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边读边悟菜根谭
4377100000040

第40章 居安思危天也无法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上天的变化不可把握,有时先让人陷入困境,然后再进入顺境,有时又让人先得意而后失意。不论是处于何种境地,都是上天有意在捉弄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英雄豪杰。因此,一个真正的君子,如果能够坚忍地度过外来的困厄和挫折,平安之时不忘危难,那么就连上天也没有办法对他施加任何的伎俩了。

张先生40来岁,身材矮壮墩实,前额宽阔,鬓角微秃,比起实际年龄,显得苍老了些。张先生现在的身份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法人代表。这家公司是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农民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手创办的。

虽然,他的成功与网络精英的成功无法相提并论,但他坚韧的性格却让人感到了火一样的热忱,他就是凭着这种热忱一直坚持到今天。

张先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小时候从上学的那一天开始,爹娘就盼望着他能考上大学,从这个穷乡僻壤的山沟里挣脱出去。

从小学到中学,每天读书要走十几里山路,有时赶上下雪天气,一不小心跌倒在雪坑里,要费好大的劲才能爬出来。走到学校时,融化的雪水已经把棉衣棉裤冻在了身上,就像一层坚硬的铠甲。

晚上放学归来,同样要走十几里山路,冬天北方的日照时间短,回来时,天已经黑透了。山村里没有电灯,油气灯又很贵,家里点不起。他就找来松树皮点火照明,松树油吱吱啦啦地燃烧着,微弱的光亮把黑暗撕开一条裂痕。他就在那一丝微弱的光亮中,忍着呛人的浓烟,艰难地看书,写完作业。第二天早晨起床时,发现全家人的鼻孔都是黑的,一家人都被松木烟熏得头脑发胀。后来他偷偷地拿到了父亲看青用的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书,把电池里的电消耗精光,害得父亲深一脚浅一脚不知走了多久才回到家里,张先生当然少不得父亲的一顿好揍。

终于到了中考的那一年,母亲为了供他上高中,含泪卖掉了不到一百斤的猪。可是他在初中读书的那个学校,从来没有开过外语课,面对外语课本,如同面对天书一般无法解读。他拼命地用功,日以继夜地苦读,可是这一切努力都无法使他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外语。

中考的结果是可以想象的,他也像路遥笔下的高加林那样,重又回到了养育他的那个偏僻的小村庄。

辛辛苦苦地读了十几年书,重又回到了父辈的行列,人总是在离开了泥土之后重又归于泥土,这也许就是命运不变的轮回。

他在乡办中学代课的时候认识了他现在的妻子,他的妻子是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在乡下人的眼里,是念过大学的人,虽然不指望女儿嫁给多大的干部,但也希望门当户对的人做他们的女婿。

当她的父母得知女儿要嫁给一个农民的时候,都坚决反对,他们不愿看到女儿受苦。也许爱情更像岩石里的花,越是苦难越是萌发。他们结婚的时候,女方的父母都没有露面。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挡他们,一间茅草房成了他们构筑爱情的天堂。

他们就像檐燕衔泥一样,苦心经营着他们的日子,他们没有想到,生活的海上也会出现暗礁。

就在这一年,乡政府动员村民种植甜叶菊,甜叶菊的叶子可以加工成糖甙,供应国际市场。

第一年,乡里的领导组成小组,挨家挨户地动员,却收效甚微。可是那一年秋收的时候,三亩甜叶菊卖到了1.2万多元。于是他决定,痛下决心,大干一场。

好不容易盼到了秋天,甜叶菊丰收了。可是甜叶菊的收购价格从去年的5元掉到5角,村民找干部,干部找乡长,一直找到县里,一级一级地找上去,得到的答复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疲软,供大于求,我国几个生产厂家,产品质量与国际质量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所以货卖不出去,没钱收原料。村民闹腾到最后,就得到了这样几句话。

雇工的工资要付,银行的农业贷款要还,算来算去的结果是,他欠下了一屁股债。为了还本付息,他还得去苦苦奋斗,所有的路只剩下了一条:进城去打工。

吃过了“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张先生带着不多的行李,辞别了家人,迎着早春凛冽的风,加入到进城打工的行列,他的妻子和儿子站在村头远远地向他挥着手。

