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曾国藩家书(青少年快读)
4353000000017

第17章 教子篇(2)

书至此,接赵克彰十五夜自桐城发来之信,温叔及李迪庵方伯,尚无确信,想已殉难矣,悲悼曷极!来信寄叔祖父封内中有往六安州之信,尚有一线生机。余官至二品,诰命三代,封妻荫子,受恩深重,久已置死生于度外,且常恐无以对同事诸君于地下。温叔受恩尚浅,早岁不获一第,近年在军,亦不甚得志,设有不测,赉憾有穷期耶?军情变幻不测,春夏间方冀此贼指日可平,不图七月有庐州之变,八九月有江浦、六合之变,兹又有三河之大变,全局破坏,所咸丰四年冬间相似,情怀难堪。但愿尔专心读书,将我所好看之书领略得几分,我所讲求之事钻研得几分,则余在军中,心常常自慰。尔每日之事,亦可写日记,以便查核。

十月二十九日于建昌营次

读经宜常阅校勘记

字谕纪泽:

初一日接尔十二日一禀,得知四宅平安,尔将有长沙之行,想此时又归也。少庚早世,贺家气象日以凋耗,尔当常常寄信与尔岳母,以慰其意。每年至长沙走一二次,以解其忧。耦耕先生学问文章,卓绝辈流,居官亦恺恻慈祥,而家运若此,是不可解!尔挽联尚稳妥。

《诗经》字不同者,余忘之。见经文板本不合者,阮氏校勘记最详(阮刻《十三经注疏》,今年六月在岳州寄回一部,每卷之末皆附校勘记,《皇清经解》中亦刻有校勘记,可取阅也)。凡引经不合者,段氏撰异最详(段茂堂有《诗经撰异》、《书经撰异》等著,俱刻于《皇清经解》中)。尔翻而校对之,则疑者明矣。

十二月初三日

宜先看胡刻《文选》

字谕纪泽:

日来接尔两禀,知尔《左传》注疏将次看完。《三礼》注疏,非将江慎修《礼书纲目》认得大段,则注疏亦殊难领会,尔可暂缓,即《公》、《谷》亦可缓看。尔明春将胡刻《文选》细看一遍,一则含英咀华,可医尔笔下枯涩之弊;一则吾熟读此书,可常常教尔也。沅叔及寅皆先生望尔作四书文,极为勤恳。余念尔庚申、辛酉下两科场,文章亦不可太丑,惹人笑话。尔自明年正月起,每月作四书文三篇,俱由家信内封寄营中。此外或作得诗赋论策,亦即寄呈,写字之中锋者,用笔尖着纸,古人谓之蹲锋,如狮蹲虎蹲犬蹲之象。偏锋者,用笔毫之腹着纸,不倒于左,则倒于右,当将倒末倒之际,一提笔则为蹲锋,是用偏锋者,亦有中锋时也。此谕。

涤生字十二月二十三日

对长辈应尽爱敬之心

字谕纪泽:

闻尔至长沙已逾月余,而无禀来营,何也?少庚讣信百余件,闻皆尔亲笔写之。何不发刻?或请人帮写?非谓尔宜自惜精力,盖以少庚年未三十,情有等差,礼有隆杀,则精力亦不宜过竭耳。近想已归家度岁。今年家中因温甫叔之变,气象较之往年迥不相同。余因去年在家,争辨细事,与乡里鄙人无异,至今深抱悔憾。故虽在外,亦恻然寡欢。尔当体我此意,于叔祖各叔父母前尽些爱敬之心。常存休戚一体之念,无怀彼此歧视之见,则老辈内外必器爱尔,后辈兄弟姊妹以为榜样,日处日亲,愈久愈敬。若使宗族乡党皆日纪泽之量大于其父之量,则余欣然矣。

余前有信教尔学作赋,尔复禀并未提及。又有信言涵养二字,尔复禀亦未之及。嗣后我信中所论之事,尔宜一一禀复。余于本朝大儒,自顾亭林之外,最好高邮王氏之学。王安国以鼎甲官至尚书,谥文肃,正色立朝,生怀祖先生。念孙经学精卓。生王引之,复以鼎甲官尚书,谥文简。三代皆好学深思,有汉书氏、唐颜氏之风。余自憾学问无成,有愧王文肃公远甚,而望尔辈为怀祖先生,为伯申氏,则梦寐之际,未尝须臾忘也。怀祖先生所著《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家中无之。伯申氏所著《经义述闻》、《经传释词》、《皇清经解》内有之。尔可试取一阅。莫不知者,写信来问。本朝穷经者,皆精小学,大约不出段、王两家之范围耳。余不一一。

