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436400000107

第107章 "一批二保三看"(7)

周世钊吃惊地问:"主席,您怎么比我还了解得清楚一些啊?!""怎么我就不能了解些情况呢?"毛泽东见谈话气氛一直不甚轻松,有意开玩笑似的说。见周世钊笑了,毛泽东接着说:"我是党中央的主席嘛,是有人向我汇报情况的。"毛泽东又指了指他的办公桌说:"你看,我这张大桌子上都堆了些什么,不是一大堆的各种小报吗?告诉你吧,有些情况,我也是从小报上看到的,不然我怎么知道你们长沙的'六六惨案'这些细节呢?"周世钊在主席的桌子上,果然看见了一大堆各派组织的小报,小报的语言都是爆炸性的。1个组织视另一组织总是敌人,声言要"炮打"、要"火烧"、要"彻底铲平",让其"落花流水"……毛泽东见周世钊在翻看这些唇枪舌剑的小报,示意他不必细看,并说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进行的大革命,是一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教育的运动。用不着争吵嘛,更用不着武斗。""问题是,现在的武斗情况相当严重啊,主席!"周世钊向毛泽东进言道,希望他能发出指示,制止这种混乱现状。

"武斗现象应该制止。"毛泽东肯定地说:"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工人阶级内部,更没有理由一定要分裂成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组织。"周世钊说:"湖南的情况比较复杂,武斗情况主要不在工人阶级内部,而是……""这个我知道。"毛泽东接过周世钊的话说:"湖南的群众组织很多,但归纳起来也就是两大派嘛,一派叫做'高司',一派叫做'工联'。'高司'派是以湖南的高校学生为主体的群众组织,其中当然也有老师,有好多还是中学生以及少数工人和其他群众。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机关干部参加这一派群众组织的占大多数。'工联'派嘛,是以工厂中工人为主体的群众组,它的成员主要是工人,和'高司'的成员构成一样,也有些大、中学生及一些机关干部。是这样吗?"周世钊点头说是。

"我认为,不管是'工联'派还是'高司'派,都是革命群众组织。"毛泽东平缓地说:"'高司'的群众基础是学生,学生素来是革命的先锋队;'工联'的群众基础是工人,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两派要互相少讲别人的缺点错误,别人的缺点错误,让人家自己讲,各自多做自我批评,求大同、存小异嘛。"毛泽东点燃了一支烟,将火柴梗上的余火摇熄后放入烟灰缸后说:"只要两派都是革命的群众组织,就要在革命的原则下实现大联合。"毛泽东在这里首次提出文革"派别的大联合",并非即兴的遣词造句,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结果。"文化革命"的发展,一些情况已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特别是武汉地区,一些人冲击军事机关,抢夺枪支,致使武斗现象急剧升级,惨案时有发生。几乎是在长沙发生"六六惨案"的前后,武汉连连发生更恶性的大规模武斗,"工人总部"和"百万雄师"闹得不可开交。虽然武汉军区在6月4日发表了制止武斗的《公告》,但事态并未遏止,对此毛泽东是很忧虑的,他希望能尽快地制止这些流血事件,实行各派组织的"大联合"。

1967年7月至9月,毛泽东先后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号召"实现革命的大联合",重申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要"正确对待干部"。报刊上也加强了对派性和无政府主义的批判。毛泽东领导采取的这些措施,虽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对于制止局势继续恶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大树特树"出笼前后说到"杨余傅"事件,必然会联系到"大树特树伟大统帅毛主席的绝对权威,大树特树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绝对权威"这篇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署名是杨成武。但这篇文章从成稿到发表以至后来挨批判,实在是一波三折,颇耐人寻味。

杨成武跟随毛泽东视察华北、华东、中南地区时,在林彪的操纵下,北京成立了由吴法宪、叶群、邱会作、张秀川组成的军委4人小组。这个小组曾经给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布置了写作任务--要写大块的,有分量的学习与批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