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边读边悟菜根谭
4377100000090

第90章 茫茫世间矛盾之密

淫奔之妇矫而为尼,热中之人激而入道,清净之门,常为淫邪之渊薮也如此。

不守节操的荡妇假托看破世情而削发为尼,热衷于名利的人因为意气用事而出家,本来清静的佛门道观,却往往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武则天年方十四,便已艳名远播,被唐太宗召入宫中,不久封为才人,又因性情柔媚无比,被唐太宗昵称为“媚娘”。当时宫中观测天象的大臣纷纷警告唐太宗,说唐皇朝将遭“女祸”之乱,某女人将代李姓为唐朝皇帝。种种迹象表明此女人多半姓武,而且已入宫中。唐太宗为子孙后代着想,把姓武之人逐一检点,做了可靠的安置,但对于武媚娘,由于爱之刻骨,始终不忍加以处置。

唐太宗受方士蒙蔽,大服丹丸,虽一时精神陡长,纵欲尽兴,但过不多久,便身形槁枯,行将就木了。武则天此时风华正茂,一旦太宗离世,便要老死深宫,所以她时时留心择靠新枝的机会。太子李治见武则天貌若天仙,仰羡异常。两人一拍即合,山盟海誓,只等唐太宗撒手,便可仿效比翼鸳鸯了。

当唐太宗自知将死时,还想着如何确保李家江山的长久万代,要让颇有嫌疑的武则天跟随自己一同去见阎罗王。临死之前,他当着太子李治的面问武媚娘:“朕这次患病,一直医治无效,病情日日加重,眼看得是起不来了。你在朕身边已有不少时日,朕实在不忍心撇你而去。你不妨自己想一想,朕死之后,你该如何自处呢。”

武媚娘哪还听不出自己身临绝境的危险。怎么办?武媚娘知道,此时只要能保住性命,就有机会将来夺权。然而要保住性命,又谈何容易,惟有丢弃一切的一切,方有一线希望。于是她赶紧跪下说:“委蒙圣上隆恩,本该以一死来报答。但圣躬未必即此一病不愈,所以妾才迟迟不敢就死。妾只愿现在就削发出家,长斋拜佛,到尼姑庵去日日拜祝圣上长寿,聊以报效圣上的恩宠。”

唐太宗一听,连声说“好”,并命她即日出宫,“省得朕为你劳心了”。原来唐太宗要处死武媚娘,但心里多少有点不忍。现在武媚娘既然敢于抛却一切,脱离红尘,去当尼姑,那么对于子孙皇位而言,活着的武媚娘等于死了的武媚娘,不可能有什么危害了。

武媚娘拜谢而去。一旁的太子李治却如遭晴空霹雳,动也动不了。唐太宗却在自言自语:“天下没有尼姑要做皇帝的,我死也可安心了。”

李治听得莫名其妙,也不去管他。借机溜出来,去了媚娘卧室。见媚娘正在检点什物,便对她呜咽道:“卿竟甘心撇下了我吗?”媚娘道:“主命难违,只好走了。”“了”字未毕,泪已雨下,语不成声了。太子道:“你何必自己说愿意去当尼姑呢?”武媚娘镇定了一下情绪,把自己的计策告诉了李治:“我要不主动说出去当尼姑,只有死路一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殿下登基之后,不忘旧情,那么我总会有出头之日……”

太子李治解下一个九龙玉佩,送给媚娘作为信物。太子登基不久,武媚娘果真再次进宫。

【感悟一点】

世事有很多看似矛盾其实却为必然的事。清修于山林而为隐士,本是高雅之士所为,却成了求功名者扬名的途径;佛门本是信徒清修的场所,偏偏有许多六根不净的人要托身其中。至于武则天出家为尼更是由于政治需要。这些人要的只是形式。以此论世事,很多人做事不唯实只求形式,不行善却得以善名行事骗人,给人们带来了更大的欺骗性。因此,人事纷陈,真假虚实相叠;天地辽阔,时时处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