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边读边悟菜根谭
4377100000059

第59章 伏久飞高守正待时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潜伏得越久的鸟,会飞得越高,花朵盛开得越早,也会凋谢越快。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免去怀才不遇的忧愁,可以消除急躁求进的念头。

待时而动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的道理,但不丧失一切可能的机会、把握火候则是衡量人的能力大小高低的标志。高洋在未发迹前,就是靠待时而动而得以成功的。

高洋是在他长兄高澄被杀、形势极端复杂的情况下显露出才华的。北周政权的基业是由高欢开创的。高欢本是东魏大臣。在镇压尔朱荣残余势力中掌握了东魏的实权,专朝政长达16年之久。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立。高澄心毒手狠,猜忌刻薄,上无礼君之意,下无爱弟之情。高洋当时已18岁,已通晓政事,走上了政治舞台,并已经对高澄的地位构成威胁。如果他精明强干、才华外露的话,必然受到乃兄的猜忌防范,也会引起属下僚佐的注意。

高洋字子进,史书上说他颇有心计,遇事明断而有见识。小时候,高欢为试验几个儿子的才器智能,让小哥儿几个拆理乱线,“帝(指高洋)独抽刀断之,曰:‘乱者须斩’,高祖是之”。仅此一事就深得高欢的喜欢和重视。后封为太原公。

高欢死,高澄袭爵为渤海文襄王,因高洋年长,阴有戒心。高洋“深自晦匿,言不出口,常自贬退。与澄言无不顺从”,给人一种软弱无能的印象,高澄有些瞧不起他,常对人说:“这样的人也能得到富贵,相书还怎么能解释呢?”

高洋妻子李氏貌美,高洋为妻子购买首饰服玩,稍有好一点的,高澄就派人去要,李氏很生气,不愿意给,高洋却说:“这些东西并不难求,兄长需要怎能不给呢?”高澄听到这些话,也觉得不好意思,以后就不去索取了。有时,高澄还给高洋家送些东西来,高洋也照收不误,决不虚情掩饰,因此兄弟之间相处还相安无事。

每次退朝还宅,高洋就关上宅院之门,深居独坐,对妻子亦很少言谈,竟能终日不发一言。高兴时,竟光着脚奔跑跳跃。李氏看到不觉诧异地问他在干什么,高洋则笑着说:“没啥事儿,逗你玩的!”其实他终日不言谈,是怕言多有失。如此跑跳更有深意,一则可以彻底使政敌放松对自己的警惕,一个经常在家逗媳妇玩的人能有什么大志呢?二则借经常光脚跑跳之机,锻炼身体,磨练意志,一种举动而收几种效果。正因如此,高澄及文武公卿等都把高洋看成一个痴人,丝毫没有放在眼中。

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渤海文襄公高澄在与几人密谋篡位自立的时候,被膳奴即负责做饭进餐的兰京所杀,重要谋士陈元康以身掩护高澄,身负重伤,肠子都流了出来。当时事起仓促,高府内外十分震惊,高洋正在城东双堂,听说变起,高澄已被杀死,颜色不变,毫不惊慌,忙调集家中可指挥的武装力量前去讨贼,他部署得当,有条不紊。兰京等几人本是乌合之众,出于气愤才杀死高澄,并没有任何预谋的政治目的,故不堪一击,片刻之间全部被斩首。

高洋下令,脔剖其尸以泄杀兄之忿。接着,就在其兄府中办公,召集内外知情??训话,说膳奴造反,大将军受伤,但伤势不重,对外不准走漏任何消息。众人听了,都大惊失色。想不到这位痴人在危急时刻来这么一手,夜里,陈元康断气而亡。高洋命人在后院僻静处挖个坑埋掉,诈言他奉命出使,并虚授一个中书令的官衔给他。高澄手握大权,高欢的许多宿将都铁心保高氏,但当时尚属意高澄而未注意到高洋。所以,高洋的这些应急措施果然奏效。外人都不知高澄已死,更不知高澄的重要谋士陈元康也被埋在土里,所以马上就稳住了局面。

高洋直接控制了高澄的府第和在邺都的武装力量后,当夜又召大将军都护太原唐巴,命他分派部署军队,迅速控制各要害部门和镇守四方。高澄的宿将故吏都倾心佩服高洋的处事果断和用人得当,人心大悦,真心拥护并辅佐高洋。

高澄已死的消息渐渐被东魏主知道了,暗自高兴,私下里和左右幸臣说:“大将军(指高澄)已死,好像是天意,威权应当复归帝室了。”高洋左右的人认为重兵都在晋阳,劝高洋早日去晋阳全部接管高欢及高澄的武装力量方可真正无忧。高洋以为有理,遂安排好心腹控制住邺都的整个局面。甲午日高洋进朝面君,带领8000名全副武装的甲士进入昭阳殿,随同登阶的就有200多人,都手持利刃,如临大敌。东魏孝静帝元善一看这种情形,心中恐惧,高洋只叩两个头,对魏主说:“臣有家事,须诣晋阳。”然后下殿转身就走,随从侍卫也跟着扬长而去。魏主目送之,说:“这又是个不相容的人,我不知会死在什么时候了。”

晋阳的老将宿臣,从来轻视高洋,当时尚不知高澄死信。高洋到晋阳后,立刻召集全体文武官员开会。会上,高洋英姿勃发,侃侃而谈,分析事理,处理事情全都恰如其分,且才思敏捷,口齿流利,与往常判若两人。文武百官皆大惊失色,刮目相看而倾心拥戴。一切就绪后,高洋才返回邺都为高澄发丧。

高洋早有代魏称帝的想法。一直在窥测风向蠢蠢欲动,但他不是明目张胆死打硬拼,或拉帮结派打击异己。这样自然民愤大、目标大而且容易为人所制,而是“守正”待时。平日里自贬自谦,与兄长融洽相处。但其居安思危,养尊处优时不忘锻炼自己,且能注意时局之变化,注意人才,确是有心计之人。高澄之死,他临事不慌,秘不发丧,很快控制了局面。观其隐秘陈元康之死而虚授中书令之职的做法,可见他有识人之明。高澄死后不到三天便果断前往晋阳先声夺人,真正控制高澄的全部武装力量,可见其善谋而能断。半年后,高洋于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公元550年)五月代东魏自立,建立了北齐政权。

【感悟一点】

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必须学会等待时机,儒家典型的原则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因为自己眼下的处境地位不如意而丧志,不能因为时间的消磨而灰心。古往今来功成名就者,有少年英雄,也有大器晚成。不管怎样,急于露头角就难于成气候,急功近利不足成大事,急躁情绪持久便容易患得患失,容易失望悲观。只有守正而待时,善于抓住机会而又坚定志向,才有可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