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吐蕃史稿
4351100000040

第40章 吐蕃的文化(4)

《吐蕃历史文书》大致分三部分:

1.吐蕃大事记年。是以简明的编年体形式书写的吐蕃王朝历史。今发现的敦煌手抄本首尾不全,记录的时间始于松赞干布朝,终于赤松德赞朝,主要记载了芒松芒赞、赤都松芒布杰、赤德祖赞三朝的历史。从松赞干布去世的公元650年起(此前部分,无准确年代),逐年记载吐蕃大事。至猪年(公元747年)记事写卷残佚,计存九十八年史事记录,加前面叙述松赞干布朝的九年历史,共一百零七年。巴考等人又取伦敦S.8212(187)残卷补充,复补出公元743至747年间记事五年,下缺748年至754年间的七年记事,新补出从公元755年至764年间记事十年,实际编年记事新增十年,总记事年代为一一七年。从S.8212(187)大事记年残卷中复出的五年记事,与前一部卷子相比,体例虽然一致,但文字和内容上颇有出入,详略不同,说明记录吐蕃王朝史事的“大事记年”,绝非一种。从体例的严格性和每年记载赞普牙帐所在地看,吐蕃官方应有类似编年体的记录,而佚名史家根据官方记录形成了不同的传抄本。

《大事记年》文字简洁朴实,记述准确,如同实录,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吐蕃的军政制度,如吐蕃的大料集、户口清查、颁布成文法、征服吐谷浑的经过、每年两次的重大集会、贵族政变、属部叛乱、官员的任用、军事扩张、同唐朝等的交往等。对几位赞普的生卒年《大事记年》有明确的记载,从而解决了历来有争议的重大年代问题。《大事记年》虽然残缺,但弥足珍贵,对研究吐蕃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赞普传记。包括《止贡赞普传》、《达布聂塞传》、《南日伦赞传》、《松赞干布传》、《赤德祖赞传》、《赤松德赞传》、《论钦陵与唐将王孝杰论战记》等,这些传记中,记述有吐蕃统一高原的过程、吐蕃的扩张、内政建设、内部矛盾等重大历史内容,融历史、文学、传说为一炉。写作形式上既有散文体的记叙,又有诗歌形式的歌词。语言生动流畅,评价言简意赅,对人物的历史功绩予以高度概括。人物形象突出,是文史合璧的著作。

3.吐蕃大相序位、小邦邦伯家臣与赞普世系。这部分具有“表”的性质,也是十分珍贵的研究资料。

除外,吐蕃人还用藏文来记述其他民族的历史,今发现的有《于阗教法史》、《北方若干国君之王统叙述》等,前者记述了于阗地区的佛法传播史,后者的内容则很丰富,吐蕃人根据五位霍尔人的考察报告和有关传说写成。记载有生活于西域及北方蒙古高原上的突厥、回鹘、葛逻禄、巨人国、狗国、马国、奚、黠戛斯等民族的地理分布、概况等,所涉及的地域极为广阔,提到的民族和部落又十分繁多,可以说是吐蕃的《北方志》。由于军事扩张需要,吐蕃人极想了解北方的复杂局面,因而有此类书籍的编写。这部著作已引起各国相关学者的重视,成为研究中亚等地历史地理、民族分布等方面的参考资料。

五、文学

属于吐蕃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保存在敦煌文献里,包括卜辞、格言、谚语和民间故事等等。

卜辞中的诗歌,有些卜辞卷子的正文部分是用诗歌体写成的,如果去掉第二部分的解说,则第一部分完全可以说是吐蕃人的诗作。如:

啊!一星呢是昴宿,

七星呢四周集,

美丽呢超群星,

昴宿呢同升起。

又如:

玉湖呢那地方,

玉树呢柳枝上,

翠鸟呢嬉且唱,

鸣声呢九回啭,

闻此呢心舒畅。

这些诗歌以蓝天白云、日月星辰、山川大地、花草鸟兽为对象,描写纯朴自然,充满高原泥土的芳香,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高原景色:广阔的草原,欢腾的动物,静穆的雪山,同时也反映了吐蕃人豪迈达观的个性。诗歌格律,也有整齐的结构形式,艺术手法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格言诗和谚语,敦煌文献中的格言残卷,大致可划分为二十余首,主要是劝人孝敬父母,弃恶从善,里面已经渗透着佛教的伦理道德观、因果报应思想等,可能也受到汉文佛经讲唱文学的影响。其中有一段叙说了母亲如何艰难地养育子女,但儿子长大后不孝敬母亲,写得具体生动。如表现母爱方面作者写到:

