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给大忙人读的菜根谭
4376400000021

第21章 防谗防奸确保平安

闻恶不可就恶,恐为谗夫泄怒;闻善不可即亲,恐引奸人进身。

听到人家有恶行,不能马上就起厌恶之心,要仔细判断,看是否有人故意诬陷泄愤;听说别人的善行不要立刻相信并去亲近他,以防有奸邪的人作为谋求升官的手段。韩非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原是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出于荀卿门下。曾多次上书韩王,倡议变法图强,均未被采纳,于是他发愤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思想。后来秦王政看到了他的著作,慕其名,遣书韩王,强邀韩非使秦。在秦因为他的才能被李斯所妒,不仅没有得到发挥,最后为李斯、姚贾所诬害,冤死狱中。而妒贤嫉能的李斯,最后也没有好下场。

韩非天生口吃,因此与别人说话总是结结巴巴。但是他擅长写文章,对人性心理的观察很敏锐,是荀卿门下最优秀的门生。

韩国当时日渐衰败,受到他国侵略,领土愈来愈狭小。韩非屡次向韩王提出建议,要求打破现状。韩王不喜欢口吃的韩非,根本无视他的建议,也不想改革。

韩王身边围绕着只会奉承阿谀的俗人,韩王重用他们,使他们肆无忌惮。但是对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却是制定法令制度,以王权治理国家,富国强兵,并寻求真正有才能的人,提拔真正的贤者。

因此,廉明正直的韩非,感叹小人当道及自己的不得志,认清了自古以来王者的政治得失与成败,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书,即所谓的《韩非子》。

韩非本是天才的政治家,但一直没有能够发挥他的才能。韩非受到韩王的疏远,在韩国非常孤独,认为韩国的前途渺茫,他分析天下的形势,认为将来称霸天下者非秦莫属。

水工郑国被派遣到秦国建设大规模的灌溉工程,本来是韩非的策略。后来郑国叛变,巴结秦王,使秦国集中兵力攻击韩国。

郑国在进入秦国时,曾以韩非的书献给秦王政,这就是《孤愤》、《五蠹》二书。

秦王政读后感叹地说:“多出色的一本书,如果能与韩非见一面,死而无憾。”

当时秦王并不知道韩非这个人。

“韩非是与我同门的韩国人。”客卿李斯惶恐地对秦王说。

李斯是楚国人,与韩非同是荀子的门下,但成绩却不及韩非,后投效秦国,是吕不韦的食客之一,因此能够接近秦王而成为幕僚。

秦王立刻派遣使者到韩国,要求见韩非一面。秦王指名要见韩非,韩王心乱如麻,心想:虽然韩非看起来很不起眼,秦王却想招揽他,或许他真的是一个人才。如果真是人才,实在舍不得出让。而且韩非一直受到自己的冷落,不知会在敌国做出什么对韩国不利的事,因此而深感不安,但是对于秦国的要求又不能加以拒绝。

韩非到了秦国,向秦王政上书,建议打破六国合纵的盟约,阐述统一天下的策略,秦王非常高兴。

李斯害怕韩非会取代自己的地位,就向秦王说:“韩非乃韩国公子,秦王想并吞诸侯之地,韩非必定会为自己的祖国韩国打算,而不会为秦国设想,这是人之常情。现在他长期留在我国,一旦遣送回国必将为害我国。最好的方法就是施以酷刑,杀了他。”

秦王听了他的话,逮捕韩非入狱。

韩非虽想为自己辩白,却无法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秦王。李斯派人送来毒药,并附带一封信:“秦国重臣对客卿甚为不满,决定将他们全部放逐,当然也不会让他们这么回去,自己服毒自杀吧!”

韩非终于明白,于是用李斯送来的毒药解脱了一切。

秦王政很后悔逮捕韩非入狱,于是匆忙下令赦免,但韩非已自杀身亡。

史记中记载,韩非虽然写了完美的《说难》一书,但自己却难逃悲惨的命运,并且指责韩非的思想过于理智,缺乏感情。他的悲惨结局就是没有提防谗言的后果。

谗言是诬蔑不实之词。由于别人的胜利,自己的失败,造成自己处于劣势,一时无法打败对手,只能靠谗言的力量来诋毁对方。或是由于对方的功劳高于自己,于是产生了妒忌心理,没有办法宣泄,也不可能击倒对手,只好背后打小报告,进谗言。谗言害人,谗言也误国。作为领导者,应该有自己的主见,用人不疑,这样才能上下一心,成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