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谋事三要
4376100000011

第11章 切入到位:琢磨自己做人的规则(5)

几年前,有位爱尔兰人名叫欧·哈里,上过我的课。他受的教育不多,可是爱抬杠。他当过人家的汽车司机,后来因为推销卡车不成功而来求助于我。听了几个简单的问题,我就发现他老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子,他立刻会涨红脸大声强辩。欧·哈里承认,他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辩论,但并没能赢得顾客。他后来对我说:“在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我总是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混蛋一次。我的确整了人一次,可是我什么都没能卖给他。”我的第一个难题不在于怎样教欧·哈里说话,我着手要做的是训练他如何自制,避免口角。欧·哈里现在是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怎么成功的?这是他的说法:“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要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产品。’这样他就会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杠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没错,他只有住嘴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上午的‘何赛车子最好’。我们接着不再谈何赛,而我就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当年若是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了——我就会挑何赛的错,而我越挑剔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越说它好。争辩越激烈,对方就越喜欢我竞争对手的产品。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我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

正如明智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是宁愿要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争论中改变别人的主意,你一切都是徒劳。

威尔逊总统任内的财政部长威廉·麦肯罗以多年政治生涯获得的经验,说了一句话:“靠辩论不可能使无知的人服气。”事实上不论对方才智如何,都不可能靠辩论改变他的想法。

有一次,所得税顾问派克先生为了一笔关键性的9000元钱跟一位政府的税务员争论了一个小时。派克先生解释说这9000元钱事实上是应收账款中的呆账,不可能收回来,所以不该收所得税。可是,他们越争执,双方都越顽固。后来,派克先生决定换一种交流方式。他说:“比起其他要你处理的重要而困难的事情,我想这实在是不足挂齿的小事。我也研究过税务问题,但那是书上的死知识,你的知识全是来自实务工作的经验。有时我真想有份像你这样的工作,那样我就会学到很多。”这几句话立即起到了前一个小时说的所有话所没有起到的作用。那位政府税务员的口气友善起来。接着他们又谈起一些其他与税务没有关系的话题,谈话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争强疾辩不可能消除误会,也不可能解决问题。要记住:懦弱愚蠢的人好激动和大吵大嚷,聪明强干的人什么时候都应保持自己的尊严。

34.看人家需要什么

钓鱼的人都知道:鱼儿较喜欢小虫。每次你去钓鱼时,不要想你所要的,要想鱼儿所要的,在鱼儿面前垂下一只小虫或蚱蜢。当你用人的时候,为什么不使用同样的方式呢?

这就是李罗·乔治所采用的方式,常常有人问他,当那些战时的领导人物,比如威尔森、欧兰多、克里门索等人被遗忘时,他为何仍能掌握大权。他回答说,如果他的出人头地有任何理由的话,可能是因为他早已学到:要钓鱼的话,饵必须适合鱼儿。你永远对自己所要的感兴趣,但别人并不对你所要的感兴趣。其他的人,正跟你一样,只对他们自己所要的感兴趣。因此,惟一能影响别人的方法,是谈论他所要的,教他怎样去得到他想要的。

有一天,爱默生和他的儿子要把一只小牛赶入牛棚,但他们犯了一个常见的错误——只想到他们所要的:爱默生在后面推,他儿子在前面拉。但那只小牛蹬紧双腿,不肯离开原地。他们的爱尔兰女仆看到了他们的困境,她不会著书立说,但她想到了那只小牛所要的,因此她把她的拇指放入小牛的口中,让小牛吮着手指,同时轻轻地把它引入牛棚。

从你出生之后,你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你有所需求。其他的人也是一样。让我们看一看发生在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身上的一个例子,它可以向我们说明怎样处理给与需的关系的。