城市,对于一个向往挣钱的农民工来说,也许是梦中的天堂。可是一旦真实的城市裸露在他们的面前时,城市确实有她独特的魅力,却也有她藏不住的丑陋。

张先生来到省城,先是找到了一位同乡,求他帮助介绍一份工作,这位同乡也很同情他的处境,无奈眼下城市工人也都纷纷下岗,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真是比登天还难。这位同乡很早就进了城,经过了十几年的奋斗,现在已经买了一辆农用汽车。每天站在路边等待雇用拉脚的活儿,经他介绍,张先生开始了他站在路边等人雇佣的农民工生涯。

马路边是一个特殊的“单位”,在这里人分三六九等,像张先生这样初来乍到的,自然只有受气的份儿了。每当有雇主光临惠顾,他总是抢不到前边,等到有了又脏又累,别人不想去的活儿时,才能轮到他的头上。他就这样,在生活的缝隙里艰难地活着,每天他吃的都是最低水平的饭菜,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他把每一个用血汗换来的铜板全都攒起来,用来偿还沉重的债务。

没事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马路牙子上看书,凡是能找到的有字的纸,都成了他的宝贝,出去干活时怀里还揣着一本揉搓得破烂不堪的《小说月报》。

张先生最愿意干的是给读书人搬家,搬家的时候他很注意收集别人丢弃的废纸,有些稿纸已经发黄变脆,有的还沾过油渍,他把这些大小不一的纸钉在一起,每天趴在床上一直写到深夜。

有一次,张先生遇到了一位老人晕倒在马路旁,围观的人很多,可是没有一个人伸手将老人扶起,张先生将老人背起来送到医院,然后又在病床边一直守着,直到老人醒来。

老人原来是一所大学的教授,他是因为心脏病猝发而晕倒的。老人醒来后,当他得知是一位农民工救了他的命,老人十分感激,老人的子女坚持要付给张先生一笔钱,作为酬谢,却被张先生婉拒了。后来,张先生与老人成了忘年之交,一次,张先生拿出自己在马路边写成的“作品”请老人批评指正。老人看了以后,对他说,你写的东西距离发表还有一定距离,但是却从你的文字里,看到了一种新鲜的东西,那些俚语、俗语都非常鲜活而生动,不是躲在书房里的作家们能写出来的。

当老人得知张先生的理想是想当一名作家,而眼下的处境又十分艰难的时候,平生不求人的老人给他的学生打了电话。他的学生毕业后开了一家广告公司,老人介绍张先生去搞文案和策划。张先生对于广告行业是个门外汉,但他有决心将这份工作干好,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得到一份工作不容易。广告公司的工作必须从基层做起,张先生没有固定的客户,没有过硬的社会关系,想要在广告界立足谈何容易!

但是,张先生生来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他没有社会关系,只能拼耐力、体力,为了拜访客户,他一个冬天,走坏了三双鞋,有一次,为了争一家客户,还被另外一家广告公司的业务员打得鼻青脸肿。好在广告公司的工资上不封顶,张先生平生第一次领到了1500元的工资。

他的岳父仍旧怪他不务正业,怪他扔下家里的地不种,老婆孩子不管,偏偏要进城拉什么“广告”。但妻子却理解他,妻子对他说:“你看我们这个村里的人,几千口人都不离开家门,也活得挺好的,只有你一个人想闯,几千口人里才出了你这么一个,我不拦你。”他知道自己这一生欠妻子的情债是还不清的了,情到深处便没有了语言。

张先生经过了几年的不断追求,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广告策划人,后来他的老板准备出国,他就盘下了公司,自己做了老板。

在他的生活里,生存的话题显得过于沉重,但他并不气馁,他相信,不凡源于不断的追求,努力拼搏才能与命运抗争。“如果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张先生每一次招聘员工的时候,他都这么说。

【感悟一点】

世事变化难以预料,天机奥妙不可思议,不要说未来的事难以推测,目前的事也很难判断,就连古圣先贤也无可奈何。所以孔子对于处事有“尽人事以听天命”之叹,即对天命而言只好逆来顺受了。因为人的所知是有限的,对智力所不及的事情,很难违背自然法则。但这不意味着听天由命,个人的一生完全以天命来决定。一个人不应忽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遵循自然法则不断追求,努力奋斗天命其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