父涤生示十二月三十日

再,纪泽明春须至罗家、刘家、李家拜年,如今年正月之样。刘峙衡待我极好,余至今念之,拟寄银百两交其妻子,泽儿至峙家,顺便仍宜拜沅堂老师。李家迪公之事,余当在营厚赙之。

涤生再示

写字用笔之法

字谕纪泽:

三月初二日接尔二月二十日安禀,得知一切。

内有贺丹麓先生墓志,字势流美,天骨开张,览之忻慰。惟间架间有太松之处,尚当加功。大抵写字只有用笔、结体两端。学用笔,须多看古人墨迹;学结体,须用油纸摹古帖。此二者,皆决不可易之理。小儿写影本,肯用心者,不过数月,必与其摹本字相肖。吾自三十时,已解古人用笔之意,只为欠却间架工夫,便尔作字不成体段。生平欲将柳诚悬、赵子昂两家合为一炉,只为间架欠工夫,有志莫遂。尔以后当从间架用一番苦功,每日用油纸摹帖,或百字,或二百字,不过数月,间架与古人逼肖而不自觉。能合柳、赵为一,此吾之素愿也。不能,则随尔自择一家,但不可见异思迁耳。不特写字宜摹仿古人间架,即作文亦宜摹仿古人间架。《诗经》造句之法,无一句无所本。《左传》之文,多现成句调。扬子云为汉代文宗,而其《太玄》摹《易》,《法言》摹《论语》,《方言》摹《尔雅》,《十二箴》摹《虞箴》,《长杨赋》摹《难蜀父老》,《解嘲》摹《客难》,《甘泉赋》摹《大人赋》,《剧秦美新》摹《封禅文》,《谏不许单于朝书》摹《国策》、《信陵君谏伐韩》,几于无篇不摹。即韩、欧、曾、苏诸巨公之文,亦皆有所摹拟,以成体段。尔以后作文作诗赋,均宜心有摹仿,而后间架可立,其收效较速,其取径较便。前信教尔暂不必看“经义述闻”,今尔此信言业看三本,如看得有些滋味,即一直看下去。不为或作或辍,亦是好事。惟《周礼》、《仪礼》、《大戴礼》、《公》、《谷》、《尔雅》、《国语》、《太岁考》等卷,尔向来未读过正文者,则王氏《述闻》,亦暂可不观也。

尔思来营省觐,甚好,余亦思尔来一见。婚期既定五月二十六日,三四月间自不能来,或七月晋省乡试,八月底来营省觐亦可。身体虽弱,处多难之世,若能风霜磨炼、苦心劳神,亦自足坚筋骨而长识见,沅浦叔向最赢弱,近日从军,反得壮健,亦其证也。赠伍嵩生之君臣画像乃俗本,不可为典要,奏折稿当抄一目录付归。余详诸叔信中。

三月初三日

南北书法派别

字谕纪泽儿:

二十二日接尔禀并《书谱叙》,以示李少荃、次青、许仙屏诸公,皆极赞美。云尔钩联顿挫,纯用孙过庭草法,而间架纯用赵法,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动合自然等语。余听之亦欣慰也。

赵文敏集古今之大成,于初唐四家内师虞永兴,而参以钟绍京,因此以上窥二王,下法山谷,此一径也;于中唐师李北海,而参以颜鲁公、徐季海之沈着,此一径也;于晚唐师苏灵芝,此又一径也。由虞永兴以溯二王及晋六朝诸贤,世所称南派者也;由李北海以溯欧,褚及魏北齐诸贤,世所谓北派者也。尔欲学书,须窥寻此两派之所以分。南派以神韵胜,北派以魄力胜。宋四家,苏黄近于南派,米、蔡近于北派。赵子昂欲合二派而汇为一。尔从赵法入门,将来或趋南派,或趋北派,皆可不迷于所往。

我先大夫竹亭公,少学赵书,秀骨天成。我兄弟五人,于字皆下苦功,沅叔天分尤高。尔若能光大先业,甚望甚望!

