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4377200000115

第115章 多种花,少栽刺

[原文]多栽桃李少栽荆,便是开条福路;不积诗书偏积玉,还如筑个祸基。

[译文]多栽芬芳的桃李,少栽带刺的荆棘,多施恩惠,少得罪人,便是为自己开辟了一条幸福的道路;不积聚诗书,单是积聚财货,就像替自己筑造了一个惹祸的根基。

爱默生说:“朋友有一千个也不嫌多,有一个敌人就狭路相逢。”

这个道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所以,要“多栽花,少栽刺”,只求得“你好、我好、大家好,相安无事求双赢”。

清朝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可说是精于此道的变通高手。

当时在太平天国兴起的形势下,各地纷纷招兵扩军,开办团练以守土自保,尤其是江浙一带,直接受到太平天国的威胁,特别是自上海失守后,人心惶惶,防务亟待加强,更是大办团练,扩充军队有了兵就要有兵器,因而各地急需大批洋枪洋炮,胡雪岩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决定充分利用自己在官场的关系,大做军火生意。

在交谈中,胡雪岩从买办古应春嘴里得知,英国人有一批枪支近期运抵上海,并且正在与太平军接洽,准备卖给太平军。胡雪岩马上就决定把这笔能赚大钱的生意硬挖过来。

他决定买1000支。然而,在决定买枪之后,古应春接下来“除了洋枪,还有大炮,要不要买”的问话,却让向来果断的胡雪岩有点犹豫和踌躇,并且最后放弃了买火炮的打算。到底是什么原因令胡雪岩连到手的钱都不想赚呢?

原来,有个姓龚的福建人,名叫龚振麟,曾经做过嘉兴县的县丞,道光末年就在浙江主持“炮局”,浙江炮局主要就是制造火炮的。从明朝中叶以来,仿制“红衣大将军炮”都用生铁翻砂,龚振麟不仅发明了铸炮铁模,著成《图说》,而且还专门著有一本《枢机炮架新式图说》,在铸炮技术上,颇有改良之功。他的儿子名叫龚之棠,颇得父亲真传。父子二人,都很得浙江巡抚黄宗汉的欣赏和重用。

虽然,胡雪岩很清楚由龚振麟、龚之棠父子主持的炮局制造的土炮,绝对赶不上西洋的“落地开花炮”,但毕竟是他们自己造的炮。胡雪岩认为,如果他买进西洋炮,由于西洋炮威力大,质量好,必然要顶掉浙江炮局制造的土炮,因而也势必侵害炮局的利益,引起炮局的妒忌。炮局龚氏父子本来就得浙江巡抚黄宗汉的重用,大肆宣扬买洋枪洋炮的弊端,反对浙江购买洋炮洋枪,如此一来,不仅洋炮买不成,恐怕就连洋枪也买不成了。

胡雪岩基于对人情世故的考虑决定舍炮而不买,只买洋枪,不仅有效避免了对炮局利益的触及,顺利铺就了成功的光明大道,而且又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经营项目,另辟市场,不至于引起同行的反对。难怪见过大世面的洋买办古应春,对胡雪岩的做法既感慨又佩服地说:“小爷叔,你真正人情熟透,官场里的毛病,全被你说尽了。”

“不积诗书偏积玉,还如筑个祸基。”又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不提高自己的本领,不把自己的精力用在工作上,而是一天到晚想着怎么捞钱,怎么积玉,早晚会毁了自己。很多贪官被捉后,从家里抄出来大量的金银财宝,名画古字,但人已经在监狱里了,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