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每天读点菜根谭
4377200000286

第286章 宁静给了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机会

[原文]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译文]人生本是一场梦,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几声远处传来的钟声,便能唤醒我们梦中的虚幻,恍然大悟人生之道;人身有肉身与法身,在清澈的潭水中观看月亮的倒影,便可窥见肉身之外的法身,会感到自身与宇宙融为一体。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这悠久无限的宇宙空间,人的一生活动期限不过百十年的寿命,如梦一般很快过去。

在这如梦的一生当中,一切吉凶祸福哭笑歌泣,种种事物实在可算是梦里的梦。在日间里,为种种的事情所逼迫而奔走劳碌,不起什么思考,等到夜深人寂、万籁俱静的时候,听见了远寺的钟声铿然作响,此时恍如大梦初醒,觉此身所作所为,真如梦中之梦。

而人虽仅仅是五尺之躯,但放开眼界一看,才知道天地万物都是自己的全身。在平日匆忙的时候,难以留意自觉,等到潭水澄清,天上的月影照耀在潭内,就可以知道月亮不仅在于天上,同时也能现影于水中。而五尺之躯不仅是自己的全身,同时到处可以呈现出“我”来,这时候就可以窥见身外之身,才明白梦中之梦。才能如大梦初醒,不执著于虚相幻身,如此方可称为明达事理的人。

第一百二十八节 世间一切都是书:山水是书,鱼虫是书,花月也是书

[原文]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彻,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译文]鸟啼虫鸣的声音,都是天地传达真理的要诀;花草的颜色,无非是显示天道的文章。学者只要心神清澈,胸怀虚空明朗,那么在所接触的事物中,他都可从中领悟到天理。

善于读书的人,世间一切都是书:山水是书,鱼虫是书,花月也是书。一般人只会读有字之书,却看不见世上这些无字之书;一般人只听见琴弦之声,却听不见天地弥漫着无弦之声。

唐代大画家韩干,天宝年间被召入宫中充任供奉。当时朝中有位画师叫曹霸,以善画马知名,于是,唐明皇命韩干师从曹霸学画马。一天,唐明皇见到韩干所画之马,觉得骏逸飘洒,四蹄生风,与老师曹霸画风不同,十分诧异,问其原因。韩干奏道:“我自然有老师,陛下马厩里的马,都是我的老师。”原来,韩干重视写生,常久驻马厩观察马的习性动静,所以他画的马达到了高妙传神的境界。

唐代还有一书法家,名叫张旭,擅长草书,大凡喜怒、哀乐、穷窘、忧愁、怨恨、思慕、娱乐、酣醉、无聊等不平之情,必在草书中抒发出来。他静观世间万物,默察人间万象,凡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花实、日月列星、风雨雷电、天地万物的变故,凡能唤起高兴、惊异之情的,都一一寄寓在书法之中。所以,张旭的草书,变化万千,如鬼斧神工,不着痕迹。他以此终其一生而名垂后世。

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敞开心灵,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人就会发现大千世界,万事万物,风云变幻,神出鬼没,充满喧哗与骚动。

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