潮冷床褥母亲卧,

干暖之处娇儿眠。

母心常注儿身上,

一瞬难舍实可怜。

另有一部藏文卷子称《松巴谚语》,共有三四十则谚语。谚语是藏族民间文学中的一颗明珠,人们喜欢讲话时引用谚语,语言诙谐生动,表达精炼,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吐蕃的文人已把谚语汇集成册,看来他们对谚语十分喜好,也说明谚语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是广为使用的。《松巴谚语》中既有治国治家方面的内容,也有为人处世方面的教诲,如:“君主即使渊博,也要取法于人;良马虽然善走,也要策之以鞭。”“善言相睦,是家庭的根本;恶语相伤,是魔鬼入门。”“小雀儿喜欢黎明,猫头鹰盼望黑夜。”

民间故事,现在流传的有关吐蕃时代的民间故事很多,如噶尔·东赞使唐求婚的故事、文成公主的故事等。吐蕃时代就已用文字记述民间故事,如《美好时代的结束,马和牦牛的悲剧》、《父亲殿干涅巴的葬礼和金波聂吉新娘的故事》、《没落的时代,机王国和它的宗教》等。这些故事的情节较为曲折生动,内容清新健康,大都反映了善良一定能战胜邪恶的主题,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六、医学

吐蕃时代,医学极受王室的重视,从周边请来诸多高明的医师,传授各种医学知识,并促成了藏医学的形成,建立起了藏医学的理论体系。特别是赤松德赞时期,吐蕃医学进入了繁荣时期。

《汉藏史集》中说吐蕃的医学流派有十三类,分别为天竺、迦湿弥罗、泥婆罗、葛逻禄、唐朝、冲木(《贤者喜宴》称大食为冲木)、象雄、突厥、粟特、门域、党项、朵波和吐蕃本身的医学。而对吐蕃影响最大的是中医和天竺医学。《贤者喜宴》载文成公主入蕃时带去了《医学大全》,后由唐朝僧人玛哈德瓦、达玛果喀等译成了藏文。之后由天竺来的医生班杂朵达、大食冲木来的医生嘎洛那、唐朝来的医生韩维康共同编著了一部综合性的医书《无畏的武器》,共有七卷。嘎洛那还被尊为御医,赞普命人向他学习医学知识。也有学者认为“冲木”指的是东罗马即拜占庭帝国,“嘎洛那”代表着希腊医学,提出松赞干布时希腊医学传入吐蕃。

金城公主入蕃时也带去了医书,《贤者喜宴》载由和尚玛哈梯它和甲绸盖堪(意译为“汉儿舞者”)翻译,名为《月王药诊》,是现存的最早的藏文医书。德格版《月王药诊》的后记中说赤松德赞时期,由摩诃衍那和贝若杂纳共同翻译,第斯的《藏医史》也有类似的说法,当代的一些学者认为该书前后共翻译了三次。总之,对《月王药诊》的翻译时间和翻译者有不同的说法。《月王药诊》共一百一十三品,讲述了人体生理构造、病因、疾病诊断方法、治疗方法、药物的性能等。

从全书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看,里面既包含有传统藏医的特点,也有中医和天竺医学的成分,显然不是纯粹的翻译作品,而是一部编著。赤德祖赞(《贤者喜宴》没有明确写出赞普的名称,只说“其时”,从上下文推测似指赤德祖赞)又从冲木请来名比吉·赞巴释拉哈的名医,赞普十分尊敬这位医生,因他是“王之主”,所以被尊称为“拉杰”。赤德祖赞颁发了尊敬医生的法令,内容主要有:所有人都要尊敬医生,让他们坐上座,要献上最好的美食,往来迎送要提供马匹,用黄金酬谢,对医生的治疗要感恩等。对医生即使是邻居来请,也要做迎送,提供脚钱;即便(医生)是亲戚,(请时)也要献礼帛(疑是之误);即便(医生)是仆从,(请时)也要献财、尊重;即便在非治疗时间遇上(医生),也要做祝愿,表示尊敬;即便(医生)是敌人,也要以尊敬心来信任;即使医生贪图财物、食物,也不应诽谤;请医生治病时要献礼,病愈时要酬谢,协助运送医生的物品(原文为“小袋”)。共有十五条。

