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老庄之道悟生活智慧
4376500000093

第93章 生死之事顺遂自然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夫为你,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已,而身犹死亡,而沉其真乎!(《庄子·大宗师》)

译文:死和生均非人力所能安排,犹如黑夜和白天交替那样永恒地变化,完全出于自然。有些事情人是不可能参予和干预的,这都是事物自身变化的实情。人们总是把天看作生命之父,而且终身爱戴它,何况那特立高超的“道”呢!人们还总认为国君是一定超越自己的,而且终身愿为国君效死,又何况应该宗为大师的“道”呢?

生命无常,不管愿不愿意,死亡都是有一日你必须面对的。既然如此,你又何必为生死之事耿耿于怀,愁眉不展呢?我们所能做的也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从前有个百岁老人做寿,亲朋满座,自然有人向他请教长寿之道。

老人死活不谈,好像躲避一件亏心事一样。逼之再三,老人只得说了。

说之前,老人问大家:“你们要我说真话还是假话?”

大家当然要求他说真话。

老人于是说:“我的长寿秘诀就是‘得过且过’。”

没人听懂他话中的奥秘,老人的满堂孝子贤孙听了也很不高兴,听起来老爷子这话好像受了亏待一样,其实当然不是这样。

他说的“得过且过”也就是老人们常说的“过一天算一天”,是一种认真的处世态度,已得自然之道。

所谓“过一天算一天”,指一天就当一天过,而不是当两天或几天。人们常恨光阴太短,常把一天当两天,结果匆匆忙忙,手上永远有忙不完的事,连一天都过不好,过日子就像囫囵吞枣。而“得过且过”并不是不管明天,而是过好今天。

这是很重要的。

老人已经说出了他长寿的秘诀,但人们还不明白,还逼他说得更清楚些。

老人没办法,于是说:“我的长寿秘诀就是‘不知死活’。”

闻者大哗。

老人心中很好笑,心想我要是说出更真的话来,恐怕这些人要卷堂大散了。

老人说他的长寿秘诀是“不知死活”确实是句实在话,没有骗人。百岁老人是不会骗人的,因为他已经没了骗人的必要。

什么是“不知死活”?就是既不知生,也不知死的意思。死是不可知、不可测的,说“不知死”还可以大家认同;但怎么会“不知生”呢?须知我们正在活着呀!怎会连自己活着都不知道?莫非心已麻木?

是,但又不全是。“不知死活”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生死都能坦然面对,人生自然就是轻松快乐的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建筑师,建立自己的哲学,构建自己的人生观。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便无法造就一个健全的生命。当一个人了解这件事实时,他就会开始反观内照,转化自己,清楚了解意识的每一个层次。那么他将发现内在的力量,而内在的力量是成功的根源。圣者知道这点,但是一般人不清楚,仍往外在的世界去寻找。

有一篇叙述一位圣者柴垣尼亚·玛哈·帕布的文章里写道:在他死后,整个房间的波动都是他生前反复唱诵的咒音。某次在康普耳,一位医生世家,做妈妈的很相信神,在死前6个月,她决定单独一人住一个房间,念神的名号并静坐。6个月以后,她生病了,躺在床上,生命垂危。她的大儿子唐丹博士非常孝顺,执意随侍左右。妈妈说:“我不要你那么依恋我,不准坐在我的旁边,对你我已经尽到了母亲的责任了。现在我必须单独走上这条旅程,你这样做,并不能够给我什么帮助。”

一般来说,垂死的人会变得孤单、恐惧,心中没有丝毫安全感,他们会非常执著于孩子,以及所拥有的财富。但是这位妇人一直处于祥和之中,完完全全集中在念神的名字。她跟儿子说:“我在大喜悦中,而你的执著没有力量能留得住我。”

儿子抽泣得很厉害,说:“妈!我那么爱你,你不爱我吗?我的母亲呀!你怎么了?”

她说:“该来的已经来了,我自由自在,我是这喜悦汪洋上的一滴,我不再忧愁、畏惧了!你只是执著这个身体,而我知道这只是个躯壳罢了,你还称这个身体叫母亲吗?”

随后她举起手祝福家人之后就去世了。

她死后,房间四周都是真言的声音在震动,每个到房间的人都有这种感觉。

现在的人懂得吃喝、谈话、穿衣以及生活,也知道如何顺产、无痛分娩,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快乐地自动离开肉体,死亡一来就感到无比的痛苦与内心的争斗。现代科技的发展对生死的奥秘仍然是一无所知,近代的人还没有发现到内在的根源。

死亡是肉体变化中必然的过程。垂死的人需要以训练来认识此一时刻。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其自身本无痛苦,痛苦乃缘于对死亡的畏惧而产生。

既然死亡无法避免。我们何必畏惧?微笑面对了活着时的一切,就应微笑面对生命最后一次的赠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