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边读边悟菜根谭
4377100000016

第16章 春风解冻和气消冰

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的典范。

家里有人犯了过错,不应该大发脾气,也不应该轻易地放弃不管。如果这件事不好直接说,可以借其他的事来提醒暗示,使他知错改正,今天不能使他醒悟,可以过一些时候再耐心劝告。这就像温暖的春风化解大地的冻土,暖和的气候使冰消融一样,是处理家庭琐事的典范。

为了造就维新变法的新人,梁启超曾亲自任湖南时务学堂教习。梁办时务学堂也是成功的,有再造民国之功的蔡锷就是他的高足。梁启超在治家方面也有一套成功的经验,他有九个子女,他们都各有自己的成就。他不仅是孩子们的慈父,还是孩子们的朋友。他很注意引导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又十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志愿,他非常细微地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为每个子女的前途都有周到的考虑和安排。但又不强迫他们一定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办,而是反复地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

他对子女们非常慈爱,从1923年起到1929午去世,先后共有五个孩子到国外求学或工作。他非常想念他们,为了培养子女成才,他又很能控制自己的痛苦,鼓励他们向上。在1925年给女儿梁思顺及梁思庄的一封信中说:“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你们走后我很寂寞……思顺离我多次了,所以倒不觉得怎样,庄庄这几个月来天天挨着我,一旦远行,我心里着实有点难过。但为你成就学业起见,不能不忍耐几年……但日子过得很快,你看你三哥(梁思永)转眼已经回来了,再过三年你便成为一个学者回来,帮助爹爹工作,多快活呀!”

他教育子女做学问不要只注意专精,还要注意广博。梁思成在国外求学之时,他在信中说:“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又说:“凡做学问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炖的工夫,不独于你身子有益,即为你的学业计,亦仆如此不能得益,你务要听爹爹苦口良言。”这些活恐怕也是他自己读书、治学的经验和总结。

他还不断地鼓励指导子女战胜学业上的困难,重视培养子女的实践能力,具体指导他们加强外围知识。他给梁思成的信中说:“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那里是那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对社会亦总有贡献。”当梁思成在美国取得建筑硕士学位之后。又在1927年12月18日信中说:“我替你们打算,到美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极有特色,市容亦极严整有新意(新造之市,建筑上最有意思者为南美诸国,可惜力量不能供此游,次则北欧特可观,必须一往。由是入德国,除几个都市外,莱茵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参观一天。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搁些日子,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最后能回到法国,在马赛上船(到西班牙也好……中世及近世初期的欧洲文化实以西班牙为中心)。中间最好能腾出点时间和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术,附带看看土耳其革命后的政治。”为自己子女事业想得多么细致、周到,看了这封信,不能不令人感动。

【感悟一点】

怎样治家,古人有许多专门的论述。现代社会里。家庭问题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尤其是子女教育问题,每个家庭方法不一。有的家庭望子成龙心切,家长对于子女的管教特别严格,每当子女犯了过错,就立刻暴跳如雷非打即骂;有的家长对子女的学业和事业漠不关心,放任不管。这种粗暴和冷漠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处理家庭关系同样要讲究方式,那种家长式的作风早已成为过去,许多家庭矛盾往往要假以时日消除或者婉转一下才能沟通。家庭和社会不一样,家人总是朝夕相处,因此和睦的家庭,融洽的气氛就成了事业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