制艺一道,亦须认真用功。邓瀛师,名手也。尔作文,在家有邓师批改,付营有李次非批改,此极难得,千万莫错过了。付回赵书《楚国夫人碑》,可分送三先生(汪、易、葛)二外甥及尔诸堂兄弟。又旧宣纸手卷、新宣纸横幅,尔可学《书谱》,请徐柳臣一看。此嘱。

父涤生手谕三月二十三日

看书不可不择

字谕纪泽:

前次于诸叔父信中,复示尔所问各书帖之目。乡间苦于无书,然尔生今日,吾家之书,业已百倍于道光中年矣。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以韩退之为千古大儒,而自述其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曰《易》、曰《书》、曰《诗》、曰《春秋左传》、曰《庄子》、曰《离骚》、曰《史记》、曰相如、子云。柳子厚自述其所得,正者: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旁者:曰《谷梁》、曰《孟》《荀》、曰《庄》《老》、曰《国语》、曰《离骚》、曰《史记》。二公所读之书,皆不甚多。本朝善读古书者,余最好高邮王氏父子,曾为尔屡言之矣。今观怀祖先生《读书杂志》中所考订之书:曰《逸周书》、曰《战国策》、曰《史记》、曰《汉书》、曰《管子》、曰《晏子》、曰《墨子、曰《荀子》、曰《淮南子》、曰《后汉书》、曰《老》《庄》、曰《吕氏春秋》、曰《韩非子》、曰《杨子》、曰《楚辞》、曰《文选》,凡十六种。又别著《广雅疏证》一种、伯申先生《经义述闻》中所考订之书:曰《易》、曰《书》、曰《诗》、曰《周官》、曰《仪礼》、曰《大戴礼》、曰《礼记》、曰《左传》、曰《国语》、曰《公羊》、曰《谷梁》、曰《尔雅》,凡十二种。王氏父子之博,古今所罕,然亦不满三十种也。余于《四书》、《五经》之外,最好《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种,好之十余年,惜不能熟读精考。又好《通鉴》《文选》及姚惜抱所选《古文辞类纂》、余所选《十八家诗抄》四种,共不过十余种。早岁笃志为学,恒思将此十余书贯串精通,略作札记。仿顾亭林、王怀祖之法。今年齿衰老,时事日艰,所志不克成就,中夜思之,每用愧悔。泽儿若能成吾之志,将《四书》、《五经》及余所好之八种一一熟读而探思之,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则余欢欣快慰,夜得甘寝,此外别无所求矣。至王氏父子所考订之书二十八种,凡家中所无者,尔可开一单来,余当一一购得寄回。

学问之途,自汉至唐,风气略同,自宋至明,风气略同;国朝又自成一种风气,其尤著者,不过顾、阎(百诗)、戴(东原)、江(慎修)、钱(辛楣)、秦(味经)、段(懋堂)、王(怀祖)数人,而风会所扇,群彦云兴。尔有志读书,不必别标汉学之名目,而不可不窥数君子之门径。凡有所见闻,随时禀知,余随时谕答,较之当面回答,更易长进也。

四月二十一日

学文宜分类手抄

字谕纪泽儿:

余送叔父母生日礼目,鱼翅二斤太大,不好带,改送洋带一根。此带颇奇,可松可紧,可大可小,大而星冈公之腹可用也,小而鼎二、三之腰亦可用也。此二根皆送轩叔,春罗送叔母。

“尔作时文,宜先讲词藻,欲求词藻富丽,不可不分”类抄撮体面话头。近世文人,如袁简斋、赵瓯北、吴谷人,皆有手抄词藻小本。此众人所共知者。阮文达公为学政时,搜出生童夹带,必自加细阅。如系亲手所抄,略有条理者,即予进学;如系请人所抄,概录陈文者,照例罪斥。阮公一代闳儒,则知文人不可无手抄夹带小本矣。昌黎之记事提要、纂言钩玄,亦系分类手抄小册也。尔去年乡试之文,太无词藻,几不能敷衍成篇。此时下手工夫,以分类手抄词藻为第一义。

尔此次复信,即将所分之类开列目录,附禀寄来。分大纲子目,如伦纪类为大纲,则君臣、父子、兄弟为子目;王道类为大纲,则井田、学校为子目。此外各门可以类推。尔曾看过《说文》、《经义述闻》,二书中可抄者多。此外如江慎修之《类腋》及《子史精华》、《渊鉴类函》,则可抄者尤多矣,尔试为之。此科名之要道,亦即学问之捷径也。此谕。

父涤生字五月初四日

看经不可无恒

字谕纪泽儿:

初四夜接尔二十六号禀。所刻《心经》微有《西安圣教》笔意,总要养得胸次博大活泼,此后当更有长进也。

尔去年看《诗经》注疏已毕否?若未毕,自当补看,不可无恒耳。讲《通鉴》,即以我过笔者讲之。亦可将来另购一部,尔照我之样过笔一次可也。

冯树堂师诗草曾寄营矣。尔复信言十二年进京,程资不敢领。新写闳深肃穆四匾字,拓一分付回。余不多及。

父涤生字五月初四日

再,同县拔贡生傅泽鸿寄朱卷数十本来营,兹付去程仪三十两,尔可觅便寄傅家,或专人送去,又示。

辨别尚书之正伪

字谕纪泽儿:

