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点滴集——发展·项目·改革·文论
4352100000055

第55章 定西市项目稽察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二00七年五月)

2003年以来,定西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的战略部署,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业强市战略,依托优势,构筑特色,整体推进,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2006年,全市共实施国债、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等各类项目752个,总投资27.57亿元,其中国债、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12.62亿元。同时,全市充分发挥国家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共实施50万元以上项目1673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33.56亿元,比2000年前50年的总投资多62.1亿元。年度投资规模从2003年的24.8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2.83亿元,增长了72.08%,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达到6个百分点。先后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社会发展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但是,国债项目建设初期,由于认识不到位、经验不足,加之地方财政困难,项目建设和管理中出现许多问题,特别是2001年定西市国债项目被审计署南京特派办专项审计时发现个别项目存在前期工作不充分、深度不够、质量不高,滞留、挪用国债资金,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擅自超规模、超概算以及项目稽察工作滞后等问题。审计结束后,全市上下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摆问题、找差距、抓整改。这次审计,也成为定西市项目建设和稽察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机,全市上下提高了对项目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国债项目稽察管理,加大了项目整改力度,形成了齐抓共管项目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提高认识是做好项目稽察工作的前提

1.重视项目建设。定西市是一个干旱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靠项目带动。针对全市投资总量不足、重大项目较少的问题,2003年以来,全市上下开展了项目建设与定西发展的大讨论,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抓机遇、抓经济、抓发展的核心就是抓项目,市委、市政府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项目稽察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改进工作方式,领导力量实行“两个一半”,即一半以抓项目为主,一半以抓日常工作为主;领导个人和工作安排也实行“两个一半”,即一半以抓项目为主,一半以抓分管工作为主。形成了人人想项目、谋项目、抓项目的良好氛围。

2.重视项目稽察。针对过去项目建设管理薄弱的问题,全市加大项目监管力度,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把每项工程都建成优良工程”的目标,要求围绕工程质量、资金管理、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狠抓项目稽察工作。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项目稽察工作是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必要手段,也是政府投资管理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全市对项目稽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3.重视宣传教育。针对有些同志思想认识上不去、基础设施项目比例偏高、产业发展项目少、国家投资唱主角、招商引资和民间投资比例低的问题,加大项目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渠道宣传作用,在《定西报》、定西电视台开设了专题、专栏,经常性宣传全市项目建设成就,报道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事迹,介绍项目管理经验,以典型引路。在项目实施现场,用悬挂条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宣传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在以工代赈项目现场,全部建立了公示牌,对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和工程投资进行公示。近年来,还向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发放《建设项目管理政策法规汇编》3000多册,取得良好的效果。

4.重视项目培训。针对项目管理认识不到位,项目稽察忙于查问题、抓整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市县区以项目培训为切入点,提高全社会抓项目、干项目的能力。在积极组织参加省上各类项目培训班的同时,市上把各类项目培训牢牢抓在手上,邀请省上长期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领导和项目咨询专家以及基层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同志主讲、印发《国债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指南》,对各县区、各部门领导以及项目工作人员分层次进行了项目知识的系统培训。市县区先后举办项目管理培训班42期,培训2400多人(次),特别是市发改委编印的《投资动态》、《发展与改革》简报,及时介绍国家、省上的投资方向、重点以及投资政策,指导工作实践。受到各级领导和部门的一致好评。

二、建立制度是做好项目稽察工作的基础

为了推进项目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建设一流工程质量,2003年初,市上制定了《关于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通过狠抓落实,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全力抓项目的良好局面。

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2003年以来,市上先后制定了《定西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定西市以工代赈项目管理办法》、《定西市国债项目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暂行办法》、《定西市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实施办法》、《重大建设项目违规问题举报办法》、《建设项目稽察工作程序》等17项管理制度。各县区也围绕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管理。

2.建立项目稽察检查通报制度。市委、市政府督察室和市发改委负责全市项目的稽察检查工作,通过定期召开项目通报会,向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各相关县区政府和项目单位通报阶段性稽察检查情况,研究分析稽察工作经验。安排部署稽察检查工作,有效推动了工作开展。

3.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在项目审批环节,充分发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建立了项目备案、核准和联合审批制度,推行“一站式”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在稽察管理环节.市发改委与市监察、审计、财政及行业主管部门紧密配合,密切协作,凝聚合力,形成了项目稽察管理的合办。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稽察在投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市发改委将固定资产投资科和重大项目稽察办公室整合办公,把市重点项目办公室和投资科归属一个主任分管,同时,稽察办也参与业务科室组织的项目专项检查或验收。在项目服务环节,市发改委制定了机关工作制度,规范日常公务行为,实施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靠实责任是做好项目稽察工作的关键

