,维唐是君;西裔一方,大蕃为主。自今而后,屏去兵革,宿忿旧恶,廓焉消除,追崇舅甥,曩昔结援,边堠撤警,戍烽韬烟,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亭障瓯脱,绝其交侵。襟带要害,谨守如故,彼无此诈,此无彼虞。……后面加上了吐蕃一方的盟文要节云:蕃、汉两邦,各守见管本界,彼此不得征,不得讨,不得相为寇仇,不得侵谋境上。若有所疑,或要捉生问事,便给衣粮放还。

唐朝参与会盟的十七位官员皆列名于后,盟文中未明确规定双方的边界,但吐蕃一方的盟辞中显然主张维持现状。唐蕃双方已经向和平迈出很大的一步。

公元822年(长庆二年),唐朝以大理卿兼御史大夫刘元鼎充西蕃会盟使,以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刘师老为副,同吐蕃使者论讷罗一起入蕃。阴历4月24日吐蕃热情款待唐朝使者,年轻的赞普赤热巴巾在他戒备森严而又金碧辉煌的牙帐中接见了刘元鼎一行。阴历5月6日吐蕃拉萨建广十步、高二尺的会盟坛,吐蕃官员同唐朝会盟使举行盛大的会盟。吐蕃参加会盟的主要官员有同平章事沙门钵阐布云丹、天下兵马都元帅同平章事尚绮心儿、宰相同平章事论结绮多斯、宰相同平章事论结赞叵热、宰相同平章事尚绮立赞窟宁悉当、宰相同平章事尚绮立热贪通、宰相同平章事论颊藏如弓悉恭、曩论琛尚颊热窟宁赞、纰论伽罗笃波属庐论赞热土公、悉南纰波琛尚旦热悉诺币、岸奔盍苏户属劫罗末论矩立藏名摩、给事中勃阑伽论悉诺热合乾、资悉波折逋额论悉诺合乾窟、纰论没庐尚劫楼勃藏他谱赞、刑部尚书明论结研历赞,吐蕃参与会盟的重要官员有十七人,除上列十五人,还有两位,因碑文字迹不清,很难辨认姓名。唐朝方面在会盟碑上署名的官员有十八名,除上述西安会盟时参加的官员和四位入蕃会盟使外,增加正仪大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逢吉,名列唐朝诸臣之首。让双方的高级官员亲自参加盟誓,而且署名,使为了表明双方对会盟的诚信,使盟辞更具有约束力。会盟后,吐蕃元帅尚绮心儿专程到大夏川,召集吐蕃的将领百余人,向他们传达了唐蕃会盟的内容,要他们认真遵守。

公元823年(唐长庆三年),阴历2月14日在拉萨立会盟石碑,上刻会盟的盟文,唐朝的官员也参加了立碑仪式,同样的会盟碑也立于西安。拉萨所立的石碑即著名的唐蕃会盟碑,这块碑经历千年来的风吹雨打,至今仍矗立在大昭寺前,举世闻名,堪称亚洲第一碑。石碑的正面刻有藏汉两种文字的盟文,内容与上述西安会盟时盟文大致相同,主要内容有:

(1)甥舅双方结立大和盟约,目的是为了百姓的安乐,成就长期的和好,社稷如一,平安相处。

(2)东为大唐,西为大蕃,按各管辖之州镇为界,彼此不举兵革,解除战争,对俘虏应供给衣食放还。

(3)互相往来方面,规定以昔日的旧路为交通,在双方的缓冲地带将军谷进行马市贸易,绥戎栅以东的往来由唐朝供应,清水县以西由吐蕃供应。

(4)如果一方不遵守誓约,违背协议,则另一方有权采取同样的行为。

各处的边界没有明确划分,但唐朝默认了吐蕃对陇右、河西等地的占领,这也是吐蕃极力想达到的目的。

会盟碑的右面是吐蕃一方参与这次会盟的官员名次,藏汉文对照,共十七人;左面为唐朝参与会盟的官员名次,汉藏文对照,共十八人。碑的背面全部是藏文,叙述唐蕃间的友好关系,及这次会盟的经过和时间,吐蕃的热巴巾赞普也仿效唐朝取了“彝泰”年号,意“长久安泰”,这是吐蕃历代赞普中所仅有的一个年号。

长庆会盟是唐蕃会盟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它在唐蕃关系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成为汉藏两族人民友好的象征。虽然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是试图借此缓和国内外矛盾,并且会盟也未完全消除双方间的矛盾,如公元822年阴历6月份吐蕃攻灵武、盐州等地。但自长庆会盟以后,双方再也未发生大的战争,尤其是吐蕃再也未组织对唐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这对饱受战争痛苦的边境人民,给了喘息的机会,减轻了负担,减少了无谓死亡。历史证明,唐蕃间的纷争,从此基本上宣告结束,因而会盟符合汉蕃两族人民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