接尔二十九、三十号两禀,得悉《书经》注疏看《商书》已毕。《书经》注疏颇庸陋,不如《诗经》之赅博。我朝儒者,如阎百诗、姚姬传诸公皆辨别古文《尚书》之伪。孔安国之传,亦伪作也。盖秦燔书后,汉代伏生所传,欧阳及大小夏侯所习,皆仅二十八篇,所谓今文《尚书》者也。厥后孔安国家有古文《尚书》,多十余篇,遭巫蛊之事,未得立于学官,不传于世。厥后张霸有《尚书》百两篇,亦不传于世。后汉贾逵、马、郑作古文《尚书》注解,亦不传于世。至东晋梅赜始献古文《尚书》并孙安国传,自六朝唐宋以来承之,即今通行之本也。自吴才老及朱子、梅鼎祚、归震川,皆疑其为伪。至阎百诗遂专著一书以痛辨之,名曰《疏证》。自是辨之者数十家,人人皆称伪古文、伪孔氏也。《日知录》中略著其原委。王西庄、孙渊如、江艮庭三家皆详言之(《皇清经解》中皆有江书,不足观)。此亦《六经》中一大案,不可不知也。

尔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若实看明白了,久之必得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悦之境,则自略记得矣。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邓先生讲书,仍请讲《周易折中》。余圈过之《通鉴》,暂不必讲,恐污坏耳。尔每日起得早否?并问。此谕。

涤生手示六月十四日辰刻

望抄《原才》等稿寄营

字谕纪泽儿:

正月间曾以“欧阳生文集序”寄晓岑,久无复信,不知寄到否?便中一查。又去年托小岑买得刘石庵小横幅,已取回否?此幅极佳,余笃好之,曾交银十两。,尔取回为要。

余往年作《原才》一篇,去年于尔案间见之,尔可抄一稿寄营。又甲辰年作《五箴》及《祭汤海秋文》,尔见稿否?亦可抄来也。近思将历年所作古文清一稿本,虽无佳者,亦不忍听其零落耳。日内当写一目录至各处查出也。

涤生示六月十九早

示学书法门径

字谕纪泽儿:

尔前寄所临《书谱》一卷,余比送徐柳臣先生处,请其批评。初七日接渠回信,兹寄尔一阅。十三日晤柳臣先生,渠盛称尔草字可以入古,又送尔扇一柄,兹寄回。刘世兄送“西安圣教”,兹与卷并寄回查收。

尔前用油纸摹字,若常常为之,间架必大进。欧、虞、颜、柳四大家是诗家之李、杜、韩、苏,天地之日星江河也。尔有志学书,须窥寻四人门径。至嘱至嘱!

涤生手示七月十四日看注疏及写字方法

字谕纪泽儿:

接尔七月十三、二十七日两禀,并赋一篇,尚有气势,兹批出发还(尚未批,下次再发)。凡作文,末数句要吉祥;凡作字,墨色要光润。此先大夫竹亭公常以教余与诸叔父者。父谨记之,无忘祖训。尔问各条,分列示知:

尔问《五箴》末句“敢告马走”。凡箴以《虞箴》为最古(《左传·襄公》),其末日“鲁臣司原,敢告仆夫”。意以鲁臣有司郊原之责,吾不敢直告之,但告其仆耳。扬子云仿之作《州箴》。冀州曰:牧臣司冀,敢告在阶。扬州曰:牧臣司扬,敢告执筹。荆州曰:牧臣司荆,敢告执御。青州曰:牧臣司青,敢告执矩。徐州曰:牧臣司徐,敢告仆夫。余之“敢告马走”,即此类也。走犹仆也(见司马迁《任安书》注、班固《实戏》注)。朱子作《敬箴》,曰“敢告灵台”,则非仆御之类,于古人微有歧误矣。凡箴以官箴为本,如韩公《五箴》、程子《四箴》、朱子各箴、范浚《心箴》之属,皆失本义。余亦相沿失之。

尔问看注疏之法,“‘书经’文义奥衍,注疏勉强牵合”,二语甚有所见。《左》疏浅近,亦颇不免。国朝如王西庄(鸣盛)、孙渊如(星衍)、江艮庭(声)皆注《尚书》,顾亭林(炎武)、惠定字(栋)、王伯申(引之)皆注《左传》,皆刻《皇清经懈》中。《书经》则孙注较胜,王、江不甚足取。《左传》则顾、惠、王三家俱精。王亦有《书经述闻》,尔曾看一次矣。大抵《十三经注疏》以三《礼》为最善,《诗》疏次之。此外皆有醇有驳。尔既已看动数经,即须立志全看一过,以期作事有恒,不可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