1.加强组织领导。为了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市上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规划咨询、稽察检查、文秘信息3个工作组。2004年,市政府批准成立了重大项目稽察办公室,配备了专职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7县区也相继成立了项目办或稽察办,保证了项目稽察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立领导责任制。4年来,市上共确定450个重点项目,各县区也确定620个重点项目实行领导责任制.逐个靠实到四大班子领导和各责任部门负责人的身上,定目标、定进度、定措施,年终考核,兑现奖罚。建立了每个项目有领导抓、有主管部门管、有实施单位搞、有项目法人干的全方位责任机制。

3.创新机制抓落实。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大项目组建专门班子,小项目确定专人.对于1000万元以上项目由市上领导负责,1000万元以下项目由县区领导和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全力以赴抓管理。建立并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储备机制、投资融资机制、考核机制,创新项目工作措施,在项目建设管理中实行抓责任、抓落实、抓管理、抓前期、抓融资、抓服务。陇西县和安定区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五个一”(即每个项目有一名县级领导挂靠、有一名部门领导负责、有一套专门班子落实、有一个具体实施方案、有一个详细考核办法)的管理制度。渭源县对重大项目建立质量执法全程介人制度,严格施工队伍的选择,加强工程监管。漳县建立县级、乡级、部门领导负责制,年终考核实行末位淘汰制。市发改委经过两年的努力,开发了“定西市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全市项目数据信息的计算机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今年市发改委开拓创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以单位项目管理人员进驻乡镇抓易地搬迁项目,乡镇管理人员到市发改委熟悉项目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市县互派人员抓项目活动,着力提高争项目、抓项目、管项目的能力.

四、稽察检查是做好项目稽察工作的重点

定西市把稽察检查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抓手,年初编制建设项目稽察计划,确定项目和稽察时间,开展稽察检查。4年来,共派出稽察检查组30多批,出动检查人员260多人次,稽察项目620多个,占项目总数的37.06%,涉及投资9.2亿元,占投资总数的33.37%,印发《项目稽察》通报20期。下发整改通知书76份,跟踪落实整改问题112条,纠正违规违纪资金1.36亿元。

1.重点项目督察。建立重点项目的督察通报制度,实行每月一汇总、一季一通报。市委、市政府领导每年亲自带队对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督察,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006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议,市上四大班子领导及市直有关部门、金融机构负责人,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发改局负责人共70多人先后对60多个重点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分析和总结了全市近年来项目建设情况,交流了项目建设工作经验。

2.行业专项检查。市上将每年的5月、10月定为“项目稽察月”,由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市财政、审计、监察、建设、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部门,对重点项目和国债项目进行稽察检查。先后对城市污水处理、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安全饮水和通乡油路等建设项目,从前期审批、初步设计、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

3.省市联合稽察。2006年配合国家稽察办对县际公路、中央投资农村基础设施等18个项目进行了稽察。配合省稽察办对农村“六小工程”、寄宿制学校、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县级医院等98个国债项目进行联合稽察,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意见书,印发稽察通报,督促整改。

4.关键环节稽察。市发改委、监察局联合对50个建设项目开展了招投标行为的专项稽察,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

五、考核奖罚是做好项目稽察工作的保证

1.建立项目建设评价体系。在完善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机制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建设评价体系,2005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工作的决定》和《项目建设综合评价实施意见》及21个评价细则,将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内建设资金到位率、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管理等列为评价指标。实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把项目建设作为衡量和评价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选拔重用项目管理优秀人才,将一批懂专业、有特长、会抓项目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党政班子和经济部门领导岗位。

2.建立项目建设激励机制。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市直部门项目资金争取奖励办法》,设立项目工作先进县区奖,一等奖奖励50万元,二等奖奖励30万元。三等奖奖励20万元,4年市政府累计对项目工作先进县区和市直部门兑现奖金450万元,各县区完善了项目建设奖罚制度,累计对项目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兑现奖金820万元,极大地激发了各级各部门抓项目的工作热情。

3.实行重点项目考核。市上制定了《定西市重点建设项目领导责任制考核办法》,将重点项目考核列入各级政府、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年终进行严格的考核和奖罚。重点项目的考核结果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对领导责任制落实、完成目标任务突出的责任领导给予表彰,对工作不落实、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

通过4年多的艰苦努力,定西市项目稽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促进了建设项目顺利实施。2003—2006年,全市实施国家安排投资的752个项目,已有601个建成投入使用,竣工率达到80%.整体资金到位率提高到95%。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工程能够按计划实施,为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资金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加大项目的整改及自查力度,对1998年以来的所有国债等预算内投资项目以查问题、抓整改、促进度为重点,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特别是对历次稽察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坚持“三不放过”(即:问题不整改不放过,认识不提高不放过,制度不健全不放过)原则,建设资金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三是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由于稽察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整改措施的有效落实,项目管理“四制”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全市项目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4年和2006年,定西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两次得到省政府表彰,2006年被省政府评为退耕还林工作先进单位.

(原载《发展与改革》,2007年第8期)

改革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