同时,赞普还规定了医生的行为规范七条:

医生因如同上师和父亲,应生慈爱心;患者如同子和弟子一般,医生不应向外披露他们的过失;因会失去智者的耻辱心,医生在病人家中不应做坏事;因会损害上流行为,医生不应挑剔饮食;因对医术有坏处,医生不要喜欢喝酒;因治疗疾病有各种不同的方法而且还有危险,医生不应懒惰,不要不懂装懂;因未掌握医术的要点,医生不应对病人做羞辱和不合理的事。

《汉藏史集》认为比吉·赞巴释拉哈是赤松德赞时期来吐蕃的,则有关十五条法规和医生的守则也相应地颁布于赤松德赞时期。《贤者喜宴》说比吉的弟子东谢玛波、唐德加尼、尚拉莫斯等成为杰出的医师,被赞普尊为御医。赤松德赞时期,名医荟萃,人才辈出。天竺的先达噶巴,迦湿弥罗的噶雅贝杂,唐朝的东松康瓦、和尚巴拉、和尚巴达,突厥的色多沃钦,大食的哈拉室尼达等九位医师,被誉称为九圣医。其中东松康瓦居九圣医之首,被赐以封地。

当时受人称赞的医生有四十五人,精通医术的医生有九十二人。

在吐蕃本土的医生中,最为著名而一直受到后世称颂的是玉妥永丹贡布,他是矗立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另一座珠峰。玉妥出生在一个藏医世家,堆隆吉那人,父名玉妥·琼波多杰,母亲嘉巴曲珍,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医药方面的熏陶,而且聪明好学。二十岁左右时已经在医学上有了较深的造诣,但他从不满足于自己的学识,不断地拜名医为师,虚心学习。

并出外求学,凭着坚韧的意志和求知的信念,曾三次赴天竺学习次大陆的医术,还到过内地五台山和青藏高原的许多地方,从而大大地丰富了他的医学知识。后来担任赤松德赞的御医,并给人看病,研究医学,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藏医人才。公元833年左右玉妥去世,享年一百二十五岁,后人尊称他为“医圣”和“药王”、“藏医的祖师”。

玉妥花费二十年时间,主编了藏医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作品———《四部医典》,全书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根本医典,是有关人体的生理、病理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总论;第二部分论说医典,讲述人体生理解剖、病因、病理、发病途径、治疗原则和外用医疗器械等;第《四部医典》吸收了天竺、唐朝等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继承吐蕃自身的医学传统,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医学体系。其中对人体的内脏、人体的解剖、生理卫生等方面的记载与论述同现代医学基本一致,记载有一千多种药物。《四部医典》较全面论述了藏医学理论和临床治疗熏奠定了藏医学的理论基础,《四部医典》的问世标志着藏医学体系的确立。玉妥一生著述颇丰,尚著有《实践明灯》、《原药十八种》、《脉诊及其启示》、《解剖学明镜》等三十多种医学著作。

玉妥还提出一系列职业道德原则,主要有医生要坚持人道主义精神,忠于职守,以救死扶伤、增进人类的健康为天职;医生不应贪图钱财,对穷人应有慈悲心,平等待人;不要把病人的尿、粪便、血、痰当作脏物;在技术上要精益求精,谦虚好学。

敦煌藏文文书中也发现有藏医学残卷,主要有《火灸疗法》(P.T.V.127、P.T.1044)、《医疗术》(P.T.1057)、《藏文针灸图》等,记述有内科、五官科、骨伤科、妇产科、泌尿科、儿科等疾病及治疗方法。这些医学残卷的内容显示,其中既有中医治疗方法,又具有鲜明的吐蕃医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