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边读边悟菜根谭
4377100000104

第104章 幼不定基难成大器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大夫之胚胎。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难成个大器。

小孩是大人的前身,学生是官吏的前身,假如在这个阶段学习不多,磨练不够,将来踏入社会,很难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孟子名轲,儒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他受业于孔子孙儿子思门下,游说于齐、梁之间,上继孔子,兼倡仁义、仁政,主性善,尚气节,重修养,对中国古代的道德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著有《孟子》一书,传于后世。孟子之所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和其母的教育分不开的。

贤良的孟母深谙邻里之道,为此,不惜几迁其居。一开始孟子的家居住在墓地附近,儿时的孟子还不太懂事,不知什么是该学的什么是不该学的。看到邻居们都以替人办丧事谋生,他也觉得有趣,每日里和一群小孩子在一起,嬉戏玩闹,也学着吹吹打打,打幡送丧,挖坑埋棺。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知道不能责怪邻里,他们就以此为生,但如果长久住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孩子能学到什么呢?长大了又能有什么作为呢?她深深地感到,这里绝非是自己想让儿子增长知识而能生活下去的合适的地方,于是就搬家住到一个集市旁边。

集市之中每天都热闹非凡,各种叫卖之声不绝于耳,小小的孟子又开始学着大人的样子玩沿街叫卖的游戏。孟母看到眼里,急在心中。她深知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在这种地方成长。她叹息道:“这里也不是我理想中要让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她又一次带着孟子搬了家。这一次搬到了一所学校旁边住了下来,孩子们则学着大人的样子,学习效法各种礼仪,孟母这才长舒了口气,觉得这次的选择才是对儿子教育的选择,从此在这里居住下来,尔后又多加教诲,才使孟轲成才。

【感悟一点】

一个辅国经世的人才,在于从小的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言一行都得顺应规范,否则等孩子大起来改造他,已经太难了。所谓“幼而学,壮而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人的学习锻炼是从年少时开始的。国家社会的未来在下一代人身上,教育学习,培养品德,锻炼意志,下一代人将来才会有所作为,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