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边读边悟菜根谭
4377100000054

第54章 用人不刻刻则人离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用人要宽厚而不可太刻薄,太刻薄就会使想为你效力的人离去;交友不可太多太浮,如果这样,那些善于逢迎献媚的人就会设法接近你,来到你的身边。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05年约370年间,是我国春秋时代,也是诸侯争霸时代。以往,周王朝建都镐京,实行王朝体制,统治整个中国。以后势力渐衰,实权已分散于各地诸侯。

在春秋战国时代首先称霸的是齐桓公,而齐桓公称霸,全靠他的参谋管仲。

桓公名小白,原是齐国公子。管仲原本是小白之兄公子纠的师父。齐国的君主僖公死后,各公子相互争夺王位,到最后剩下公子小白与公子纠的争夺。管仲为了替公子纠争王位,还曾用箭射伤公子小白。争夺的结果是小白回到齐国继承了王位,是为齐桓公。帮助公子纠争王位的鲁国在与齐国交战中大败,只得求和。桓公要求鲁国处死纠,并交出管仲。

消息传出后,大家都同情管仲,因为被遣送到敌方去无疑是要被折磨致死。有人建议说:“管仲啊!与其厚脸皮被送到敌方去,不如自己先自杀。”但是管仲只是一笑了之。他说:“如果要杀我,当初就该和主君一起被杀了。如今还找我去,就不会杀我。”就这样,管仲被押回齐国。

意外的是,桓公马上任用管仲为新政府的宰相,这连管仲也没有想到,因为宰相具有治理全国的崇高地位。

管仲备受重用,是因为桓公原来的师父鲍叔牙的推荐,他和管仲自幼就是密友。鲍叔牙也是个出色的人才,原本在桓公继位后,要出任宰相。但是他却对桓公说:“如果主君只认为当上齐君就满足了,或许我可以胜任;如果想称霸天下,我的才能还不够。只有任用管仲为相,才能达到目的。管仲的才干是天下无人能比的。”

鲍叔牙自己引退而力荐管仲,尤其是提拔一个该杀的敌方谋士为相,令左右的人感到惊讶。而明智的桓公却因鲍叔牙一席天下霸业的话,决定赌上一赌。

果然,管仲处事敏捷,事事谨慎,断判正确,在紧要关头能迅速解决困难,掌握整个局面。

【感悟一点】

纵观历史,凡用人过刻者皆不得成事,而用人“贵适用、勿苛求”的皆有奇勋。三国时,诸葛亮足智多谋,但惟独在用人方面存在着“端严精密”的偏见,他用人“至察”,求全责备。正如后人评价他时所说:“明察则有短而必见,端方则有瑕而必不容。”他用人总是“察之密,待之严”,要求人皆完人;而对一些确有特长,又有棱有角的雄才,往往因小弃大,见其瑕而不重其玉,结果使其“无以自全而或见弃”,有的虽被“加意收录,而固不任之”。例如,魏延“长于计谋”,而诸葛亮总抓住他“不肯下人”的缺点,将其雄才大略看做是“急躁冒进”,始终用而不信;刘封本是一员勇猛战将,诸葛亮却认为他“刚猛难制”,劝刘备因其上庸之败而趁机除之;马谡原是一位既有所长、也有所短的人才,诸葛亮在祁山作战中先是对他用之不当,丢失街亭后又将其斩首。正因为其对人处之苛刻,而使许多官员谨小慎微,以至临终前将少才寡。与诸葛亮相反,齐桓公小白对与人争利、作战逃跑而又怀有箭杀之仇的管仲却不责之过刻,委以重任,而使管仲竭心尽力,终使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雄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