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边读边悟论语
4377000000090

第90章 边学边思不罔不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第二

孔子说:“只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犯糊涂而无所得;只顾思考而不去读书,则容易陷入空想而出现问题。”

【感悟一点】

关于“学”与“思”的关系,人们在理论上大概都能认识到必须并重,但在实际中,很多人往往会偏废一方面。可见这不仅是态度问题,更是方法问题。“学”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内,在于明理。这种外学和内省,在人的成长中应是相辅相成的事情,是同等重要的。

人的走路也如同学习,必须用两条腿,否则,轻则发生倾斜,重则寸步难行。

孔子诫弟子学思结合

学思结合,孔子不仅在理论上加以提倡和论述,更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巧妙施行,教育弟子以此来求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老师!人穷了,倒霉了,还是不谄媚,不拍马屁,不低头;发财了,得意了,还能够对人不骄傲,何如?”这个“何如?”若演起戏来,导演一定教演员做得意状。子贡这个时候,似乎认为自己学问修养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错,很有心得了,心想一定可以得到老师的欣赏。可是孔子只说“可也”而已。下面还有一个“但是”,但是什么?“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你做到穷了、失意了不向人低头,不拍马屁,认为自己就是那么伟大,看不起人,其实修养很不够;或者你觉得某人好,自己差了,这样还是有一种与人比较的心理,敌视的心理,修养还是不够的,同样的道理,你做到了富而不骄,也不能说修养够了,因为你觉得自己有钱有地位,非得以这种态度待人不可,实际上仍旧有优越感。要做到真正的平凡,在任何位置上,在任何环境中,都是那么平实,那么平凡,才是对的。所以孔子告诉子贡,像你所说的那样,只是及格而已,还应该进一步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

听到这里,子贡懂了,而且服了,不仅服了,而且在孔子的讲解过程中他又展开联想,提出了更深一层的心得:“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贡引用这句诗是古代的诗,讲做玉石的方法。如花莲的玉石,最初是桌面大的一块石头,买来以后,先将它剖开,里面也许能有几百个戒指面,也许只有十个八个也说不定。做玉器的第一步,用锯子弄开石头叫剖,也就是切;找到了玉,又用锉子把石头的部分锉去,这第二步叫磋;玉磋出来了以后,再慢慢地把它雕琢,琢成戒指形、鸡心形、手镯形等一定的样式、器物,就是琢;然后又加以磨光,使这玉石发出美丽夺目的光彩来,就是磨。切、磋、琢、磨,这就是借助加工玉石的细腻、艰辛过程来比喻接受教育的过程。一个人生下来,要接受教育,要慢慢从人生的经验中体会出来。学问进一步,工夫就越细,越到了后来,学问就越难。所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这句话大有推崇孔子的意思,好像说:“做学问还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我懂了。”于是孔子答复他:“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赐是子贡的名字。孔子说你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可以开始读书了,可以开始读诗了,我也可以与你讨论问题了,因为我刚刚提示了你一个道理,你自己就能够另外推演出别的道理来。

从这则故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子贡的勤学好问、学思结合的品质,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孔子对善于学思结合者的鼓励和赞许。因为这位至圣先师知道,只有掌握了这种学习和做事的法宝的弟子,才是有可能前途宽广、大有作用的人。否则,只会一条腿走路,必将行之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