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老庄之道悟生活智慧
4376500000035

第35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译文: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要去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

庄子说,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尽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尽的知识,太危险啦!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他自己为什么又要写《庄子》呢?白居易曾写了一首诗,诗中言道:“言者不知始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是呀,老子自己说知者不言,那他自己为什么又写下《道德经》呢?

所以庄子的这段话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不能只看表面的意思。

生命有限,而知识无穷尽,那么我们现在学到的一点知识,然后就自以为是,那岂不是太可笑了吗?要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和我们所不知道的相比较起来,是多么渺小啊。真正的学问是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用通俗的话来讲,就像学生读书,先是要把书通读,进入其中,然后要把书读厚,从一个论题衍出另一个论题,从一个知识点发散出其他知识点,将知识融会贯通。然后才要把书给读薄,将其中的重点归纳整理出来,将众多的知识点汇聚到一起,抛弃其中熟知的、无用的东西。这样才算是学好了这一门课。所以学问到了最高处,是要把一切书本知识都丢开的,就像白纸一张,到了这个境界,才算是触摸到了“道”的境地了。

但是在这之前,如果自己知识还不够,还是在无知的状态,那又怎么可以去冒充已经通晓了大智慧呢?

《红楼梦》中有一个对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世事都洞明、透彻了,这是真学问,对人情世故都通达了,那是大文章。一个人的修养若能达到这种境界,就是很了不起的了。真正明了练达了世事人情,那才能真正明白庄子的这段话的含意。

错误和失败并不是百分之百一定的,只要懂得去总结整理,错误和失败也是一笔财富,而且可以向着成功转化。这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的道理。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所经历的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人生里宝贵的财富,而对大多数人来说,所经历的失败会远远多于成功,如果因此而自认为是个失败者,那就不免浪费了生活赐给我们的珍宝。

在有限的生命里,使自己成为一个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的智者,而不要用寻常人的眼光早早将自己限定为一个成功者或是失败者,这才是超然于物外的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