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老庄之道悟生活智慧
4376500000057

第57章 事实比雄辩更有力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不廉不嗛,不勇不忮。(《庄子·齐物论》)

译文:至高无尚的真理是不必称扬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说的,最具仁爱的人是不必向人表示仁爱的,最廉洁方正的人是不必表示谦让的,最勇敢的人是从不伤害他人的。

庄子的这段话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事实胜于雄辩,争辩并不能分清是非曲直,只有实在的行动才能还原事情的原貌。所以,遇事不要做太多无谓的口舌之争。

言词如果用来争辩是非曲直,把事情原貌、真正的是非曲直形容得抽象生硬,就是言词胜过事实,歪曲了事实,把事情的原貌搞得一塌糊涂。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时间终究会把一切分辨得一清二楚。

仁义以慈爱来表现,太经常了便结束得也快。真正的仁义只在心底。不关心却是最大的爱护。这话怎么讲?鸟儿将雏儿推出热窝儿,让它摔打,让它接受风雨锻炼,为的是它能独立生活,有应付环境的能力。因为母爱不可依靠终生,一味喂养最终只是扼杀了生存创造的本能。如果不及时锻炼、培养能力,一旦环境恶劣,生存的依靠又没有了,此时指望谁?因此,不爱方是大爱,不仁方是大仁。为人父母,为人朋友,为人师长,关键之时常如是。

清廉如果总是表现得很谦逊,其情感与心思必然有许多不真实、不诚恳的成分。正常的人,其表现应当是既不比别人高傲,也不比别人卑微。不拿人的手不软,不吃人的嘴不软,人不求人则一般高。只有贪婪者才自作多情,多欲者才扭捏作态。

勇敢如果逞强赌狠,就成不了什么事。首先他声气在外,心神已虚弱了。勇,本身并不是为逞强赌狠准备的。逞强赌狠,首先引人注目,恶棍横刀单劈嘴强人。何况勇本身既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修养。没有修养,心气空虚,这样的赌狠逞强者,除了自取祸殃,还能成什么事!

庄子认为这五个方面如果牢记不忘,人们大概就接近道了,也就是靠近事物本来规律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日本的白隐禅师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有一对夫妇,在白隐禅师住处附近开了一家水产店,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无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大起来。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一再逼问下,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个字。

这对夫妻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白隐听完了对方的辱骂,只淡淡地应道:“就是这样吗?”可事情并没有完,等那姑娘肚中的孩子降生后,姑娘的父母竟毫不犹豫地将婴儿送给了白隐。这着实是让白隐禅师难堪的事,“一位出家的和尚,竟与民女通奸,还生了孩子,出的是哪门子的家”,街谈巷议不绝于耳。

这位白隐禅师尽管名誉扫地,但并不介意,他没有任何辩解,只是认真、细心地照顾着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买来其他婴儿用品,虽不免横遭白眼,或是冷嘲热讽,但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人之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他只想让那个孩子一天天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年后,那位没有结婚的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上的一名青年。于是姑娘的父母羞愧万分地去跟白隐禅师赔礼道歉,并抱回孩子。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在交回孩子时仍然只是轻轻地说道:“就是这样吗?”

生活中,我们总要面对生活的是是非非,我们有时不必一定要让自己身陷其中,然后试图让自己能够还原生活的本质,以证明自己的清白或无辜。殊不知,生活是复杂的,有时候,很多事情很可能越想弄明白,反而越发朦胧难辨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越描越黑”的道理。所以,有时候,在一些并非原则性的是是非非面前,我们无须去澄清什么,时间会替我们做出证明的,就像白隐禅师那样。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比如是非,比如厉害,没有不可以说是彼方的,也没有不可以说是此方的。从不知情的彼方看不见,从知情的此方就明白了。犹如打仗,此方胜了,彼方败了,但换一个时空,立即就可能胜负易主。对于任何一种情景与结局,别人会有的,自己同样也会遇到。打仗胜负,败方不知自己如何失手打败,胜方却事先便了如指掌,但这种结局随时都可以换一个位置。

这一规律为人务须注意,不可走向极端。无论为官作宦,经商求利等等。

就是非之争而言,双方常相持不下。此方是一种是非,彼方却又是一种是非。果真有彼此的相对的区别吗?反过来,果真没有彼此是非的分别吗?

要使彼此双方是非争吵罢休,化对立为一体,这就是道的作用。以道为转轴,以深知应万变,是非纠葛无穷,道的中心转轴位置不动。是,是无穷尽的,非,也是无穷尽的,彼此因之争斗也无穷无尽。不如放弃成见,让事实本身的是与非互相明确,心灵与行为便日益靠近道了。

因此,忘掉没完没了的争论吧,放弃词句华丽的自我表白吧,事情该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