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边读边悟论语
4377000000085

第85章 勤勉好学不贪安逸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第一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安逸,办事机敏,说话谨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而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以算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感悟一点】

志向远大者不仅要有勤学好问的精神,而且要有不纠缠于吃饭、穿衣、住房等“俗务”的毅力和能力。虽然,这有些不近乎“人情”,但对于一个已确立了崇高追求目标的人来说,吃饭穿衣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享受吃饭穿衣的饱暖安逸。因此,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到事业上来,才能做到办事机敏果决,不断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赵匡胤自律治国

吃穿住行虽然属于细节问题,然而一旦开始追求这些物质的享受,就会渐渐被它软化、腐蚀,以致让自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所以,必须在一开始就树立起警惕性,并且用远大的事业目标来冲淡并取代它在生活中的地位。古往今来,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人莫不如此。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在赵普、赵光义等人的精心策划下,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北宋。赵匡胤被称为宋太祖。

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先收藩镇禁军将领的兵权,以巩固统治。又采用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积极对南方的割据势力用兵,致力于统一中国。起身于下层行伍的赵匡胤,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动荡局面,深知历代兴亡的原因,所以当宋军灭蜀之后,有人将蜀主孟昶用七彩宝石装饰的尿壶送给赵匡胤,赵匡胤很生气地将壶摔碎了,说:“用七彩宝石装饰一尿壶,那又该用什么东西来装粮食呢。像孟昶这样奢侈腐化,不亡国才怪呢!”

还有一次,吴越王钱亻叔送给赵匡胤一条宝犀带,赵匡胤对钱亻叔说:“朕有三条宝带,和你的不一样。”钱亻叔请求赵匡胤给他欣赏,赵匡胤便笑着说:“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听到这个回答,钱亻叔十分惭愧,同时也感到赵匡胤与五代各帝王所完全不同精神风貌。

赵匡胤十分注重国计民生,特别是在用赎买政策收取兵权、财权之后,再加上不断对南方用兵,使得赵匡胤更加注重节俭。平日的开销能省就省,所用的乘舆,都很朴素,寝殿中的苇帘都是用青布包边,宫中闱幕也没花纹作装饰,赵匡胤经常把布衣等物赐给左右近侍,说:“朕过去就穿这些。”

赵匡胤不仅以身作则,力行节俭,而且还严格约束家人,教导其子女不能贪求奢华。一次赵匡胤的女儿魏国长公主穿了一件由翠鸟羽毛作装饰的短上衣入宫,赵匡胤见到后,十分气愤,他对公主说:“你把这件衣服给我,从今以后,不要用翠鸟羽毛作装饰了。”

公主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能用去几根翠鸟羽毛。”

赵匡胤正色说道:“你说得不对,你穿这样的衣服,宫中其他亲戚必会争相效仿。这样一来,京城翠鸟羽毛价格便会上涨了,百姓有利可图,就会从四外辗转贩运进来,那要杀伤多少翠鸟呀,这都是由你引起的。你生长在富贵之家,要珍惜这福分,千万不能开此奢华之端。”

公主听了赵匡胤的话,连忙叩谢父皇的教诲。

还有一次,宋皇后对赵匡胤说:“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天子,就不能用黄金把乘坐的肩舆装饰一下么,出来进去也显得气派些。”

赵匡胤说:“我大宋富有四海,宫殿全用金银来装饰,也不难办到,朕为一国之君,就要为天下百姓着想,国家的钱财怎能乱用呢!古人说: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如果全为自己考虑,奢糜无度,那么天下人又该怎么做呢!以后你们不要再提这类事了”

赵匡胤身为一国之君,能认识并切实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但话又说回来,假如这种行为人人都能做到,可能也就不存在所谓“高尚品格”和“杰出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