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如何让孩子吃得安全又营养
436100000027

第27章 食品安全杀手3:烹饪不当带来的隐患(3)

9.忌连续炒菜不洗锅

炒完一道菜后,锅底就会有一些黄棕色或黑褐色的黏滞物。如果接着炒第二道菜,锅底里的黏滞物就会粘在锅底,从而出现焦味,这对人体的健康会带来隐患。菜肴一般是含脂肪、蛋白质一类含碳的有机物,烧焦后极易生成苯并芘,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当锅底上的黏滞物连续加热,这种物质的含量就会增高。如果鱼、肉中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被烧焦,会产生氨基甲基衍生物,其致癌性要超过黄曲霉产生的毒素。所以,炒菜除了要养成炒一道菜刷一次锅的习惯,鱼肉如果烧焦后就不要再食用了。

10.茄子不能洗后再保存

茄子的表皮有一层很薄的蜡质层,这个蜡质层具有阻断空气中的微生物侵蚀茄子细嫩致密的肉质、保护茄子的特殊作用。茄子切洗后会很快变色,是由于洗后的茄子其表皮的蜡质保护膜被破坏,在破坏的地方很快就“生锈”,所以会局部发黑、发黄,变软。用不了多久,整个茄子就变成“茄泥”了。这就是空气中的大量微生物通过破损的缺口,在茄子肉质内不断侵蚀的结果,洗过的茄子要即刻炒食,不能再保存。

11.菜肴不宜凉透后再放入冰箱

有的人喜欢将吃不完的菜放凉透后再放进冰箱,主要是以为菜冒着热气,会损害冰箱。而把菜凉透后再放进去,能省电和保持菜的风味,其实这样做并不一定对。因为,常温下病原菌最容易繁殖,只要几小时,就足以致病。35℃左右是病原菌最易滋生的温度,较高、较低的温度均会影响其繁殖。炎炎夏日,饭菜在常温下放置几个小时后放入冰箱,以毒性较强的痢疾杆菌为例,只需几千个这种细菌便足以让食用者拉肚子。

在10℃以下的环境中,绝大多数病原菌的生长速度会放慢,冰箱保存食物的常用冷藏温度是4~8℃,温热的饭菜立即放入冰箱中冷藏,按一般冰箱内的温度来看,虽然无法杀死病原菌,但可抑制病原菌继续繁殖。

12.香肠、咸肉忌久存和煎炸

久贮的香肠容易发霉,而发霉的香肠容易被毒力较强的肉毒杆菌污染(加香肠图)。肉毒杆菌可以产生毒力很强的肉毒毒素,人若食用则会引起中毒。香肠、咸肉等还忌煎炸,因为香肠、咸肉中往往含有大量的亚硝胺,煎炸后会产生亚硝基吡咯烷,这是一种致癌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13.蒸鱼忌用小火

凡是用于蒸制的鱼一定要鲜活,经冰冻、久放的鱼都不宜蒸食,以求保持鱼本身鲜嫩清淡的味道。蒸鱼一定要用大火,在短时间内快速蒸熟,忌用小火慢慢蒸,因为如果用小火,鱼中丰富的蛋白质就会逐渐凝固,失水退嫩,鲜味受损,肉质会发柴。蒸鱼时中途停火或凉后再蒸,其质量也不如一次蒸熟的。蒸鱼时间以8~10分钟为宜,若见鱼眼发白,鱼嘴张大,则说明鱼蒸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