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老庄之道悟生活智慧
4376500000064

第64章 良言可以温暖寒冬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老子·六十二章》)

译文:嘉美的言辞可以使人们互相尊重,良善的行为可以使人们互相感化。

渴望被肯定,渴望被赞美,这是每个人对成就感的需要。因此,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去发现、寻找别人值得称赞的地方,这样不但能给对方的生活带来阳光与快乐,你也会因此更受欢迎。

几乎没人喜欢那些吹毛求疵的人,因为他们总是发现除了自己之外的其他人,也包括我们,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都成了他们批评和指责的对象。法官的眼光是苛刻的,他们比我们更相信,罪犯都是些十恶不赦的社会垃圾,但犯罪心理学家却发现,如果不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在每一个罪犯身上都会发现一些真正值得赞赏的东西。这个道理实际上十分浅显,总是挂在我们的嘴边,那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这就是说,无论我们的交往对象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可以找到他们的某些值得称赞的特点,可以通过赞美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快乐。擦亮自己的眼睛——寻找他人的长处,给予由衷的称赞,就会得到更多的朋友。

清朝有一部名为《一笑》的书,里面记载了这样一则笑话:

古时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1000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1000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1顶了。”一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的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捋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刚好送给先生您了。”

这只是一则笑话,但它却有深刻的寓意。其中除了那位说客的机智外,更包含了人们无法拒绝赞美之辞的道理。之所以如此,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赞美他人能满足他们的自我。如果你能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实意的赞扬满足一个人的自我,那么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乐于协力合作。

在《孩子,我并不完美,我只是真实的我》这本书里,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也评论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善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弗吉尼亚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凭着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继母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

正是继母的赞美改变了卡耐基一生的命运。谈到改变人,比尔·盖茨说:“假如你愿意激励一个人来了解他所拥有的内在宝藏,那我们所能做的就不只是改变人了,我们能彻底地改造他。”

夸张吗?听听威廉·詹姆斯睿智的观点吧!他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有名、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他说:“若与我们的潜能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状态。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肉体和心智能???的极小一部分而已。往大处讲,每个人离他的极限还远得很。他拥有各种能力,但往往习惯性地未能运用它。”

在这些习惯性地未能运用的能力之中,有一种你肯定没有发挥出来,那就是赞美别人、鼓励别人、激励人们发挥潜能的能力。

真诚赞美别人其实也是自己进步的开端。只有当自己抱着开朗、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时,才能被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所吸引;只有当心胸开阔,对人对己有足够信心的时候,才能由衷地赞美别人,才能和谐地与人相处共事,使生活道路上少一些荆棘,多一份生命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你真的不想尝试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