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4377200000187

第187章 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原文]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要感德,无怨便是德。

[译文]做什么事都不必求功名,没有错误便是功名;做人不要求取对方的报答感激,不被别人怨恨便是自己的德行。

邀功便是取辱。

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就拿去献给楚厉王以求富贵。可是,楚厉王不识宝物,就命人以欺君之罪砍下了他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献宝玉,武王仍不识货,以同样的罪名又砍下了卞和的右脚。

这就是邀功的下场。

“与人不要感德”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不要想方设法企图让别人感恩戴德,其实不被别人怨恨就已经很难了,就是你的福分。

秦穆公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他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这些人都害怕惊恐地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但不喝酒的人会有杀人的念头。”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地走了。

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到了以死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的时候了。”于是击溃了包围秦穆公的军队,穆公得以解围,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

秦穆公在韩原之战中能转败为胜,全靠他曾经施惠的农夫们为报恩而舍命相救。但秦穆公当初向吃马农夫们施恩时,不会是出于施恩图报的思想,也不可能想到他们有这次报答,而是因为马是走失的,不是农夫们偷的,所以宽恕了他们。穆公不惩处他们算是不错了,还担心他们吃了骏马肉不饮酒会有害处,又让他们每人都饮了酒才放心离去,这的确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

这个故事充分说明“无怨便是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