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这次讲话以后,继续发挥了讲话中提出的基本思想,并对讲话作了修改、补充。3月,毛泽东批改了中共中央关于处理罢工罢课问题的指示,其中批评许多地方和部门的领导者对待这类事件的方针和办法是错误的,他们不了解官僚主义是造成这类事件的主要原因,而且往往混淆了两种性质不同的矛盾,用类似处理敌我矛盾的办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而为了防止罢工罢课一类事件的发生,根本办法是加强教育和扩大民主。3月中下旬,毛泽东在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党员干部会上讲话,主要论题也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曾亲笔写了一篇讲话提纲,其中明确提出:现在处在转变时期;由阶级斗争到向自然界斗争,由革命到建设,由过去的革命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并且批评许多人还不认识这种转变,还企图用过去的方法对待新问题。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明确整风运动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要求全党发扬正确的思想作风,纠正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思想作风。
从毛泽东这一时期思想的发展看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著作,是他经过反复酝酿、深思熟虑的成果。它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研究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后的新问题。虽然说,肯定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这一点并不是毛泽东最先讲的,但是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作为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全社会的现实的政治问题突出地提出来加以研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1个总题目,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确实还是由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来的。在我们国家,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党的特殊的政策,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围,新中国成立后,头三年肃清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没收官僚资本,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以及镇压反革命等对敌斗争任务的完成,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大规模的敌我斗争就不再是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当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刚刚完成,人民内部矛盾跃居突出地位的时候,毛泽东就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新问题,从理论上做了概括和分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这篇重要著作,围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中心内容,或者说总题目,包含着广泛的思想内容,主要的有下面几点:一、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肯定社会主义社会是充满了矛盾的,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前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们之间既有基本适应的一面,又有不适应的一面。毛泽东特别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为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指明了方向。
二、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两类,一类是敌我矛盾,一类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这就是划分两类社会矛盾的界限。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就不同。
三、明确了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人民内部矛盾处于突出的地位。毛泽东根据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变化,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还有反革命,但是不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重点应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来。这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成了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1957年7月,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中又一次说,总题目是正确地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方法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四、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强调要普遍提倡和善于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如在经济方面实行统筹安排的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并找出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在科学文化工作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以及团结、教育知识分子,搞好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关系等。毛泽东还强调指出,在解决这些矛盾时都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这两条最重要的原则,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那种主张实行西方的两党制、鼓吹绝对民主和绝对自由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