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4377200000196

第196章 读书人要过三大关

[原文]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处。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译文]求学问一定要除掉杂念,集中精力专心致志从事研究。如果立志修养品德却又流于追逐功名利禄,必然不会有什么高境界的真实造诣;如果读书只是在吟咏诗词方面感兴趣,那一定会显得肤浅而没有什么心得。

历来真正有学问的人都提倡读大书,主张读书要摆脱功利的实用主义,把读书看成是修身之必需,这样读书才能读出味道,读书才能不浮躁,静下心来,持之以恒。这样读书才会读出成就,读出思想,读出创造。

读书人有三大关:

一曰:静心关。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两个学生拜弈秋为师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每次听课都全神贯注,一心一意地听弈秋讲解棋道;而另一个学生虽然很聪明,但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而且他今天想学下棋,明天又想学画画,不时地有新想法冒出来。

一次上课时,有一群天鹅从他们头上飞过,那个专心的学生连头都没有抬一下,浑然不觉。而心不在焉的学生虽然看着也像是在那里听,但心里却想着拿了箭去射天鹅,而且想着有一天要做一名出色的弓箭手。

若干年后,那位专心致志的学生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位呢,却一事无成。二曰:名利关。

读书人无权无钱求什么?求名――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为了求名就要急功近利,为了扩大名声,就要包装自己,于是凡约稿必应,有出名机会必争。结果安静的书桌不再安静,人渐渐空得真成了一个名,什么都没有。

三曰:附庸风雅关。

读书,如果只停留在“解说文义”的表面是远远不够的,那是求甚解乃至是生吞活剥的读法。真正读书,理应做到潜心探求其深刻内蕴,即所谓“虚心涵泳”,并且设身处地地去体验一番,即所谓“切己体察”,才能日见成效。

现在很多人读书只是为了消遣,或者是为了装饰,凑热闹,以显示自己的修养,这样的人读书就离开了大道。说现代人浮躁,在读书上看得最清,已经少有人能静静地坐下来,潜心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