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边读边悟菜根谭
4377100000043

第43章 坚守操履不露锋芒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志向淡泊的人,必定会受到那些热衷于名利的人的怀疑;生活俭朴谨慎的人,大多会被行为放荡的人所妒忌。一个坚守正道的君子,固然不应该因此而稍稍改变自己的节操,但是也不能够过于锋芒毕露。

荀攸是曹操的一个谋士,他自谦避祸,很注意掩蔽锋芒。

许攸自从受命担任军师之职以来,跟随曹操征战疆场,筹划军机,克敌制胜,立下了汗马功劳。平定河北后,曹操即进表汉献帝,对他的贡献给予很高的评价。公元207年,曹操下了一个《封功臣令》,对于有贡献之臣论功行赏,其中说道:“忠止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可见在曹营众多的谋臣之中,他的地位仅次于荀,足见曹操对他的器重了。后来,他转任中军师。曹操做魏公后,任命他为尚书令。

许攸有着超人的智慧和谋略,不仅表现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也表现在安身立业、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破之地。三国时代,群雄并起,军阀割据,以臣谋主,盗用旗号的事情时有发生。更有一些奸佞小人,专靠搬弄是非而取宠于人。在这样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曹操固然以爱才著称,但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铁腕人物,铲除功高盖主和略有离心倾向的人,却从不犹豫和手软。荀身为第一号谋臣,因为死保汉室而不支持曹操做魏公,一样被逼迫自杀,别人又当如何呢?许攸则很注意将超人的智谋应用到防身固宠、确保个人安危的方面,正如史书所载“他深密有智防”。

那么,许攸是如何处世安身的呢?曹操有一段话很形象也很精辟地反映了许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可见许攸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判若两人。参与谋划军机,他智慧过人,迭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他对曹操、对同僚,却注意不露锋芒、不争高下,把才能、智慧、功劳尽量掩藏起来,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怯懦。作为曹操的重要谋士,为曹操“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对自己的卓著功勋却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

许攸大智若愚、随机应变的处世方略,虽有故意装“愚”卖“傻”之嫌,但效果却极佳。他与曹操相处二十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进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或使曹操不悦。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许攸在从征孙权的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对他的品行,推崇备至,被曹操赞誉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许攸以智谋而明哲保身的结果。

【感悟一点】

嫉贤妒才,几乎是人的本性。愿意别人比自己强的人并不多。所以有才能的人会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难。很多位居高官的人或者尸位素餐,或者“告老还乡”,主要就是收敛锋芒,以免成为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