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4377200000132

第132章 物我两忘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原文]困来稳睡落花前,天地即为衾枕。机息坐忘盘石上,古今尽属蜉蝣。

[译文]困倦的时候稳睡在落花处,天作为被子,地作为枕头。不再多想,忘我地坐在磐石上,古今如同蜉蝣(一种寿命很短的昆虫,这里表示生命的短促,时间的短暂)。

《庄子》里有一个故事,叫“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飞舞着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自己原来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

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不管梦见了什么,梦只是梦,梦醒后就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这个真实的生活绝不是梦。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

可是,庄子偏要问:你怎么知道前者是梦,后者不是梦呢?你究竟凭什么来区别梦和真实?

可不要小看了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还真不容易呢。有人也许会说,凭感觉就能分清哪是梦,哪是真实。譬如说,梦中的感觉是模糊的,醒后的感觉是清晰的;梦里的事情往往变幻不定,缺乏逻辑,现实中的事情则比较稳定,条理清楚;人做梦迟早会醒,而醒了却不能再醒;如此等等。

然而,庄子会追问你,你的感觉真的那么可靠吗?你有时候会做那样的梦,感觉相当清晰,梦境栩栩如生,以至于不知道是在做梦,还以为梦中的一切是真事。那么,你怎么知道你醒着时所经历的整个生活不会也是这样性质的一个梦,只不过时间长久得多而已呢?

事实上,在大多数梦里,你的确是并不知道自己在做梦的,要到醒来时才发现原来那是一个梦。那么,你之所以不知道你醒时的生活也是梦,是否仅仅因为你还没有从这个大梦中醒来呢?

这么看来,庄周提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对这个问题,庄子虽然持疑问的态度,但他的疑问也正好给了我们肯定的回答。

庄子说,遽遽然不知周也、蝶也,显然已经物我两忘,人与蝶,梦与醒,浑然一体了。蝴蝶本身并不卑贱,人自身也并不高贵。大家都是平等无二,合二为一的,所以他才能达到不知人也、物也的地步。这种境界,也是后来的陶渊明在其《饮酒》中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庄子看来,既然人间的生死寿夭、苦乐悲欢、是非荣辱、高低贵贱没有什么区别,是虚幻不实的,是梦,人们就应该把它们看淡,身处其中而心处其外,不去辨识,不去执著,来了就让它们自然而然地来好了,去了就让它们自然而然地去好了。可是人们却往往做不到,结果是自寻烦恼,等到事情过去了,才醒悟过来,才悔不该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