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研究
4352400000007

第7章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建设研究(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能够领导改革和建设取得胜利。任何怀疑、削弱、否定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的观点与做法,都是根本错误和十分有害的。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党组织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富强前赴后继、奋发图强。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以形成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历史把重大责任赋予我们党,人民对我们党寄予厚望。党领导人民在20世纪写下了光辉篇章,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也一定能在21世纪写下新的光辉篇章。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道参与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和管理,参与大政方针的制定以及参与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充分发挥和加强民主党派参政和监督的作用,对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维护我国安定团结、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多党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政党中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和确立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体现了各民主党派的根本利益,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把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紧密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成为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其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共同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职责和神圣事业。

再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通过法律程序把自己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各民主党派享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中国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内部事务,帮助他们改善工作条件,支持他们开展各项活动,维护本组织及成员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

三、我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中华文明古国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当然,也产生过独领风骚的政治文明,在封建时代大一统的皇权专制主义统治下,在科举取士的官僚制度方面等所创举,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这种政治体系在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外部列强的侵袭下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到19世纪中叶以后,这种政治文明的失落使中国陷入腐败、贫穷以及散乱和无序状态。因此,重建新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志士仁人奋斗的目标。当然,西方迅速勃兴的政党制度成为首选。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考察欧美政治体制以后,也纷纷建立政党以求实现共和,采取资产阶级政党制度。他始而提出美国式的总统制,继而又提出英国式的议会制。在革命党人的组织发动下,展开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初年,全国有近三百个政党,但风起云涌的政党活动在袁世凯的帝制思想下受到了重压,他的专制的棍棒把美好的政党民主打压殆尽。北洋军阀时期的封建割据、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将不国,何谈民主政治。随着国民党的改组和共产党的创立,在1923年北伐战争时期,在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感召下,国共两党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如果说这是政党政治的雏形,那也仅仅是一种尝试,何况当时的国共两党并不掌握国家政权,仅仅是为了革命和夺取政权而进行的政党的联合,和共同执政治理国家相距甚远。即使这样,国民党在力量壮大、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又翻脸不认人,操起屠刀,欲把共产党斩尽杀绝而后快。国民党连异党的存在都不允许,何谈通过政党政治来治理国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人民逼到了亡国绝种的险境,这时救亡图存成为中国人民的第一要务。尽管国民党剿共之心不死,但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计前嫌,妥善处置“西安事变”,致力于国共合作,团结抗日。但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并没有在政党制度的框架下致力于国家事务,国民党仍是独裁总揽国务。整个政府官员都为国民党员,连参政会这样咨询机构所提出的意见他们也置若罔闻。抗战胜利以后,中国的政治体系如何建立,这是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事。当时纷纷建立的民主党派,也抱着极大热忱为建立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了联合政府的主张,经过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协商。先成立临时联合政府,经过多党合作的联合政府,团结各种力量致力于战后重建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共产党抱着极大的诚意到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几经周折签订了《双十协定》。但筹建联合政府的草案墨迹未干,国民党就发动内战,在美国的支持下向共产党和解放区进攻,对各民主党派的要和平、要民主的运动进行镇压。这样,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成立联合政府的良好愿望在国民党的炮火和铁蹄之下碾得粉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解放战争,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1948年,中国共产党就建立新中国事宜邀请各民主党派、社会贤达、爱国人士进行政治协商,1949年9月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至此,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初步建立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有着历史的必然性,是政党制度在中国特有的形式。随后几十年的发展,这个制度也是日趋完善,我们对它的认识也逐渐明晰。可以说,这是政治文明在中国历史上的飞跃,并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在中国政党制度建立的历程中,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曾企图照搬照抄西方政党制度,虽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没有建成。一方面中国社会封建专制主义影响较深,政治文化背景与西方迥异,东方儒家文化以及农耕社会的家庭组织延伸出的政治结构,不能很快适应基督教文明基础上产生的政治制度的模式。另一方面,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软弱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发达,也不存在赖以建立这样政党制度的经济基础。当然,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标榜民主的西方帝国主义,不愿意看到一个民主独立强大的中国,只想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原料产地、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以及商品倾销地,从中国源源不断地榨取高额利润。但是,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和这种政治制度的尝试,为破碎的旧中国封建政治体系找到一条出路,并且使中国的有生力量在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产生了政党,国民党的成立也是应运而生的,共产党的诞生,也正是在当时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国际背景下,顺应中国革命而产生的。由此产生的各个政党以及政党活动,虽然没有形成西方规范的政党制度,但政党间的联合和斗争以至武装冲突,使政党成熟起来,政党的功能发挥出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仅壮大了力量,造就了一大批干部队(五,而且代表和反映了全中国人民的利益,通过宣传和教育,使党的纲领和方针政策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党政治中属政治文明的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吸收和实践。第二,中国政党制度也在历史的发展中创造出适合自己国情的形式。抗战胜利以后,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的良好愿望如果实现的话,中国政党制度的模式将沿着另一个轨道发展。但历史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挑起内战后自取灭亡,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胜利。共产党强大的政治力量、它的纲领、政策以及成熟的领袖队伍和干部队伍,在中国社会中没有任何政治力量与之比拟。因此,在政党制度中处于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当时苏联政党制度的模式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国家的一党制,而这个制度正是如日中天之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呈示其独特的优势。但中国共产党根据自己的国情,没有走他们的道路,选择了与民主党派合作。中国民主党派从来不是一个阶级的政党,而是一种政治联盟,它们人数较少,力量相对较弱,但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同国民党独裁政权的斗争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因此,在政党制度中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由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和爱国力量参加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第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没有割断反映近代政治文明的政党制度的联系,而吸取了其中有益的东西,并除去了其中存在的弊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与政治文明。作为政治制度核心的政治民主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而发展到更广泛的程度。共产党没有任何集团的私利,其“三个代表”的宗旨是立党之本,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各民主党派和其他社会政治力量的具体利益也只有融合到整体利益中才能够实现,因此,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民主,是这个制度的内在本质要求。发扬人民民主,是处置社会资源,特别是政治资源,充分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把民主作为我们这个制度达到政治文明的价值目标。我们继承了近代政治文明中的民主成果,也除去了追求集团私利的少数人的民主。由于不追求特殊的集团私利,执政的共产党有宽阔的胸怀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不掩盖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需要通过各种监督来净化自己的组织,防止腐败。在这个政党制度内,建立各种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让民主党派来监督共产党,让人民来监督执政党,保证这个制度运行有序有效,避免了实行一党制缺乏监督而导致腐败最后党亡政息的恶果。同时,这个政党制度内的各个党派都有共同的利益和目标。避免通过监督而出现政党间倾轧、争斗而达到轮流执政的目的。我国多党合作以团结为主题,各党派的通力合作,稳定的党派关系及政权结构,避免了多党制政权更迭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同时这种稳定的政治体系,使治国方略既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又有各阶段的具体措施,避免了多党制政权更迭而出现的政策多变。各党派之间通力合作,通过民主程序而达成共识,在共产党领导下可以调动一切必要的手段进行社会动员,集中力量办大事,避免了由于政治歧义相互牵制而迟疑不决,错失机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人类政治文明成果中吸取养料,又根据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本国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在多彩的世界政党制度中独树一帜.呈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政治文明的目标,作为其核心的政党制度,也将提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四、我国政党制度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