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边读边悟论语
4377000000126

第126章 多师前人完善自己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先进第十一

子张问怎样才能完善自己,孔子说:“不踩着前人的脚印走,学问道德也就修养不到家。”

【感悟一点】

一个人有做大事的目标,也有奋发进取的精神,这无疑是很好的。但是,在奋斗的过程中,方法也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就有盲目不得法或走错路的可能。一般来说,每种事业都已有前人开拓的道路和已取得的成就,那么后学者就有必要沿着前人的足迹前进。这样不仅不会误入歧途,也会大大节省力气。因此,善于继承总结和利用已有的资源,并且能虚心向比自己有才能有经验的人请教,是每一个事业开始起步的人所必须学会的方法。

“老马”识途

在很多时候,“老”并不只代表一种年龄状态,其实它更是人生经验和智慧的象征。在人生事业的岔路口,多听听“老人”的意见,绝对有助于使自己不走错路。

春秋时期,齐桓公亲领大军北定孤竹国,在追北狄残军时,误入砂碛之地,损兵折将,且迷失了归途。齐军东冲西突,盘盘曲曲,毫无出路,桓公心下早已着急。

这时,管仲进言说:“臣闻老马识途,我们可以找一些当地的老马,看它们往哪里走,然后让大军跟着,也许可以找到路。”桓公听了他的话,让人赶紧去办,果然,那些老马不紧不慢地带着大军找到了正确的出路。

这个典故给我们启示,做事要多听听富有经验的人的意见,就能尽量减少失误。

《后汉书》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西汉初年,班超为西域都护使。他在漠北任职达30多年,威慑西域诸国。在他任期内,西域各族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汉朝西北部边疆及西域地区得以和平安宁。为此朝廷封其为定远侯,可谓功成名就。

当班超年老力衰之后,感觉自己已不能胜任此职,便上表辞职。皇帝念其劳苦功高,便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任尚接替他的职务。

为了办理交接手续,任尚拜访了班超,问他:“我要上任去了,请您教我一些统治西域的方法。”

班超打量一下任尚答道:“看你的样子就是个刻板性子的人,做事可能一板一眼,所以我有几句话奉劝你:当水太清时,大鱼就没有地方躲藏,谅它们也不敢住下来;同样为政之道也不能太严厉,太挑剔,否则也不容易成功。对???域各国未开化民族,不能太认真,做事要有弹性。大事化小,繁事化简才是。”

任尚听了,大不以为然。虽口头上表示赞成,内心却不服。

“我本以为班超是个伟大人物,肯定有许多高招教我,却只说了些无关痛痒、无足轻重的话,真令我失望。”

任尚果然把班超的教诲当作了耳旁风。他到达西域后,严刑厉法,一意孤行。结果没过多久,西域人便起兵闹事,该地就此失去了和平,又陷于激烈的刀兵状态。

出现这样的结果,任尚想必是非常后悔的。但是,已酿成大乱,后悔已无济于事了。

班超出使西域数十年,他的成功经验当然是宝贵的。任尚毫无治理西域的经验,应该认真领会才对。可惜的是任尚太过自以为是,不但没听从班超的正确意见,而且还反其道而行之。因此,他后来铸成大错,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