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如何让孩子吃得安全又营养
436100000012

第12章 食品安全杀手1:细菌等微生物污染(3)

5.鱼腹内的黑膜和鱼胆切不可食

处理鱼时必须将鱼腹内的黑膜除净。鱼的腹腔内壁上都长有一层薄薄的黑膜,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浓烈的部位,含有大量的组胺、类脂质等,是鱼腹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汇集层。人若食用,则会抑制食欲,有时还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症状。所以在清洗的时候一定要去除干净。

各类鱼胆也是必须摘去除净的。因为鱼类的胆含有“鱼胆毒素”,这种毒素的毒性很强,而且具有耐热、耐酸的特性,在烹调中也不会被分解。

6.海产品不可隔夜凉吃

海产品体内存在的某些细菌在高温下如果没有完全杀除掉,经过冷却之后,细菌可自然再生或者重新复活。因此如果隔夜后再食用这些海产品,还得需要有一个加热的过程,且加热的时间不宜太短。

海产品在吃前一定要洗净,特别是螺贝蟹类,它们的身体内都带有部分细菌,要有一个短时间高温加热的过程,这样利于杀菌。它们一般属于寒凉阴性类食品,食用时最好与姜、醋等佐料同食,一来可以中和寒热,而醋本身也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对于海产品的一些残留的有害细菌也能起到一定的杀除作用。

7.虾直肠不可食用

儿童经常吃虾对身体发育极有好处,但虾要处理好。虾的消化系统从头部一直延伸至尾部,直肠贯穿全身,内含细菌和消化残渣污物,如果被食用,很容易感染病毒生病。因此,食用时,应剖开头部,挤出其中的残留物,拉掉直肠。

8.涮羊肉不宜太嫩

冬天吃吃涮羊肉是很不错的选择,许多小孩也特爱吃涮羊肉。在涮羊肉时,有人认为七八分熟的羊肉片吃起来又嫩又有味道,其实这种吃法是不科学的。

因为羊肉在宰杀、运输、储藏、加工制作和销售过程中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吃这种夹生羊肉片极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还可使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通过羊肉传染给人。如果人吃了肉中存有的未杀死的旋毛虫幼虫,它在一周后就发育为成虫,寄生于肠黏膜上,又会产生大量新幼虫,使人出现恶心、腹泻、高烧等症状,幼虫还可随血液进入脑组织中,引起脑炎,临床诊断困难,危害甚大。所以在吃涮羊肉时一定要嘱咐儿童不可贪嫩,待羊肉彻底煮熟、煮透后才可以吃。

9.儿童要慎吃剩菜剩饭

由于施肥的缘故,蔬菜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它容易因酶的作用转变为致癌的亚硝酸盐。蔬菜在烹调的高温作用下,其中的酶已经被灭了,但是在冷却之后,却会接触空气中的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都有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也能够把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筷子的翻动也会增加微生物的接触面,而口中的唾液也含有细菌和酶类。因此,食用过的剩菜比没有经过翻动的菜会更快地产生亚硝酸盐。贮藏的温度对细菌的繁殖也有影响。在室温下,细菌繁殖速度快,产生亚硝酸盐的速度也快,在冰箱中,因温度低,细菌物活动受到抑制,产生亚硝酸盐的速度就会慢一些。因此,烹调后的蔬菜也不能在室温下久存,最好当餐吃完,吃不完的要及时放入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