卡耐基曾向纽约某家饭店租用大舞厅,每一季用20个晚上举办一系列的讲座。在某一季开始的时候,他突然接到通知,说他必须付出比以前高出3倍的租金。他得到这个通知的时候,入场券已经印好,发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都已经公布了。他不想付这笔增加的租金,可是跟饭店的人谈论自己不要什么,又有什么用?他们只对他们所要的感兴趣。因此,几天之后,卡耐基去见饭店的经理。“收到你的信,我有点吃惊。”他说,“但是我根本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可能发出一封类似的信。你身为饭店的经理,有责任尽可能地使收入增加。现在,我们拿出一张纸来,把你坚持要增加租金可能得到的利弊列出来。”然后,卡耐基取出一张信纸,在中间划出一条线,一边写着“利”,另一边写着“弊”。他在“利”这边的下面写下这些字:“舞厅空下来。”接着说:“你把舞厅租给别人开舞会或开大会,这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因为像这类的活动,比租给人家讲课会增加不少收入。如果我把你的舞厅占用20个晚上来讲课,对你当然是一笔不小的损失。现在,我们来考虑坏处方面。第一,你不能从我这儿增加你的收入,我只好被逼得到别的地方去开这些课。这还有一个坏处。这些课程吸引不少受过教育、水准高的群众到你的饭店来,这对你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事实上,如果你花费5000美元在报上登广告,也无法像我的这些课程能吸引这么多的人来看看你的饭店。这对一家饭店来讲,不是价值很大吗,对不对?”

卡耐基一面说,一面把这两项坏处写在“弊”的下面,然后把纸递给饭店的经理,说:“我希望你好好考虑这些利弊,然后告诉我你的最后决定。”第二天收到了另一封信,通知他租金只涨50%,而不是300%。

请注意,卡耐基没有说出一句他所要的,就得到这个减租的请求。他一直都是在谈论对方所要的。如果像一般人所做的:怒气冲冲地冲到经理的办公室去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我的入场券已经印好,通知已经发出,却要增加3倍的租金?岂有此理!荒谬!我不付!”那么情形会怎样呢?所以,这里有一句至理名言:“如果成功有任何秘诀的话,就是了解对方的观点,并且从他的角度来看问题。”

逐渐以别人的观点来思考,以别人的观点做事情——如果你学到了这点,它可以很轻易地变成你事业中的一个里程碑。但是,由于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不同,在需求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甚至对同一事物所站的立场和所持的观点也会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你的利益、获得成功,就应该学会了解人们需要什么,根据人们的需要,投其所好,或从语言上,或从物质上。别忘了:“首先,撩起对方的急切欲望。能做到这点的人,就可以掌握拥有全世界。不能的人,将孤独一生。”

35.不要到处逞能

青年人由于血气方刚,遇到事时容易冲动,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逞强显能,往往给自己带来重大损失,给通向成功的道路设下陷阱。

在成功学大师卡耐基的人生道路上,也有过人际关系上的失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某一天晚上,他在伦敦参加一场宴会。宴席中,坐在他右边的一位先生讲了一段幽默故事,并引用了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位健谈的先生说,他所引用的那句话出自《圣经》。“他错了,”卡耐基回忆说,他本人很肯定地知道那句话的出处。“为了表现优越感,我很多事,很讨厌地纠正他。他立刻反唇相讥:‘什么?出自莎士比亚?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句话出自《圣经》。’”当时,卡耐基的老朋友法兰克·葛孟也在场,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他们都同意向法兰克请教。法兰克听后,在桌下踢了卡耐基一下,然后说:“戴尔,你错了,这位先生是对的。这句话出自《圣经》。”

卡耐基接着回忆说:“那晚回家的路上,我对葛孟说:‘法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戴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

这是一次完全没有必要的逞能,卡耐基谨记了这个教训。逞能决不能证明你比其他人聪明。

从前,有一个博士乘船渡江。在船上,博士和船夫闲谈。博士问船夫:“你懂得文学吗?”船夫回答说:“不懂。”“那么,历史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呢?”博士接着问。船夫摇了摇头,回答说:“都不懂。”

于是,博士用嘲讽的口吻说道:“你样样都不懂,是个十足的饭桶。”

船行至江中,天色忽然变暗,不久风浪大作,小船在狂风大浪中颠簸,即将倾覆。博士吓得面如土色。船夫问他:“你会游泳吗?”博士回答说:“不会。”船夫说:“原来你样样都会,就是不会游泳。”

正在说着,小船被一个大浪掀翻了,博士和船夫一同落入江中,博士大呼救命,船夫一把将他抓住,救上了岸。在岸上,船夫笑着对博士说:“你所懂的,我都不懂,你说我是饭桶。但是,你样样都懂,却不懂游泳。要不是我,恐怕你早已经变成一只水桶了。”

没有处处都不如别人的人,当然也没有处处都比别人强的人,切莫到处逞能。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