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边读边悟菜根谭
4377100000012

第12章 施之不求求之无功

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惠;利物者,计己之施,贵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

一个布施恩惠于人的人,不应总将此事记挂在内心,也不应对外宣扬,那么即使是一斗粟的恩惠也可以得到万斗的回报;以财物帮助别人的人,总在计较对他人的施舍,而要求别人予以报答,那么即使是付出万两黄金,也难有一文钱的功德。

隋朝李士谦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了同乡的人。刚巧这年粮食没有丰收,借粮的人家无法偿还。李士谦把所有的借粮人请来,摆下酒食招待他们,并当着他们的面把债券都烧了,说:“债务了结了。”第二年粮食大丰收,借了粮食的人都争着来还债,李士谦一概拒绝不受。有人对他说:“你积了很多阴德。”李士谦说:“做了人们不知道的好事才叫阴德。而我现在的行为,都是你知道的。怎么算阴德呢?”

焚券了债,在历史上亦有所闻,战国时齐国的冯谖为孟尝君“市义”,笼络了人???,使孟尝君的根基稳固,大业遂成。

李士谦没有乘人之危,逼债逞狂,而是慈怜为本,以爱心示人,一焚券了债,二拒人还债,有恩于人不居恩自擂,确能得到人们的爱戴,他死后百姓恸哭不已就是明证。拔一毛而利天下可为,自产利他人亦可为,施者不寄望于厚报,然公道自在人心,他会得到无价的回报的。

【感悟一点】

人应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助人并以之为乐就上升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施恩惠于人而不求回报,“为善不欲人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所谓“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假如抱着沽名钓誉的心态来行善,即使已经行了善也不会得到任何回报,出于至诚的同情心付出的可能不多,受者却足可感到人间真情。所以,施之无所求,有所求反而会没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