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老庄之道悟生活智慧
4376500000082

第82章 让自己再笨拙一点

物而不物,故能物物。(《庄子·在宥》)

译文:不要总是使用机心役使外物为自己服务,你无机心才会领悟机锋何在。

太有机心的人让人厌恶,招人提防,而笨拙一点的人,却能使人放下防范之心,乐于与之相处。所以真正聪明的人尽力表现得笨拙一些,庸人才会锋芒必露。

庄子讲了一个故事《凡事不取巧就快乐》:

子贡南游楚国,经过汉水看见一个老头取水浇地,用力多而见效少。

子贡说:“你何不用机械,一天可以灌溉一百亩菜畦,用力少而见效多?”

老人面起怒色而讥笑说:“有了机械必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机巧之类的事必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有机变的心思便不能保全纯洁空明,不能定心神,心神不定便不能成道。我并非不知如何取巧,只是感到羞辱而不愿去做罢了。”

子贡满面羞愧,低声不作答,回去告诉孔子。孔子说:“他们是修习浑沌的道术中人,善于自我修养调理精神,却不善于治理外部世界,这样的人你怎么不感到惊讶呢?”

子贡是个聪明人,很惊讶这老头何其笨也!居然不知道用机械取水灌园可以灌溉更多。灌园老人是个高人,教训说天下人都被聪明误了,因为有了机巧必有机心,勾心斗角,有何趣味,不如做老实人。

子贡告之孔子,孔子能够理解灌园老人的话,子贡知道了却还是不知悔改,后来子贡一味好斗,终于被人杀掉,真是机心误了他。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也是气死、累死、病死的。人的机心有限,人与人的斗争却是无限的,你赢了这一回,怎么能保证永远都赢?

庄子教我们不要太巧,不要有机心,为人要笨拙一点,才会享受各种人生乐趣,确是金玉良言。说白了,一个太有心机的人让人觉得阴险,谁也不喜欢。你笨一点,就透明一点。透明一点,就开心一点。

《孟子·尽心章句下》中说:只有点小聪明而不知道君子之道,那就足以伤害自身。盆成括做了官,孟子断言他的死期到了。盆成括果然被杀了。孟子的学生问孟子如何知道盆成括必死无疑,孟子说:盆成括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但却不懂得君子的大道。这样,小聪明也就足以伤害他自身了。小聪明不能称为智,充其量只是知道一些小道末技。小道末技可以让人逞一时之能,但最终会祸及自身。只有大智才能使人伸展自如,只有大智才是人生的依凭。

“古今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杨修恃才放旷,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他的才华,大智者看来,其实只是小聪明。大智者虽心里明白而不随便表露出来,绝不会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如果杨修知道他的聪明会给他带来灾祸,他还会耍小聪明吗?所以他的愚蠢处就在于他不知道自己的聪明一定会招来灾祸。这样的人是聪明吗?显然不是。多年中,他被提拔得很慢,显然是曹操不喜欢他的缘故,对此他没有意识到。曹操对他厌恶,疑心越来越深,他也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说,该聪明的时候他反倒真糊涂起来了。如果他能迎合曹操不表现他的聪明,或适时、适地、适量地表现才能,那么他很可能会成功的。人们也许会说,杨修之死,关键在于曹操的聪明和他的多疑。但是换了谁,哪一个上级能愿意让部下知道他的全部心思、他的用意呢?显然杨修最终非失败不可。这可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罗贯中说他“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也只是说对了一半。他的才华太外露了,从谋略来看,尚不是真才,不是大才,那么除了灾祸降临,他还会有什么结果?曹操何等聪明之人,在他跟前,笨蛋当然不会受重用,才能太露又有“才高盖主”之嫌,非但不会受重用,还能引来灾祸。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会掌握“度”,过犹不及,就是说,太聪明反倒不如不聪明,实在是至理名言啊!

明代大政治家吕坤以他丰富的阅历和对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写出了《吟呻语》这一千古处世奇书。书中说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话:“精明也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今得祸,精明者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祸者。今人之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为愚也。”

这就是说,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使用。财富可以使人过得很好,也可以使人毁掉。凡事总有两面,好的和坏的,有利的和不利的。真正聪明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那主要是深藏不露,或者不到刀刃上、不到火候时不要轻易使用,一定要貌似浑厚,让人家不眼红你。一味耍小聪明,其实是笨蛋。因为那往往是招灾惹祸的根源。无论是从政,是经商,是做学问,还是治家务农,都不能耍小聪明。

因此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历来被推崇为高明的处世之道。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下属臣子招致杀身之祸。

看过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人都知道,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片断:手握酒杯,仰脖而干,身子东倒西歪,步履轻飘虚浮,蒋门神于漫不经心之际,鼻梁突着一拳,尚未回过神来,眼额又遭一腿……当其终于醒悟这绝非是酒鬼的“歪打正着”之时,其身已受重创而无还手之力了。这就是所谓“醉拳”,乃武术中一高难度拳术,委实厉害之极了!

醉拳之厉害,在于一个装醉,表面上看来跌跌撞撞,偏偏倒倒,踉踉跄跄,不堪一推,而其实呢,醉醺醺之中却杀机暗藏,就在你麻痹大意之时,却挨上了醉鬼的狠招。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其待人接物极有讲究,且善于从小事做起:元春省亲与众人共叙同乐之时,制一灯谜,令宝玉及众裙钗粉黛们去猜。黛玉、湘云一干人等一猜就中,眉宇之间甚为不屑,而宝钗对这“并无甚新奇”,“一见就猜着”的谜语,却“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故意寻思”。有专家们一语破的:此谓之“装愚守拙”,因其颇合贾府当权者“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训,实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高招。

愚者和装愚者是迥然相异的两种人。装愚的,是外愚而内不愚,愚是愚在皮毛小事,无关大局,而精却精在节骨眼上,事关一生命运。蒋门神遭武二郎一顿狠揍而退出霸占的快活林,最终死于二郎刀下,喋血鸳鸯楼,自是恶贯满盈,令人痛快之至;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却令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

装醉打拳乃格斗上乘技法,装疯卖傻是人情操纵的一流功夫。那些能够使他人“买”下自己傻气的人,正是人生中“最伟大的推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