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4377200000269

第269章 要厚道,但不能做木头疙瘩

[原文]道是一件公众的物事,当随人而接引;学是一个寻常的家饭,当随事而警惕。

[译文]道是一种人人都可追求的事,应当随着个人的性情去引导;做学问就像每个人吃家常便饭那样普遍,因而应当随着事物的变化留心观察。

“道”,这个道不是佛家的理论,也不是道家的哲理,这个道指的就是路,生活的道路,心灵的道路。“学”也不是指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是说生活中遇到的事。自己的路自己走,随个人的性情,每个人走的路都不一样。

所以,洪应明用了“接引”这个词,也就是要引导自己走一条适合自己性情的正确的路。生活中遇到问题,人从中学到道理,跟吃饭是一样的,每天都会发生,处理这些事要根据事情的情况和变化来提醒自己。

有一则故事说:有个学者口渴,在过路时见到一棵梨树,众人都去摘梨解渴,唯他不去,说:“我不认识这梨树的主人,怎么能去摘呢?就算它没有主,我心里有主。”

初一听,很为这个学者骄傲,多么刚正不阿的品性呀!值得学习???可多读几遍后就会发现,这个学者犯了多么可怕的错误呀!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口渴了,却口口声声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喝,那么他喝不了井水、河水、别人施舍的水,吃不了野果,最后的结果将是渴死,将真正去见他的“主”。

所以说,做人不能太固执、太呆板,路不能走太绝。不能一意孤行,要会变通。可方可圆,能屈能伸,当忍则忍,随机应变,是做人的法宝。

第一百零六节 多结交胸怀宽大的朋友,对小心眼的人离得越远越好

[原文]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

[译文]胸怀宽大温厚的人,就像和煦的春风,万物遇上它就会生长;胸襟狭窄刻薄的人,就像寒冷的冬雪冻积不化,万物遭遇它就会死去。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仅说话,做人也是如此,为人处世的胸怀、性格也应这样。温暖的春风人人欢迎,寒冷的冰雪人人讨厌。一个心胸狭隘尖酸刻薄的人,任何人都不愿意接近他,反之,一个气度恢弘待人宽厚的人,任何人见了都愿意接近他。尤其在言谈方面更是如此,刻薄成性的人,有时一句话就让你痛苦终生。

一个宽厚的人就应当容得了事,这不是无原则,而是一种适应社会的表现。一个胸襟狭隘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可能品味其中的乐趣的。心胸广大、人情厚重的人,如同春风熏化万物,所接触到的都是生生之机,其所感应者都是和和之气,草木欣欣向荣,万物生长发展。其人如春日之可爱,人们都愿意与他亲近。反之,性情残忍、刻薄多疑的人,如同秋霜,草木接近没有不枝枯叶脱的,这样的人还有谁敢和他接近呢?所以,“待人接物”应当如春风之和煦,而不当如秋气之肃杀。

结交正直的朋友,心胸宽大的朋友,见多识广的朋友,这三种朋友只要我们结交任何一种就可以终生受益无穷。

第一百零七节 为钱财而玩命,不是勤而是贪;一毛不拔的守财奴,不是俭而是吝

[原文]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贪;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译文]所谓勤勉,本是在德行道义上勤勉,可是有的人却假借勤勉的美名来满足自己的贪欲;所谓节俭,本是对财物利益淡泊不贪,可是有的人却假借节俭的美名来掩饰自己的吝啬。勤勉与节俭本是君子修身行事的准则,却变成了谋求私利的工具,这真是太可惜了!

读罢袁枚《子不语》,不忍释卷,其《铁公鸡》一文让人难忘。济南一富翁,性悭吝,绰号“铁公鸡”。他要纳妾,条件是“价欲至廉,貌欲至美”。未几,媒人带来一女,“不索价,但取衣食充足而已”。未料半年以后,富翁“启其所藏,已空矣”。原来该女子是他家一旧房客,该富翁嫌她“多费”而将之赶走,现在她特来报复,偷光了他的钱财。

历史上,还有一位一毛不拔的皇帝。

崇祯生性吝啬,他小时候用仿影的方式练字,如果纸张较大而范本的字较小的话,他一定会先将纸的一边对齐范本,写完后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写满,以免浪费。尽管身为帝王,他无法随意出入皇宫,但为了节约起见,他却常派人到宫外去采买物品,然后仔细地询问价格。

转眼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为了坚守京师,筹饷是一个大事。国库里的存储只有40万两,而崇祯个人的财产却丰厚无比。拿出个人的内帑以充军饷,这无疑是要他的命。无论大臣们怎么劝说,崇祯就是不肯拿出一分一厘来保卫他的江山。

李自成攻占北京,从他的宫内搜出白银3700多万两,黄金和其他珠宝还不在其中。为了节省让吴三桂进卫北京所需的100万两军需,不仅丢掉了3700万两银子,而且还将万里江山拱手送给了别人。值得吗?

崇祯到底是一代圣君,还是一位亡国之君?考察历史,我们会发现,崇祯在位期间,兢兢业业,不仅不沉溺于声色犬马,而且勤勉辛劳,励精图治。

《诗经?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帝王已经是富有四海,在国破家亡之际,却为何这般小气?金钱乃身外之物,更何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丢了祖宗江山不说,连宝贵的生命都搭上了。这不是鼠目寸光又是什么呢?

面对美好的人生,我们何不高歌一曲《将进酒》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